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权威机构观点综述

2017-12-09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全球化 2017年5期
关键词:经济体世界经济

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权 威 观 点·

国际权威机构观点综述

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2017年3月以来,国际机构对世界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和判断。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对世界经济形势的主要观点

(一)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有积极作用

2017年3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世界银行首席执行官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从未恢复增长轨迹,但全球化推动了每个人的需求,包括美国人民的需求。

格奥尔基耶娃承认,经济不平等有所加剧。尽管有批评者认为这种不平等是全球化导致的,但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世界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有利。根据世界银行几十年的经验,开放经济给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们都提供了更好的机会,能获得更便宜的商品。随着世界其他地区人民的购买力上升,实际上有机会增加出口。有些国家帮助因出口下滑或自动化发展而失业的人们,这些国家的反全球化情绪相对较低。世界不应该在绝望中反对全球化,即使全球化引发的不满导致保护主义情绪加剧。相反,各个国家应该以“互相更加尊重的方式”制定一个解决方案。如果真的出现问题,那就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这些问题上,并想出最好的解决方案。这不只是做出决定而已,必要时候需要付出点代价。

当前,反全球化情绪和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政策是主要的议题。特朗普总统最近推出了一项新举措,准备削减其预算提案中的对外援助及多边融资。这对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组织造成了直接冲击。

(二)贸易保护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由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亚洲经济研究所以及全球价值链研究中心联合出版的《2016年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17年3月26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发布。该报告指出,全球价值链打破传统产品生产过程,使得不同生产环节在不同国家进行,全球价值链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融入世界经济的新机会,增加其在全球贸易中的参与程度并使其出口多元化。报告结果显示,从1996年至2008年全球价值链带来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其他组成部分,且中国加入世贸后全球价值链就加速扩张。发达国家扩张贸易和投资的好处集中在技术熟练的劳动力和资本所有者手里,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通过贸易限制措施使自己隔绝于全球市场会适得其反,并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全方位的不良后果。

报告认为,发达国家需要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给工人提供培训和再培训,以及更强大的最低收入保障体系等。

(三)生产率增速过低将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2017年4月3日在美国智库企业研究所发布了IMF有关全球生产率的最新研究报告。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面临着生产率增速放缓且持续低迷的困境。如果生产率增速持续放缓,将威胁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

该研究报告认为,人口老龄化、贸易增长放缓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后遗症”是拖累全球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

(四)全球人口结构变化深刻影响世界经济增长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IMF原副总裁朱民近日在参加长江商学院组织的“长江大讲堂——全球大变革下的中国及世界经济格局”时表示,全球人口结构上的巨大变化严重影响世界经济增长。

由于发生了经济危机,全球生产总值(GDP)增长降到了非常低的点。朱民认为,未来潜在的经济增长,以及投资、劳动力的增长都将放缓,全球经济都进入滞缓增长的阶段。所有的贸易都慢慢停滞和减缓下来,人们对贸易产品没有强有力的需求,人们需要更多来自国内本土的服务,这会是巨大的影响因素,也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发达经济会变得越来越轻,也就是说服务行业占GDP的比重会越来越高。同时全球投资急剧下滑,如果没有投资,GDP如何增长?我们发现劳动生产力也发生了下降,而且下降非常剧烈。

全球人口结构上的巨大变化严重影响着世界经济。朱民认为,如果人口总数从发达国家转移到低收入国家,他们的人均GDP只会更低,世界经济没有办法实现更好的增长。发达国家或者新兴国家面临着典型的老龄化问题,但与此同时不发达国家会有非常多的年轻人,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移民,人口会产生变动,可能会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移民到其他地区。这样人口的迁移是大规模的,会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

(五)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对全球增长贡献率达60%

亚洲开发银行(亚行)2017年4月6日发布《2017年亚洲发展展望》报告指出,在外部需求旺盛、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和国内改革的作用下,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报告预测,2017年、2018年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均为5.7%,略低于2016年的5.8%。亚行首席经济学家泽田康幸说,全球经济正面临风险,但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仍在继续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发达经济体政策变化的不确定性将对该地区经济发展前景构成风险,但大多数经济体能够抵御潜在的短期冲击。

报告指出,在所有次区域中,增长率最高的仍然是南亚,2017年、2018年将分别增长7.0%和7.2%。作为该次区域的最大经济体,印度2017年、2018年经济增长率预计分别为7.4%和7.6%。东南亚地区经济增长率预计将从2016年的4.7%升至2017年的4.8%和2018年的5.0%。美联储加息是未来影响亚洲经济前景的风险因素之一,但美国收紧货币政策很可能是个渐进的过程,这使得亚洲经济体有时间做充足的应对准备。

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主要观点

(一)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或在6.5%~6.7%

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会新闻发布会暨博鳌亚洲论坛学术发布会2017年3月23日发布了《新兴经济体发展2017年度报告》。2016年E11(新兴11国,即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和土耳其)的经济增长率不仅高于欧盟,而且远高于G7(七国集团),经济增长缓中趋稳。2016年经济出现企稳向好迹象的主要原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私人消费的贡献率上升,投资的驱动力减弱,净出口的拉动效应递减。内需的扩大将为E11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夯实基础。

