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模式下轨道交通信号及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7-12-08张桂贤侯洪凤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

张桂贤+侯洪凤

摘要:本文通过对轨道交通信号及控制专业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提出了建设综合实验基地、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等措施,以期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

一、轨道交通信号及控制专业的定位与特点

轨道交通信号及控制专业是工程应用背景很强的专业,与交通工程、交通运输等专业构成一个完整的轨道行业专业群,彼此叶脉相通,信息互联。轨道交通信号及控制专业培养学生的系统运行、分析、设计、运营、维护等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事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轨道信号设备制造等相关部门的工程设计、设备检查等工作。

二、目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应立足于专业特色,以企业岗位要求为标准。目前轨道交通信号及控制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专业行业背景弱化,逐步趋于自动化专业;教师队伍没有轨道行业背景,缺乏实践经验;理论教学与轨道行业应用脱节,学生接受相关的训练较少;校企合作模式单一,实训基地开放内容少,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1.建设综合实验基地

我院与省内各高校进行合作,建立开放性的、可持续发展的铁路运输及信号控制实践教育基地。实践教育基地将加强和推进校外实践基地实习制度,使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人才培养体系得以强化与提升,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

2.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实践教育基地立足于培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以此作为人才培养的特色之一。

校内实践教育基地主要开展三个项目的内容。第一,基地电务信号实训项目。该项目将依托基地教师工作室及企业现场模拟练功场,为轨道交通信号及控制专业的学生提供铁路信号和电务各项技能的现场操作及模拟演练机会。第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专项计划。该计划通过分析教育实践基地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院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需要,探讨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支持与之相关的教育教学改革立项、教师培训等活动。第三,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该项目将与学校、教育厅、铁路局、铁道科学研究院等纵向相关项目实现对接,将理论及实践知识转化为一线的生产力,并带动和支持一系列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的研发。

校外实践教育体系主要开展的内容也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专业认识实习。我校邀请电务段及相关运输部门负责人或一线工程师来我校开展讲座,组织学生到电务段实习基地及站段一线进行参观,使学生对专业对口企业有感性认识,并对将来的就业及发展有初步的计划,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激发其专业兴趣。第二,车站设备及信号控制实习。实习项目包括转辙设备综合实习、信号机测试实习及铁道信号综合控制实训。在教育实践基地的设备模拟演练练功场,由基地实践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带领,学生针对铁路转辙设备、信号操作设备、常见故障的诊断及排除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实际操作演练,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第三,专业综合实习及毕业设计。学生在铁路车站进行实习,综合運用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针对生产一线的需求进行创新并完成毕业论文。

3.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我校每年定期选派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教师到基地进行挂职锻炼学习,以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我校每年定期聘请中高级技术人员兼任我校教师,参与本专业的教学工作。通过选派与聘请,我校将现场人员的实践经验与学校教师的理论相结合,建立了一支“双师双能型”的专业教师队伍。

四、结语

我校依托校企合作建立了校内、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将其作为高校轨道交通信号及控制专业、交通运输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实践共享平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强化了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实现了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将高校专业知识、技能与运输企业的需要有效对接,完善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模式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
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现状研究
浅析计算机职业技能大赛在校企合作模式中的作用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校企合作模式在中职汽车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呼和浩特高职财经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调研报告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