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研究
2017-12-09胡晓榕
胡晓榕
(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研究
胡晓榕
(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与交往日益加深,使得英语跨文化交际人才缺口逐步增大。如何在区域经济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加快英语跨文化和交际人才的培养成为思考的重点。对此,首先,就跨文化交际人才的能力结构内涵进行阐述;其次,以“一带一路”下陕西与东盟、中亚区域文化交流为背景,就英语跨文化交际的具体能力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为跨文化交际师资队伍培养奠定基础;最后,结合上述能力结构,就陕西高校跨文化交际师资队伍的培养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陕西地方高校的优势,为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英语专业;“一带一路”战略;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师资建设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不同区域英语跨文化交际人才变得越来越重要。以西安为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得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吸引了大量的国外游客到西安旅游,并带动了西安旅游业的发展。西安旅游产业的发展给西安旅游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在西安各大景区开始涌现出大量的国外游客,使得一些景区、旅游景点等对外语类专业跨文化交际从业人员的数量需求大增。但是,国际化接待水平低,特别是旅游从业人员的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欠缺,制约着西安国际化的步伐。因此,如何加强地方高校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培养,首先必须要理清楚跨文化交际能力结构的内涵,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两个问题。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结构内涵
跨文化交际通常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交往的过程,而由于文化差异原因,导致产生不同的交往结果。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拥有不同的风俗礼仪、工作习惯、时间观等对交际产生着影响,并需要根据上述不同的习惯对人们的交际产生影响。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Samovar将跨文化交际分为三个方面,即动机、技能、知识;Canale则将跨文化交际分为四个方面,即交际策略、语言能力、语言社会能力和篇章能力。庄恩平(2007)则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知识、全球意识、文化调试、交际实践四个部分组成。
对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结构,在教育部颁布的《英语大纲》中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同时,《大纲》提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由此看出,学习知识的关键还是在于如何运用知识于实践,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正是对语言的一种实践应用的体现。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看成是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并且这种能力涵盖了包括交际实践、听说技能、文化知识等各个方面。
综合跨文化交际和英语专业关于跨文化交际的阐述,笔者认为,无论是英语还是日语,或者是其他的国外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其最为基础的功能就是语言能力。语言是交流和沟通的工具,也是交际的前提;其次,文化知识,在交际的过程中,会对交际对象的思维观念、价值观、宗教信仰和风俗礼仪等需要有大致的了解,从而有助于交际结果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交际策略包括交际技能、驾驭能力等有助于实现成功的交集;情感态度决定是主动交际还是回避交际。对此,笔者根据上述的分析,借鉴伍凤(2014)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将其归纳为语言能力、交际实践、知识和情感倾向。
二、“一带一路”下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具体能力结构
“一带一路”战略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提出的,分别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以陕西西安作为起点,海上丝绸之路则以福建泉州作为起点。“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使得陕西西安凭借其独特的区域优势成为连接中亚、东盟的桥梁。如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陕西对东盟的贸易进出口增长6.4%,其中出口增长最快,达到16.11%。由此可以看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增加了陕西与东盟和中亚的经贸往来。在贸易往来增加的同时,也给陕西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而在面对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结合“一带一路”战略背景,陕西高校在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往何种方向,成为本文探讨的重点。作为地方性的高校,应该充分以服务地方经济作为根本任务,从而满足当地对人才的需求。而对于面向东盟和中亚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问题,既要有共性的要素,同时也必须要有个性的要素,换句话说就是要注重基础语言能力的培养,也要结合东盟和中亚经贸人才需求。
第一,基本的语言能力和语言适应能力。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这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也是前提。因此,对教师来讲,要让学生掌握最为基本的语音知识、词汇,以及在不同语境基本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构建符合规则的句子,并可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对语言或篇章进行分析。而语言适应能力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能适应不同地方的口音和区域内独有的不规则的书面语。如东盟地区中的菲律宾,其属于典型的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但是由于受殖民统治的影响,使得菲律宾的英语口语会夹带一些吞吞吐吐的口音。同时在外贸函电方面,其行文模式也与传统的英语语法规则有略微的差别。
