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2017-12-09郭晓娜
郭晓娜
摘 要:自2015年10月教发〔2015〕7号文件下发以来,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逐步进入白热化状态。为应对学校的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改革也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研究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管理学原理》的改革显得尤为必要。从教学对象转变,教学手段及课程评价三个方面对《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进行了阐述,并给出了提升《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效果的五点对策。
关键词:课程改革;管理学;“95后”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4.078
1 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因此全国各大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招生也异常火爆。《管理学原理》作为经济管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不仅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而且也越来越受到其他专业学生的青睐,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管理部门为了提高学生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也都相继开设了《管理学原理》这门管理类的基础课程。《管理学原理》在各大高校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课程,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但是随着“95后”相继成为大学的主角,传统的《管理学原理》课程由于理论较多,教学手段单一等特点并不被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95后”大学生“买单”。课程的教学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对《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被提上了日程。
2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2.1 教学对象的转变——“95后”大学生
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长的“95后”与“70后”、“80后”相比,早已摆脱了物质匮乏。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出生在只有一个小孩或两个小孩的家庭。从小得到了家长更多的关爱,并给予他们丰富的物质。“95后”从小接触的物品多,因此“95后”的大学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95后”成长的过程也伴随着中国辅导班的如火如荼的成长。在各种辅导班,才艺班的伴随下“95后”的大学生更加的多才多艺。在学习中他们需要被更多的关注,心理上他们更需要朋友。当然“95后”上大学之后,脱离了家人的视线,期待更多的自由。对《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学习表现出以下行为:(1)在学习上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不强,不能更好的做到课堂认真听讲,选择性听讲成为一种学习方式(只听感兴趣的内容,不感兴趣的不听)。同时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生也越来越少。(2)对待《管理学原理》课程一些学生认识不到位。一些学生认为《管理学原理》课程,只需要背会或者理解书中的知识点就行了。更有甚者,里面的字我都认识,考前突击就行了。在这种认识下,对课程的学习只是肤浅的,出现学完感觉沒学一样。从而基础课程没有学扎实,之后的专业课程学习起来难度较大。
2.2 传统《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陈旧,教学手段缺乏多样化
传统《管理学原理》大纲的编写仍以知识掌握为主,技能提高为辅。目前高校的《管理学原理》的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是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管理职能为主要框架。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提供理论和方法基础。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理论教学的比例较高,甚至整学期都是理论教学。所以对于教学大纲中的“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几乎很难实现。同时传统的课堂老师虽然加入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环节,但是对于“95后”的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期待的自我表现,自我展示,交更多朋友的愿望并未得到满足,因此不能更好的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2.3 单一课程评价
传统的《管理学原理》课程的评价一般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仍然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主,虽然加入案例分析,但碍于阅卷的规范性,大部分老师还是会设置标准答案。这样虽然比单纯的简答题好一些,但是对于学生真正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然无法考查。
3 提升《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3.1 创造良好的环境
良好的环境包括精神层面的和物质层面的。学校层面应给与《管理学原理》课程高度重视。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门基础专业课程,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管理意识,对学生做好自我管理,工作后的团队合作以及未来走向领导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管理学原理》可以极大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在此层面上学校领导应当给予本课程高度的重视。同时应在课程建设方面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支持课程老师外出参加课程进修、课程培训;支持教师编写高质量的适合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的《管理学原理》教材等等。
3.2 打造网络教学平台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现在的大学生更喜欢通过手机APP去学习新的知识。方便快捷的同时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因此,针对“95后”大学生喜欢网络学习的特点,打造专属本校的《管理学原理》课程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该平台上回顾课程的重点,难点。可以在平台上做课后作业并进行案例讨论。也可以针对当前社会的热点现象进行辩论。当然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需要学校投入经费的支撑。与此同时需要相关的老师提供大量的教学素材。同时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在线互动。
3.3 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
目前高校的《管理学原理》课程主要还是以讲授为主,虽然适当加入了课堂案例及小组讨论环节。这些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但是对于学生管理素质的提高起到的作用确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管理学原理》课程增大实践教学比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应用型大学可以结合自身所在地区的特点找到特定的行业让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同时去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设身处地的体验一下企业的经营管理。(2)现在高校的实训课程实验室也可以针对低年级学生开放,让他们去实际操作一下管理企业的流程,心里有数企业管理是管什么的。各个部门的职责所在。也为今后的职场做一些基础的思想准备。endprint
3.4 多样化课程评价
要让学生的管理素质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必然要改革现行的《管理学原理》课程评价制度。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案的《管理学原理》的课程考试方案,可以由多环节的组成。课程评价可以从以下几种方法做出尝试:(1)让学生去实地调研一家公司(中小型企业为主,这样花费调研时间及成本比较低),结合自己学习管理学的原理的方法来解决这家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调研报告或者课程论文的形式来完成课程的学习。当然也可以是小组完成,小组作业需要分工明确,同时采用一定的方法防止少部分学生“搭便车”现象。(2)《管理学原理》课程的考核可以以课程论文加答辩的形式。课程论文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论文答辩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答辩的过程本身就锻炼了学生的抗压能力。
3.5 上好第一节课,强化学生学习管理学的意识
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跟第一节课的教学效果的关系非常大。特别是“95”后学生,如果第一节课上他听到他感兴趣的内容,整堂课绝大部分时间能够吸引他抬头听课,让他觉得过来上课是值得的,那么之后的课程学生就会愿意花费心思来自主学习。
因此据笔者经验,《管理学原理》课程一般是针对没有管理基础知识的学生开设的第一门管理类课程。所以第一节课一定要对管理学原理的整体框架及学習方法给学生讲明白。让学生心里清楚这门课程的意义,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及评价指标。当然第一节课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管理学学习的思想意识,强调管理思维的重要性,同时教授学生多样化的管理学学习方法。
学好《管理学原理》课程,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需要有管理者的思维,用开放的研究观察身边管理相关的事件。长时间的积累才能真正的提高管理技能,才能更好的用管理学的理论解决身边发生的事件。
同时任课老师要精心准备课程的环节,针对“95”后学生自主意识高的特点,课堂教学中应更多的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当然任课老师也要注意自身的着装。
总之,《管理学原理》课程作为经济管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培养经管类学生的管理意识,开拓学生管理思维的意义是巨大的,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改革需要学校、老师及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马国芳,杨洁, 李豫凯.新疆医科大学《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教学现状+SWOT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11).
[2]张向前,黄种杰.探索提高《管理学》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J].现代情报,2003,23(12).
[3]傅园洁.基于“95后”大学生的特点谈辅导员工作方式转变[J].管理工程师,2014,19(2) .
[4]付婷婷.“95后”大学生学习责任意识的培养途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8) .
[5]苗春霞,谷玉明,黄晓静.徐州医学院《医院管理学》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