APP下载

涪陵建设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开放创新高地SWOT分析

2017-12-09倪春华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4期
关键词:涪陵新区重庆

摘 要:涪陵建设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开放创新高地,这是涪陵有效贯彻和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加快自身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为了全方位分析涪陵建设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开放创新高地所面临的新形势,通过SWOT分析方法,努力查找涪陵的各种主要优势因素(Strengths)、弱势因素(Weaknesses)、机遇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

关键词:开放创新高地;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4.007

2016年12月,涪陵区召开第五次党代会,确定了涪陵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思路,明确了“再创业、新发展”主题和“1234”的奋斗目标。在“1234”的奋斗目标中,“基本建成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开放创新高地”是其之一。那么,涪陵具备怎样的基础与条件以及面对哪些问题与挑战?值得深究。

1 涪陵相对的竞争优势(Strengths)

(1)经济实力较强。直辖以来,涪陵一直都是重庆市的一流经济强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一直都位列重庆市38个区县前列。“十三五”以来,涪陵区以“再创业、新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坚持改革开放创新,着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特色突出的幸福涪陵,全面提升综合实力,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6年,涪陵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6.22亿元,总量位列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第1位;实现人均GDP78054元(按常住人口测算),位列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第1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1.1%,位列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第4位(见表1)。综合来看,在重庆城市发展新区12个区中,涪陵的综合经济实力强,增长速度快。涪陵较为强劲的经济实力,将为其建设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开放创新高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2)产业基础较好。作为重庆工业化的主战场,城市发展新区中的涪陵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涪陵因工业成名,是重庆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各项指标一直位居重庆市各区县前列。2016年,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616.7亿元,位列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第1位;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位列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第7位。实现工业增加值457.61亿元,位列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第1位;工业增加值增速11.6%,位列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第1位(见表2)。自2002年以来连续14年入选重庆市“十强工业区县”。多年来,重点培育的医药食品、化工化纤、装备制造、重要材料、电子信息、清洁能源等六大传统支柱产业,在全市乃至国内相关行业内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知名度。这为其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开放创新高地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3)开放创新环境优。首先,开放环境不断优化。涪陵现有各类码头86个,码头泊位133个,其中,黄旗港是一个以集装箱、件杂货、散货及大件货物装卸、转运、货物仓储、滚装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也是市政府批准的二类水运口岸。海关、检验检疫等“一关三检”机构建立健全,各种开发平台和功能基本完善。其次,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涪陵有3 所高等学校和1 所中等专业学校,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5万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人才2300多人。R&D经费支出快于地区经济增长,每年支出的总额位居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各区之首。建立了全市首个区(县)级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全市区县唯一的中科院分支机构——“中科院成都技术转移中心涪陵分中心”;引进中科院三峡库区生态研究站落户涪陵,是全市首个同时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区县。

2 涪陵相對的竞争劣势(Weaknesses)

(1)经济开放度不高。虽然涪陵已具备了区域开放功能,享受了相关开放政策,但没有设立国家一级水运口岸,缺乏保税物流功能,影响了外贸集装箱的通关效率和流通时间,增加了企业的费用和成本,口岸集聚效应能力不强,无法充分发挥港口功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涪陵关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虽然规上工业产值已经迈上千亿级台阶,但没有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享受不到相关优惠政策,制约了涪陵工业园区的发展,也与涪陵工业大区的地位不匹配。

(2)传统产业比重过大。涪陵工业虽然总量规模已经迈上千亿级台阶,人均工业总产值接近发达地区标准,但涪陵工业传统产业比重过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过小,2016年涪陵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616.71亿,化工化纤、装备制造、材料、医药、食品、能源等六大传统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113835亿元,占70.4%,六大新兴产业(页岩气、新一代信息技术、MDI下游、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生物医药及生命健康、节能环保)实现总产值376.55亿元,占23.3%。涪陵的这种产业结构,一方面增加了涪陵招商引资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这也将成为涪陵建设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开放高地的制约因素。

(3)创新水平整体不高。一是创新要素缺乏。全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仅3家,与经济社会的结合度不高。2016年万人R&D人员全时当量为23.06人年/万人,仅排在全市第11位。二是科技创新基础薄弱。全区虽建有各类技术创新机构117个,但仍有部分未开展技术研发活动。266家规上企业中有专利的仅34家,占比仅12.78%,七分之一都不到。三是企业创新活力不够。2016年底,全区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仅35家,无新三板、重庆科技创新板挂牌科技企业,更无境内外上市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51.63%,全市排第23位。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少,合作不够深入,技术交易不活跃。

(4)人才队伍储备不足。高技能、高层次人才所占比例与全国平均水平有明显差距,人才观念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作为人才开发主体意识还需加强,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水平有待提高。全区高技能人才仅占全区人才总量的7.51%,占全区总人口的比例不到1%,副高级职称以上人才仅占专业技术人才的10.32%,全区80%的专业技术人才分布在教育、卫生、农业等事业单位,企业专技人才仅占1982%,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干部严重老化,服务发展的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匹配。涪陵当前这样人才队伍状况,将直接制约涪陵建设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开放高地。endprint