第二,国家文化。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框架下,国家文化主要为一个国家的价值观、行为方式、风俗等。在跨区域交流中,要想获得良好的交际结果,就必须充分尊重对方的文化和风俗,从而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如对于中亚国家来讲,大都信仰伊斯兰教。
第三,交际风格和技巧。交际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建立交际技巧和保持理想的身份,从而通过这种技巧让我们在交际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传递给对方。而交际技巧包括交际的开始、维持、话题转变、误会消除和补救等。而对于交际的风格来讲,不同地区的交际风格不同,如泰国人的交际风格为螺旋型,俄罗斯的风格为直线型。对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时,交际风格和交际技巧是培养的重点。
第四,文化调试与适应。对学生和教师来讲,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培养而成,特别是针对跨文化交际的方式下,对不同国家文化的接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此,对该部分能力的培养通常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并且具有开放的心态和了解自我的意识。
三、陕西高校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局限
通过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结构的分析后,还必须对陕西高校教师队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问题进行调查。对此,结合自身的实际的教学工作,采用随机原则对陕西5所职业院校的教师进行了简单的访谈和调查,从而得到以下的结果。
第一,跨文化交际意识缺乏。从某个角度来讲,陕西高校在对人才的培养中,还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即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这种思维理念下对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的缺陷显而易见,具有很强的片面性和狭隘性。如很多教师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一味地注重英语语法、语句,而忽视国家文化知识的引入,从而让学生缺乏对基本交际风格的了解,造成这类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教师自身缺乏对跨文化知识的了解。
第二,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和交流。目前,就陕西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师来讲,很少有机会系统性、全面性地对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而通过调查发现,部分高校甚至存在某些教师从未参与跨文化交际的培训。在这种情况下,任课教师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向学生传授知识,这样势必减轻学生学习的热情,并让整个课堂变得枯燥。
四、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策略
第一,加强对高校一线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完成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结构的培养,第一步就是要让广大的高校教师树立跨文化交际培养的意识,这也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下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必要途径。因此,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过去的应试教育思维,增强教师跨文化教育意识的敏感性,才能更好地让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同时,加强学习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更好地了解异国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真正融入所学习目的语的文化中去,真正在课堂中营造跨文化交际氛围。
第二,加强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培养优秀的学生人才,关键的一点还是必须要有过硬的跨文化交际教师队伍。因此,加强对一线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训和交流,从而让广大的高校英语教师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际理论,掌握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内容,并具备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很强的必要性。而对于陕西高校来讲,可鼓励广大的教师到跨文化交际单位挂职,或者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平台,积极参与文化交流,从而更好地了解不同区域和国家文化。
第三,多渠道了解、吸收国外文化。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高校要尽可能多地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解异国文化的途径和方式,如提供大量的书籍、视频等;其次,利用外教资源,加强与外教的沟通和交际,从而真实地感悟跨文化交际。
五、结语
总之,陕西高校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战略给陕西发展带来的机遇,结合陕西跨文化交接人才需求的实际,从语言知识、交际技巧和风格、国家文化和文化调试等内容入手,并借助强大的师资队伍,才能更好地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为国家战略服务。
[1]Canale,M.&Swain,M.TheoreticalBasesofCommunicativeApproachestoSecond Language Teachingand Test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80,(1):1-47.
[2]Samovar,L.&Porter,R.(eds).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伍凤.中国—东盟背景下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结构[J].鸡西大学学报,2014,(10):104-106.
[4]张淳.中国高校外语教师信念量化研究——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国外语,2014,(6):91-95.
[责任编辑 刘 瑶]
G642
A
1673-291X(2017)10-0147-02
2016-12-18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转型及《国标》背景下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研究”(SGH16H190);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地方高校大学生EFL学习者文化身份焦虑研究”(16JK1810)
胡晓榕(1979-),女,湖南耒阳人,讲师,硕士,从事英语教学及现代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