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互联网+”如何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

2017-12-08周冰清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新常态创新创业互联网+

周冰清

摘要: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增速合理放缓,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在此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创业存在着诸多问题。“互联网+”的提出,掀起了大学生创业的浪潮。“互联网+”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结合是当下大势所趋。本文研究了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由此总结得出结论,需要在师资教育培训、优化公共政策内涵、激励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等方面作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常态;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

一、“互联网+”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是当下大势之趋

当前,融入“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是新方向,它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合成产物,也是网络催生演化出的经济发展新态势。

1.“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业机遇

“互联网+”顾名思义就是把网络应用融入各个产业。作为当前创新创业最有力的主体,大学生对新兴事物的接纳程度更为快速、透彻,这为创业带来了无限可能。

2.融入“互联网+”的创业教育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创业方式

相比于以往的教学模式,互联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互联网不仅可以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新工具,节省大量时间;同时,其巨大的容量便于学生储存信息。“互联网+”创新创业具有成本较低、门槛不高、科技化、智能化的优势。

二、“互联网+”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缺乏

为满足学生的需求,院校必须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尽管学校会不定期地举办讲座,但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学生参与热情不高,效果一般。

2.大学生创新创业有热情、没毅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创业,可是创业并非一帆风顺,很多失败的案例历历在目。当前我国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导致创业情况不理想,这是因为创业者没有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在创业过程中,大学生遇到一点麻烦就想放弃,缺乏勇气和耐心,很容易产生挫折感,不能理性地面对创业中遇到的困难。

3.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缺乏,创业目标不明确

在技术层面上,一些常见的问题如产品大众化等易造成项目失败。许多大学生创新创业目标不明确,项目可操作性不强。

三、解决“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对策

1.建立“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本部

相关组织和部门可以为创业者建立孵化基地,这种基地可以为创业者融入“互联网+”创新创业提供基本的设备、设施、师资等条件。

2.加强融入“互联网+”的创新创业的宣传

高等院校可以借助QQ、微博、微信等平台,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相关的知识和新闻,在校园内营造“双创”氛围。政府应该出台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同时应加大力度宣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使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和潜能得到激发。

3.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近几年来,许多高校开始举办关于创业方面的讲座、竞赛等活动,这其中有许多对学生很有帮助的项目。高校应从此类活动中总结经验,并以此为契机,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让学生在参赛的过程中激发热情,激励斗志,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四、结语

当前是信息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正在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大学作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基地,只有让学生具备“互联网+”思维,才能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与此同时,高等院校应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鼓励学生积极使用网络平台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目标。

参考文献:

[1]文继权.“互联网+”新常态下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39.

[2]栾洪波.分析新常态“互联网+”融入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J].赤峰学院學报(自然科学版),2016,32(18):196-197.

[3]汪菁菁,雷茂娟,叶慧文.“互联网+”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意愿现状分析与养成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8):1-3.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常态创新创业互联网+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