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对策研究
2017-12-09付涛
付涛
(云南财经大学,昆明 650221)
云南省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对策研究
付涛
(云南财经大学,昆明 650221)
两化融合是国家推进我国工业转型的重要战略。云南省是我国西南边疆省份,工业基数薄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企业“两化融合”程度较差,特别是中小企业“两化融合”问题更为突出。推进云南省中小企业“两化融合”是提升企业经营效益、扩大工业有效投资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助推力量。在分析云南省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云南省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两化融合;云南省;中小企业;对策
一、两化融合的内涵界定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概念形成经过了一个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过程,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主席提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科学发展观念,“两化融合”的概念就此形成。2013年8月,工信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提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从“两化融合”的内涵上来看,企业“两化深度融合”不是单纯地将信息技术、产品与技术与传统产业相加,从本质应当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企业运行发展各个环节中相关领域和各层次上的问题,从而全面地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达到支持企业从战略层次上快速发展的目的。“两化深度融合”应当从技术、产品、业务及产业四个方面进行。一是技术融合。是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现有的工业技术中去,提高现有工业技术的性能和水平,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二是产品融合。将电子信息技术或产品渗透到自身产品中去,从而增加产品本身的技术含量及附加值。三是业务融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推动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升级。四是产业衍生。两化深度融合催生出新产业,形成一些新兴业态,这是促使企业转型升级,争取更高层次发展的途径。
在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并能够提供75%的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组织结构灵活,中小企业相比较大企业而言,更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进行“两化深度融合”,虽然开展起来困难较大,但是相比大企业而言,更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的转型发展,促进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二、云南省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的现状分析
自2007年首次提出“两化融合”概念近十年来,我国的两化融合进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2011—2015年全国两化融合总指数分别为52.73、59.07、61.95、66.14、72.68,按此增速发展,我国将于2017年提前完成《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中提出的到2018年两化融合指数达到82的目标。然而云南的两化融合情况则不容乐观,云南的两化融合指数2015年仅46.57,长年排名全国倒数第二,仅强于西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2.68,也大幅低于西部平均水平59.93。①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13—2015);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与贵州相比,云南虽然GPD高于贵州,但是两省的两化融合指数在拉大,2012年云南指数为41.03,②2014年报告云南排名倒数第一,应该为数据错误,数据46被统计为4.6。贵州为45.86,排名26,到了2015年,云南指数仅为46.57,而贵州达到了66.71,排名上升至20位。贵州十四年以来在全国经济环境不理想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较高的GDP增速与“两化融合”发展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云南省的烟草、冶金、装备制造、化工、电力、医药等产业多为大中型企业,“两化融合”开展较早,发展水平与西部地区省份相比,差距并不明显,中小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较低的现象尤其突出,ERP、MES、PLM、SCM等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普及率较低,大部分中小企业企业“两化融合”普遍处于单一业务应用阶段,很多企业甚至未开始应用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应用方面,中小企业采购环节应用率甚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综合分析后笔者发现,云南省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较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硬件基础环境差距不大,软件基础环境方面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最近几年,在硬件基础环境建设方面,云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出口带宽、固网及移动网络普及率及速率、互联网应用及普及率上来看,云南的与西部省区及全国平均水平存在差距,但是差距并不明显。然而在软环境上,近年来云南的投入较弱,截至2015年,云南是全国仅有的3个为设立“两化融合”专项引导资金的省份。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指数方面,云南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10,与贵州及发达省份相比,不及1/15。
在对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能够有效促进“两化融合”的新技术研发及投入上,云南也起步较晚,大数据、云计算的“云上云”计划2015年底才开始实施,首家专业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机构“云南省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也是2016年中旬才挂牌成立,云南本土从事相关产业研发的企业更是屈指可数。