鉴于2016年新兴经济体经济的运行态势,《报告》认为,2017年E11经济复苏仍将稳中向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继续保持积极态势。与2016年相比,经济增速可能出现小幅上升,按经济体购买力平价法GDP加权计算的经济增长率为4.5%。作为E11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速维持在6.5%~6.7%的可能性较大。2017年,E11经济增长仍将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例如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引发社会不稳定、债务水平攀升、外汇市场波动加剧、保护主义不断升级、美国经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及各种地缘政治风险加大等。

当前,高债务水平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重大障碍,可能使包括E11国家在内的各经济体面临债务通缩螺旋循环的风险。《报告》研究发现,E11国家的公共债务水平较低,财政赤字存在较大差异。新兴经济体的私人部门债务水平较高,并保持上升趋势,这与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借贷成本下降,新兴经济体私人部门扩大举债规模密切相关。E11国家的外债规模总体有所下降,但部分国家的偿债压力较大。

(二)瑞银上调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至6.7%

由于2017年年初中国经济活动好于预期,瑞银集团上调了2017年中国GDP增速预测值。瑞银集团发布研究报告称,将2017年GDP增速预测从6.4%上调至6.7%。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经济活动强于预期,翘尾效应推高基数。另一方面,房地产销售大幅强于预期,再加上房地产政策基调仍然较为宽松,因此此前担忧的房地产新开工和投资下行压力可能延迟到2018年显现。受房地产投资好转推动,今年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达9.5%,工业部门去库存周期结束也会推高固定资产投资。此外,中国将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贸易摩擦可能会较预期有所推迟,上调了实际出口增速预测。瑞银不再认为2017年房地产建设量会大幅调整。虽然一、二线城市的调控政策导致房地产销售有所减速,但鉴于宏观政策基调依然宽松、库存持续下降,三、四线城市的购房意愿依然非常旺盛。南部和东部省份许多三线城市的库存销售比已经跌至12个月以下,已经基本达到供需平衡、足以支撑供需较高的销售。瑞银将全年房地产销售预测从此前的零增长上调为增长6%~8%,上调新开工增速至8%~10%,受此推动,房地产投资可能增长7%~9%。瑞银表示,房地产销售持续好转、房价持续上升,可能会促使房地产建设量再次提速、助推经济增长。但是,鉴于城镇化带来的住房需求保持平稳、没有明显增长,再加上人口结构恶化,目前房地产活动的好转难以持续。

瑞银认为,虽然“两会”将2017年的GDP同比增速目标定为6.5%左右,但是将广义货币(M2)增速定为12%,高于2016年实际值,表明政策将继续支持经济增长。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经济增长目标还特别指出“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表明6.5%实际上是经济增长目标的底线。再考虑到2017年地方政府面临换届,政府会继续提供财政和基建政策支持。

(三)中国为世界经济注入红利

汤森路透/英士国际商学院(INSEAD)日前调查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亚洲企业景气指数升至近两年高点,中国正面的经济信号支撑了全球需求的改善。从中国“两会”到亚洲博鳌论坛,中国经济始终是世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转型中的“世界市场”,多元化的中国创新和稳步推进的改革开放均备受关注。专家表示,中国正为世界经济注入“红利”。

汤森路透/INSEAD亚洲企业景气指数从2016年第四季度的63升至2017年第一季度的70,这一结果来自对96家企业未来6个月的预期调查。一位企业受访者表示,中国消费者对美容和娱乐方面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是我们对未来6个月业务前景抱有信心的基础。中国市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2016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3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4.6%。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经济发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渊表示,一方面,中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老龄化趋势增加国家的整体消费倾向,从产品的净提供者向消费者转变。另一方面,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需求更加趋于成熟、理性,注重品质,这也带动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此外,中国近年来涌现大量的境外投资和生产力境外转移,这为对象国塑造起新的供给能力,中国则成为这些国家的消费市场。这些都促成了中国向“世界市场”转变,并拉动双方的经济发展。伊朗德黑兰大学教授马兰迪表示,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快在智能科技、信息工业、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步伐,在互联网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支柱产业引领国际潮流,对世界经济多元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早已成为对世界经济贡献最大的单个经济体。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迈克尔·斯宾塞认为,如果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不中断,经济发展一直在正轨上,相信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四)标普下调中国地方融资平台评级

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2017年4月6日发布评级报告,将江苏新海连发展集团长期信用评级下调一档至BB,同时下调香港智源至BB-,展望均为稳定。新海连是江苏连云港最大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之一,香港智源是江苏新海连的全资子公司,其全资子公司智源为境外发债主体。标准普尔称,这是该公司首次下调中国地方融资平台评级。而在一年前,2016年3月31日,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将中国主权评级的展望由稳定调整至负面,受此影响中国国债价格走高,收益率下降。标普还表示,不管是中国政府,还是中国的企业,他们的情况都在恶化。

此前,标普还警告说,如果中国依然试图使用信用扩张的手段来使中国经济增长率保持在6.5%以上,那么它有可能还会下调中国的信用评级。

责任编辑:沈家文

猜你喜欢

经济体世界经济
中国石材业的多个第一正在被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替代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论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在转型经济体中提供退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