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探讨
2017-12-09张亚军
张亚军
(陕西中医药大学 社会科学部,陕西 咸阳 712046)
生活化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探讨
张亚军
(陕西中医药大学 社会科学部,陕西 咸阳 712046)
高校担负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使命,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高校,一方面要做到以人为本,践行党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要丰富教育内涵,改进方法,强化教育的生活场。生活化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求将价值观教育落实到教学中,更要深入到生活中,使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
党在十八大对高校提出,对大学生进行富强民族、自由平等以及爱国敬业等优秀品质倡导,以能够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也就需要把高校作为进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不但要对社会主义人才培养使命进行担负,同时也要进一步为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促进作用,为全面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要旗帜鲜明,还要更加符合高校建设和改革的规律和特点。因此,本文提出了生活化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机制进行探讨。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涵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在高等院校深入开展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不仅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同时也是教育生活化的重要体现。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转型,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首先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梦想。基于这一背景,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必须是常态化的,既然是常态化,那么就要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素养,必然要关注到大学生的成长。固然,大学生的成长教育首先是对他们的道德教育,遵循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认同要统一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面发展上来。一方面,要在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进行思想教育的生活化;另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马列主义形成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要以常态化的教育手段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以此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需求进行满足。在现今生活化视角下,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首先要指导大学生对文化信息力进行树立,同时对其民族信念和民族尊严坚决坚持,在生活中要善于学习,不仅要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还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树立伟大的理想,深刻理解“中国梦”的伟大内涵,切实做到在学习中、生活中全面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文化知识以及个体素质;生活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实施,也就需要高校对其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内容和策略进行有效的创新。基于创新的背景,新时期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将教育生活化,这种生活化并不是机械地以道德教育为标准,而是在思想政治的教育过程中,全面贯穿党的理想和信念,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和自身素质为衡量标准,切实做到思想意识的生活泛化以及生活范畴内的价值认同与民族精神的高度统一。生活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还要善于总结和过去我党的思想道德建设的优势与优秀经验,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做到良好的继承和发扬,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为本、生活为本,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体系反思对价值观教育的校验。
二、生活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原则
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必须要与现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征相符,突出教育重点,积极探索出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培养的有效途径。在生活化视域下,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进行培养的特征就是要做到与时俱进,要深入领会“中国梦”的内涵,要在继承和认同传统的思想道德意识教育层面上,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教育,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办法和打造具有优势发展,持续发展的教育模式,构建科学的教育平台和先进的评价体系。因此,观察和认识新时期生活化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持续发展的模式就要认识到生活化与价值观教育的规律、特点以及相互影响的原则。
(一)生活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规律
首先我们需要对生活化视域进行解释,那就是具有生活化特征,简单来说就是在其价值观教育规律具有大众化。在教育的过程中,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在准确理解其本质要求的基础上,深刻领悟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要义,把握住教育主体应具备过硬的大众化实践自觉素质、教育载体选择应符合大学生大众化接受的实践特点、教育语言材料运用应观照大学生的大众化生活实践、教育活动开展应凸显贴近实际的大众化实践特性等实践要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深入广泛的应用,以此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进行深化,建立“中国梦”的教育思想特征,通过教学实践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深刻认识,将教育的重点转移到生活化的层面,从而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性以及学生个体思想意识的自觉性,大众化的教育手段必然能够形成思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高度耦合,最终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驱动因素;再者就是要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作为生活化思想教育的根本目的。这不但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本质进行体现,同时也可以作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武器,以教育智慧和思想意识的自觉意识形成高等院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教育主线,通过反思构建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和有机平台;还有就是思想意识的创新,价值观的认同在思想意识教育中具有前瞻性,同样也有引领性,教育内容的拓展和丰富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所进行的维护,探索期根本目的,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则自觉地生成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持续发展能力。
(二)生活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显著特征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化视角下的有效培养,必须是能够得到广大大学生的积极认同,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思想道德教育就能够贯穿到生活中,也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无论是思想意识上的接近性还是价值观念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都必然引导思想教育的前行;生活化视域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注重以人为本。生活化一方面要关注到学习的随机性,还要关注到学习的终生性,价值构建的过程中不仅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准形成的过程,更是价值认同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完美结合。另外,价值观教育还具有主动性特征,其可以有效地指导大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同时这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显然这种主旋律思想的主动性在生活化的语境下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生活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最后还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其对我国先进文化进行了广泛弘扬,我党的理论文化和实践文化得到广泛应用,从而形成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体系,最终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形成有效的作用力。
三、生活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机制
想要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进行提高,首先要对于其教育重要性进行科学理解,研究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现状及其原因,有助于我们及时把握大学生价值观所发生的变化,以此对其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行增强,进一步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
(一)求真务本,全面促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化
