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标准化视角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目标的实现机制
2017-12-09锦州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李 雪 / 锦州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试论标准化视角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目标的实现机制
李 雪 / 锦州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由于社会发展的需求,致使各个生产厂家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在扩大规模的同时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很容易被忽视,使产品质量、产量以及生产安全无法兼顾。为此,相关企业制定了安全生产的应急管理目标,并且以标准化的管理方式来开展生产安全监督,旨在实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减少管理成本的双重目标,这一管理模式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得以验证,并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文中就以应急管理和目标实现展开讨论,并且阐述选择标准化视角运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目标的理由。
标准化视角;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目标
由于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中的安全隐患也在不断加剧,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带来更多的任务量,而部分企业不具备安全应急管理的能力。针对这一现象,相关企业提出在标准化的视角下运行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目标,文中就围绕应急管理展开研究,分析标准化视角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目标的实现机制。
一、应急管理及其目标
1.应急管理的内涵。
应急管理主要是指针对生产中的突发性事故和自然灾害引起的突发事故所制定的应急性措施预案,应急处理所涵盖的是应急的管理措施与控制管理的过程,目的是减少由于生产事故造成的损失,并且将这些预防措施总结归类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应急管理体系。当前,我国对应急管理并未产生较为明确的定义,以上是在生产活动中总结出的理念。而国外的相关学者将应急管理的内涵概括为两点:应急管理的目的;应急管理所使用的管理措施及行为。由此可见,应急管理是将目标转化成具体行为的管理过程。根据设定目标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应急管理模式分为理想管理模式和现实管理模式,理想管理模式又可称为目标管理模式。
2.应急管理目标的实现方式。
在确定应急管理目标之后,实现目标方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应急管理的成效。而应急管理成效是应急方式的质量、速度与成本投入的综合表现。通过对以往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活动中来看,应急管理方式的选择对应急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确立应急管理目标之后,还需要多重考虑,选择合理的实现目标方式。
(1)自创式。由于各个生产企业的规模与经营条件不同,使得应急管理的目标存在多样性特征,而各个生产企业的自身经营条件不同,在应急管理模式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生产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符合自身企业发展规律的应急管理方案,这也是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自主创立的实现管理目标的方式。
(2)共享式。各个生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市场环境相同,同时应急管理的发展也具有相同特性且国家对应急管理要求的统一性,部分生产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呈现出类似的方式。因此可,可以通过对以往验证成功的应急管理模式进行共享,来达到实现管理的目标。
二、实施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原因
1.管理标准化。
在1991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对标准化进行定义,标准化旨在对相关安全生产问题作出统一的规定,以便于为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类似安全问题提供处理的依据,提高相关企业处理突发事件的效率,标准化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标准化规则的制定,发布和实施。同时,还提出了表转化实施的作用是为了改善企业的生产结构和相关服务的适应力,方便进行技术协作。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可以对企业生产的品种进行控制,实现兼容互换,安全生产的目的,以此,提高企业的生产及经济效益。标准化所指的不仅是技术上协调,也对人的活动具有一定协调作用。管理标准化可以依据企业的内部结构,对个人与企业的利益关系进行调节,充分发挥个人的参与积极性,以此,实现管理的目的。
2.实施管理标准化的原因。
标准化模式是真正意义上的最优模式。将企业生产的管理以专业知识、同一性、资源以及经验来分类,实施管理标准化模式有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点表现在对管理模式的制定方面,通过事故应急措施的专业人员与相关组织共同分析得出的管理标准化模式更具科学性,其相关专业人士的实践经验加以利用,制定较为普遍的操作方式。
第二点表现在投入成本方面,企业根据自身制定的管理方式虽然更加贴近实践,但是运行和制定时所投入的成本较高,部分生产企业无法承担这一部分负荷,而不管企业存在何种差异性,管理的流程基本相同,为此,可以选择标准的管理模式,以减少企业自创管理模式的资金投入。
第三点表现在资源优势方面,企业自身制定的管理模式往往比较单一,由于应急管理的经验不足,所制定的应急管理方案普遍存在弊端,积累经验又需要较长的时间,而组织机构制定的标准应急管理方案恰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标准管理可以为企业应急管理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源。
第四点表现在管理经验方面,由于应急管理方案还没有普及,部分生产企业存在管理经验不足的现象,而标准管理的制定集合了众多经验丰富人才的意见,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可以说标准管理蕴含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为此,可以为生产企业的应急管理提高足够的管理经验。
三、从现实模式到目标模式的共享机制
应急管理模式的共享指的是对不同企业实行相同的标准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模式,以共享的模式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目标。共享机制的实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相关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需求,并且为部分应急管理能力不足的企业提供安全管理依据,同时,还可以降低分散管理所带来的资金投入。
1.现实模式与目标模式。
(1)现实模式。应急管理的现实模式主要是指在企业内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要求下,而建立的适应企业应急管理能力的管理模式。现实管理模式的要义就是要最大化的贴近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现实模式的水平是由企业现阶段的应急管理能力而决定,不同企业在相同时期的现实模式水平也是不同的,而单个企业在不同阶段的现实模式应该是呈现逐渐提升的趋势。
(2)目标模式。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目标模式是指根据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理想内部条件和先进外部要求,所建立的与高水平应急管理目标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目标模式的建立基准是理想条件和要求,它们具有绝对性特征。即对所有企业而言,其目标模式水平是相同的。
2.从现实模式到目标模式的管理目标调整。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目标和能力的改变具有渐进性特征。即它受社会对事故后果的承受能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企业要素素质等多重因素制约,难以实现正向突变。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效果具有综合性特征。它既受企业内部文化、应急硬件水平、应急管理管理行为的影响,又受企业外部管理者与公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是在利益与损失的冲突、惩罚与奖励的冲突中权衡,需要协调运作。因此,从现实模式到目标模式的管理目标实现过程中需要持续改进机制和综合协调机制的共同作用。
3.共享的效果。
应急管理目标与水平的协调策略,可以根据应急成本、应急水平和应急目标模型给出。合理应急目标水平由经济应急水平和规定应急水平的关系决定。经济应急水平是指当应急总成本最低时对应的应急水平,它是与应急管理的经济性相关联的目标属性,具有自主性特征。规定应急水平是指相关管理部门根据安全生产事故的类别和相关发展战略要求提出的企业应急水平应达到的阶段性目标状态,它是与应急管理的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相关联的目标属性,具有强制性特征。一般而言,当规定应急水平和经济应急水平两个目标不一致时,以其中的较高水平作为目标水平。
[1]汪剑峰.试论风险社会下的企业应急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6(8).
[2]赵君伟.用标准化思维模式提高电力行业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1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