(5)环境建设还需加强。一是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主要是港口建设、大通关建设、配套物流建设等都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发展要求,如由于港口、码头建设滞后,长、乌两江“黄金水道”作用未能充分显现,而与周边区县联系还缺乏快速通道,导致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无法发挥。二是行政服务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涪陵虽历经多次行政体制调整和行政事业单位改革,行政体制已更加完善顺畅,但政企政事分开、政府职能转变、管理方式创新、政府流程再造等方面还有很大空间,特别是管理方式、政府治理方式创新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3 涪陵面临的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

(1)国际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虽然美国等西方国家在金融危机后提出再工业化计划,但从总体上看,由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明显,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上仍处于十分有利的位置。根据2017年1月17日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来看,2016年,我国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7900家,同比增长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132.2亿元人民币,按美元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60亿美元,同比增长4.1%,高于美国、欧盟、俄罗斯、巴西等主要经济体,连续26年保持发展中国家首位,仍然呈上升态势。同时,受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中西部地区交通、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中西部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潜力必然会加速释放,特别是全国主体功能区政策和区域规划、区域政策等的刺激影响,国内沿海和上海、江苏等长三角地区的产业正在逐步向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转移,且有加速趋势。这是世界范围内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前奏,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开放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不仅给地处内陆的涪陵在新的层次上引进资本、技术带来了可能,也为涪陵企业的发展壮大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巨大而广阔的舞台。

(2)各种政策叠加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峡后续工作等一系列战略性规划和配套的政策文件给涪陵带来了巨大的政策机遇。2014年12月13日,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14〕23号),明确要努力将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战略支撑、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随着战略的深入推进,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效应必将加速释放,地处重庆“圈翼”互动战略支点的涪陵,在区域、流域的作用地位必将更加凸显。上述政策机遇的共同叠加,必将产生巨大的政策“溢出效应”,助推涪陵开放创新发展。

4 涪陵面临的外部挑战(Threats)

(1)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十二五”期间,世界经济发展充满着众多不确定因素,将对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产生直接而又深远的影响。一是全球化经济复苏依然过度依赖美国经济增长,复苏的基础还不够稳固。美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财政和贸易的双赤字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控制,存在着引发通货膨胀的隐忧,日本和欧元区仍面临着许多结构性障碍;二是国际石油价格持续处于多年来的高位,并存在着走高攀升的长期趋势;三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此外,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债务危机、区域性冲突隐忧以及反恐等,都将影响内陆开放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区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新一轮产业转移,不仅仅是面向西部地区,还面向本区域欠发达地区、中部地区以及国外(如东南亚地区),因此,身处西部的涪陵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所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一是沿海本区域欠发达地区的竞争。广东、江苏、浙江纷纷出台政策,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省内发达地区产业向落后地区转移,如广东省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关于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关于支持山区建设用地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鼓励粤北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二是沿海周边相邻省份的竞争。湖南、江西、湖北、安徽、广西等地区,利用其与紧靠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纷纷加入争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三是东南亚国家的竞争。一些东南亚国家,如越南、老挝、柬埔寨,利用其更为低廉的成本优势也加紧争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四是本区域内部的竞争。当前重庆市各区县均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争项目和资金,各地竞相攀比优惠政策,部分区县采用“零租金”、“零地价”等特殊的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争夺重点企业,给涪陵的开放创新高地的打造带来很大的挑战。

(3)普惠形式的政策效果不断稀释。改革开放以来,优惠政策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的基本手段之一,这些政策对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客观来讲,在对外开放从沿海地区扩展到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时候,优惠政策正在普及化,作用也在逐步弱化。尤其是随着我国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中国对外商投资逐步从非国民待遇(包括超国民待遇和低国民待遇)过渡到国民待遇,国家给外资的优惠将逐步减少,今后招商引资主要靠良好的市场经济规则和比较优势,这也对包括涪陵在内的欠发达的内陆地区开放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4)环保压力与日俱增。国家新《环保法》划定了国家生态红线,实行了最严格的环保制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保要求将越来越高。长江流域的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本来有限,还要为国家南水北调提供水源供给,长江上游地区还要为三峡库区的环保让步。涪陵地处长江、乌江交汇处,三峡库区腹地,涪陵工业园区(含李渡、龙桥、清溪三个片区)和白涛化工业园区均紧临长江、乌江,安全环保压力十分巨大,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工业,另一方在环保设施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工业园区发展需求的现实状况下,要保证境内干流水质不低于上游来水水质,环保压力是逐年递增。

参考文献

[1]李洪义.推进再创业、加快新发展,努力建设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特色突出的幸福涪陵[R].2016-12-26.

[2]彭道伦、王干江、倪春华. 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經济出版社,2014.

[3]倪春华.重庆市涪陵区实现开放跨越式发展的对策研究[J].传承,2011,(29).

[4]倪春华.涪陵加快建成重庆综合产业集聚区的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

[5]倪春华.涪陵加快建成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引领区的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5).endprint

猜你喜欢

涪陵新区重庆
重庆客APP
涪陵榨菜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永远创新的涪陵页岩气公司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在这里看重庆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长江三峡工程涪陵库区移民安置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