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教学
2017-12-08张亚行
张亚行
摘 要:外国文学作品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谈教学,一般离不开教材分析。所以,对于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我们从对初中语文外国文学的选文出发,分析其特点,概括其类型,从而提出把握作品特点和以学生为本两个方面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选文分析;外国文学作品;教学;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6-008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6.047
在初中阶段,语文教材开始选用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学生开始大量接触外国文学。外国文学作品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认为,语文教学主要有两大内容,即“教什么”和“怎么教”,前者即教学内容,后者即教学策略和方法。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自然也在这个范畴之中。就一线教师而言,对教学内容的确定,主要来源于教材,加之人教版教材的使用非常广泛。所以,我们将以人教版为例,从选文的角度分析初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
一、选文及特点分析
教材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文分析;第二是外国文学作品特点分析。
(一)初中人教版外国文学作品选文分析
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包含七年级、八年级(上)使用的部编本教材(新版)和八年级(下)、九年级使用的2001和2002年审定通过并再次修订的教材(旧版)。我们将分别统计新旧版本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文情况。其中,为了统计的完整性,旧版的6本教材全部纳入统计范围。
初中人教版外国文学作品选文情况表(见附表)。
从表可以看出,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文数目适中,略读课文较多。名著导读部分,所占比例较大。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外国文学作品所占的比例适中。不论是新版还是旧版,外国文学作品所占的比例均未超过20%,而入选作品超过一半是作为略读课文。可见外国文学作品在初中阶段的定位更多是让学生打开视野,对外国文学作品有一个粗略的认识,并不做特别深入学习的要求。
第二,多为欧美发达国家19和20世纪的作品。以美国和法国的作家作品为最多,其次是英国。非欧美地区的作家只有两个:泰戈尔(印度)和纪伯伦(黎巴嫩)。除了培根、莎士比亚和乔纳森·斯威夫特以及《伊索寓言》,其余几乎全部为19世纪之后的作家作品。19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成熟,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都呈现出繁荣景象,各种文学思潮和流派相继出现,标志着欧洲文学的成熟。
第三,作品类型丰富,整体难度不大。初中的外国文学作品选文类型十分丰富,包括小说、散文、诗歌、寓言、戏剧、童话、议论文、说明文、演讲稿、书信等。涉及的作者类型也十分广泛,除了作家、诗人,还有心理学家、政治家、博物学家等。如此丰富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对外国文学以及文化有一个相对全面的初探。另外,考虑到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限,所选的文章的难度并不大。比如《我的叔叔于勒》《威尼斯商人》《丑小鸭》等,更注重学生趣味的培养和简单的道理的陈述,理解起来并不难。
(二)外国文学作品特点分析
各国的文学承载着各国相应的文化,也表现着相应的魅力。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初步感受异域文化中的思想火花。但是初中语文教材是以主题为单元,中国作品和外国作品掺杂到一块儿的。中国和外国作品并没有被刻意区分,外国作品与中国作品的差异并不作为初中阶段的重点。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选文可以看出其更注重与中国作品的结合,其与中国文学一起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生命教育、良好个性教育、审美情趣教育、文学教育等等功能,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養。
第一,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的选文。此类型选文主要是爱国主义教育,如都德《最后一课》,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莱蒙托夫的《祖国》表达了诗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休斯的《黑人谈河流》表达了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第二,以生命教育为主的选文。人本主义是西方文学最大的特点,也为生命教育提供最合适的素材。如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和杰克·伦敦《热爱生命》都具有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教育意义。
第三,以良好个性教育为主的选文。《植树的牧羊人》表现了农夫让人钦佩的毅力,以及虽然孤独但是精神富饶的境界;《走一步,再走一步》鼓励学生克服恐惧,勇敢向前;《皇帝的新装》诉说了一个关于虚伪的故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则告诉学生要乐观面对生活。良好的个性教育包含内容很多,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尤其重要,值得重视。
第四,以审美情趣教育为主的选文。如泰戈尔《金色花》,戏剧《音乐之声》等。
第五,以文学教育为主的选文。这里把诗歌、戏剧和小说归纳为文学教育类的选文,需要学生去分析和鉴赏。如分析一些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有《海燕》《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威尼斯商人》等。
还有其他一些类型的选文,如演讲、信件、科普说明、议论等等,在教学的时候要抓住其特点,立足三维目标进行。
二、教学启示
从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文情况来看,对初中生来说,这个阶段的定位是初步了解外国文化、外国文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阅读外国名著,最后落实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把握作品的特点
通过前面一部分的分析可知,外国作品的题材多样,每一种或者每一篇都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背景特点。不同的作品是在不同的历史社会背景下完成的,而作品也不同程度地反应一定的历史社会背景。学生需要对这些人文知识有所了解。而几乎全部的作品都离不开一定的背景知识。
第二,作品风格特点。例如《变色龙》和《我的叔叔于勒》这两部现实主义小说,在授课时,要注意把握现实主义小说讽刺和批判现实的特点。再如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感情炽烈而富有童心,和同一篇课文中的冰心的《荷叶》风格迥异,相比较之下,其特点就十分明显。通过作品使学生认识了解文学史上一些著名的作家,如莎士比亚、雨果、莫泊桑、普希金等,不仅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文学常识,也能对他们自我内心世界的构建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以学生为本
强烈的人文性,是西方作品的重要特点。新课改的背景下,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那么,在进行外国文学作品授课时,自然要重视以学生为本。
第一,激发兴趣。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兴趣作为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内部动力。这样学生就有学习的自主性,自主地去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语文素养也随之提高。
第二,尊重多元解读。初中阶段,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也是叛逆期。另外,随着网络发展,信息爆炸,许多学生的知识储备或者所见所闻都十分丰富。对很多事物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初中阶段学生有很丰富的想象力和很强的创造力,教师如果对文本的理解观点陈旧,照本宣科,不仅不能引发学生兴趣,还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第三,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初中生也正处于一个心理的敏感期,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教育相对缺少人文关怀。加之备受诟病的应试教育一直坚挺不挫,一般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个人情感等等。外国文学作品可以作为一个人文教育和关怀的契口。除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的大的人道主义精神,还有一些作品从小事出发,更体现人文关怀。比如《动物笑谈》里,作者用活泼的口吻叙述自己在研究动物时,发生的趣事。虽然是在写动物,但却充斥着作者热爱动物的感情和天真认真的性格,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总之,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外国文学作品选文方面厚今薄古,类型丰富。在教学时,要抓住外国文学,特别是欧美文学人文性的基本特点。做到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学文化,并且有兴趣去了解,最终回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的总目标上。
参考文献:
[1] 黄熹.初中人教版语文教材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2]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4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