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是公民个体意识形态在多种文化碰撞之后的思想道德矫正,基于生活化的价值观教育首先是符合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需求。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我党、我国全面发展的纲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无条件服从于中国特色书主义理论发展。诚然,经历了多种意识形态影响的大学生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发生了嬗变,特别是西方思潮的涌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一些变化,如信仰不坚定、对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认识不够等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一方面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疏忽造成的,另外一方面是生活化的影响。因此,在全面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中国梦”的政治语境下,大学生价值观的良好建构,首先需要从实际生活出发,逐渐对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施强化,大胆实践,求真务本,充分运用生活化的阵地,内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通过生活化的教育和影响手段,构建良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模式。
(二)以人为本,构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生活化体系
科学发展的要义就是以人为本,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生活化提出: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构成,一方面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是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然而这起一切的主体就是人。当今大学生出生在90后,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凸显,追求自我性格,自我独立,实现个人需求成了价值观取向的一个标准。在这样的生活境况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必须要遵守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进行,而且要深刻结合十八大精神,要求学生将个人价值认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上来,要牢记使命,做好接班人,要善于学习,做一个人格健全,知识结构全面,思想意识合格的社会人。显然这种价值观的教育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个“土壤”是不行的,离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这个“光合作用”也是不行的。因此,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要提倡以人为本,通过教育的手段,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通过教育手段内化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通过教育手段来彰显民族精神,实现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马克思理论也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好,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也好,必须要由人来完成,所以,归根结底是人的工作,加强人的思想意识教育,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既是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自性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梦”实现的重要支撑。
(三)求同存异,优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持续性特征
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多样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也具有多样性。但是,一个根本是,我国高等学校是学习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基地,其不但需要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培养人才,同时还需要对其建设提供可靠的接班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我国高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走可持续发展治学道路。生活化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们不能拘于教条,而且要灵活机动,求同存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历来得到了重视,但是随着社会化的发展,就业形势严峻,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也发生了一些偏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边缘化的局面一度出现在一些高校,这种间断性的教育造成了大学生价值观偏移,思想道德水准下降。鉴于这种情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骤然转变是不太现实的,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在一时间能够提升也不实际。因此,生活化这种教育手段就非常适合时宜地强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通过生活化的手段,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的持续发力,从而统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共同促进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实施。
(四)坚持文化自信,发掘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在动力
学生的价值观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进行引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同时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那么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主旋律也就是对其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培养,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作为是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的道德准则。十八大精神解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也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民族精神,体验民族尊严,是党在发展中得出的文化崭新理念,个体人的价值观自豪感源于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源于我党伟大理想的诠释,是民族文化的凝练,更是民族尊严的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我们党和国家的行动纲领,更是一次民族文化建设的升华,文化自信引导者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步伐。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源于民族文化自豪的文化自信也必将成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不懈动力。
四、生活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办法
现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实现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广泛地开展生活化教育的活动,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思维能力和社会主义理想,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开展多种活动,学习十八大精神,领会“中国梦”的深刻内涵,教育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守法。其次,要通过多种活动的组织来调整和谐的教学环境,如组织演讲比赛、辩论赛、读书会等让大学生在思辨中学会反思,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为他们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中打下基础。再次,通过互联网、媒体等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对学生宣传十八大精神,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个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正确理解能力,同时通过生活化的手段强化价值观教育。最后,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认识到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性,认识到“中国梦”的实现关乎到每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尊严。
生活化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内涵,创新了其方法,从理论层面上来看,生活化更加注重育人为本的结合。但是在实践意义上,生活化视域更加注重思想教育的效能发挥,对于全面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有所裨益。
[1]孙立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黄蓉生,白显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2).
[3]李凯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等学校建设[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1).
[4]张春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J].学理论,2009,(30).
[5]余风满.发挥高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6]王青耀,周瑛.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效性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7).
[7]胡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对策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6).
[8]徐群祥.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8,(3).
[责任编辑 刘 瑶]
G641
A
1673-291X(2017)10-0159-03
2017-02-13
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如何理解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15JDSZK05);2013年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SGH13438);陕西中医药大学校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思想政治教育”(303061129)
张亚军(1977-),男,陕西潼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