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
2017-12-08彭爱萍
彭爱萍
【关键词】 数学教学;“互联网+”;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1—0094—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互联网+”已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它以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数学教学的诸多不足。“互联网+”下的课堂教学把文本、图像、图形、视频、音頻、动画等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资源整合,拓展优化了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互联网+”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
一、“互联网+”与教学资源的融合
资源共享、超越时空、实时互动、人性化、公平性等是互联网天生的特点,也是现代教育本身应该拥有的特点。“互联网+”的应用,扩展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源,师生拥有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受限制。师生除了用到网络教学软件以外,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充分交流共享信息,线上线下都可以相互补充。
例如,教学“三角形”这一章节时,先利用互联网向学生介绍世界文化遗产“金子塔”和现代建筑“斜拉桥”等,向学生渗透有关地理、文化和国情等知识。
又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播放太阳、月亮、地球三个天体的运行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转一周为一日,利用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带入奇妙的宇宙,使他们感知年、月、日的来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
二、“互联网+”与数学课堂的融合
1.“互联网+”下的数学教学能做到图文并茂,迅速再现,创设情境,感染力强,能突破时空限制,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能,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和创造力,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和记忆。
2.教师能通过网络共享教学资源,适时丰富创新教学资源,使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技能水平方面与时俱进。如,教学“平移”一课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是教学重点。传统的画法是选点、移点、连点成形,在平移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对移动几格产生错觉,会错误地把移动几格理解成两个图形中间的空格是几格。在 “互联网+”的环境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课件,动态展示平移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感悟,理解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分别表示什么,体会平移的过程是整个图形按要求进行平移,平移的距离是对应点之间的方格数,而不是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的方格数。
三、“互联网+”与数学学习的融合
互联网时代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人与人、校与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学生们之间可以不用直接面对,而是教师通过网络把分散在课堂中的学生形成小组性的学习团体,学生个体将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传至班级或小组学习群,供大家研讨。学生搜索资源、查找资料、探究思路、各抒己见、分工协作、交流信息等,利用网络来传递声音、文本、图象等各种符号,以此达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同步传递最多的信息,从而加强互相交流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的知识后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上网去查找各种历史资料,将其中涉及到年、月、日的知识巧妙地设成问题,用Powerpoint制成电子演示文稿;然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介绍历史事件,并提出问题,全班抢答;最后评选出优秀小组。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互联网+”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促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产生,特别是促使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转变。教师要通过创新思维和“互联网+”技术等途径,打造智慧课堂,通过平台和技术的创造性应用,提高课堂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教师的教育智慧在技术平台的支撑下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育人成果。
(注:本文系甘肃省级规划课题《“互联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GS [2016]GHB1424)
编辑:谢颖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