2.缺乏信息技术人才。与发达地区相比,云南缺乏信息“两化融合”所需相关人才,云南信息技术人才极度匮乏。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目前学校教育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目前虽然每年有很多从事信息技术的高校毕业生,但是这些学生能力有限,掌握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脱节。能够从事信息技术应用开发,为企业“两化融合”服务的相关人员,需要有高度的实践经验,然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经验及实际动手能力较弱,不能够达到社会的用工需求。要想能够真正从事相关工作,需要进入有实力的企业进行长期的二次培训。
然而企业不是培训机构,企业培训成本较高,企业也不愿意进行培训,真正能够得到二次培训的毕业生数量很少。这就导致了虽然信息技术毕业生很多,但是有能力的很少。有能力的人才,企业用工成本又很高,很多中小企业根本养不起相关人员。这就限制了云南本土IT企业的发展,也限制了“两化融合”工作的开展。
3.缺乏从事“两化融合”工作的本土企业。由于人才的缺乏及云南本身信息技术行业的基础较差,云南极度缺乏本土的IT企业,能够为企业进行“两化融合”服务的相关企业则更少。目前能够为企业进行“两化融合”服务的企业多为外地企业,外地企业在云南本土一般只设办事处,驻本地人员多为销售人员及少部分的售后人员,很少有核心技术人员驻本地。这就导致了项目的实施成本较高、售后服务响应不及时、不能够为企业单独定制开发等弊端。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由于资金充裕,相关设备宽裕度也高,加之自身有专门相关技术人员,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成本和售后的响应及时性就非常重要,这也限制了云南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的推进与开展。
4.缺乏“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目前云南经过几年的建设,在中小企业服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还停留在信息服务、培训服务及管理等方面,还缺乏能够针对中小企业进行“两化融合”实际业务开展与推进的公共服务平台。
三、云南省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的对策建议
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一是设置政府“两化融合”引导资金。信息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同时还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资金是限制云南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的重要瓶颈。尽快设置政府“两化融合”专项引导资金,并且偏向中小企业。同时,要充分发挥引导资金的杠杆作用,并逐步探索建立规范的、具有云南特色的信息产业及“两化融合”风险投资制度。二是加大科研资金投入,科技厅、教育厅等部门加大对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产业相关方向的科研投入,培养本土的信息化人才,加大对本土IT企业的科研扶持力度。
2.产—学—研模式联合培养两化融合相关人才。努力促成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学位教育转换传统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教学体系,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培养信息化人才,同时,打破专业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培养高校学生的实践及应用能力。可以依托云南信息技术企业、“两化融合”成熟企业及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云南高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加大实践教学在培养方案中的比重。同时,可以采用企业技术人员到高校授教,高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机制,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此外,社会化培训教育方面,以各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依托,联合各大高校,“两化融合”企业,相关科研单位及工程中心,加大对中小企业相关人员的信息化再教育。
3.充分利用新技术加快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深入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及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由政府投资或引导企业投资研发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深入企业核心业务流程的公共服务平台。如采用云计算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ERP或OA等业务系统。中小企业采用服务租用的形式使用信息系统,企业可以节约硬件设备采购、软件采购及系统维护人员的相关费用,使企业的“两化融合”成本大幅度降低。
4.继续完善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形成两化深度融合。从省外的经验来看,工业园区,特别是高新科技园区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两化融合”的快速前进,通过对园区内的资源实施集约配置,实现园区企业的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实现园区“两化融合”的创新发展。云南应当继续推进现有的50个园区的建设工作,加大对园区“两化融合”公共服务的资金及技术投入,培育企业集聚,促进“两化深入融合”。
5.围绕云南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以点带面促进“两化深度融合”。云南把产业发展的靶心对准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信息、现代物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和食品与消费品制造等8个云南有优势、有基础、有市场前景,能较快形成经济增长行动力的重点产业。在对重点产业扶持发展的同时,要偏重促进相关产业进行“两化融合”投入与改造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应重点帮扶中小企业,以帮扶八大产业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带动省内相关“两化融合”服务企业的发展与壮大,锻炼及培养相关人才,采用以点带面的形式促进其他相关行业的“两化融合”深入发展。
[责任编辑 吴高君]
F276.3
A
1673-291X(2017)10-0014-02
2016-12-18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省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对策研究”(2014Y283)
付涛(1983-),男(纳西族),山西长治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管理信息化、工商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