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课堂提问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017-12-08王启华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自信心课堂提问语文教学

王启华

[摘 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改进提问方式和内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按照学习内容,根据问题的难易、学生文化素养的高低分层设置问题;用非语言行为来培养学生举手发言的自信心,精心设计提问;根据课堂气氛,学生的语文基础和语文素养、能力的差异因材施问,帮助学生调节自信心。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0-0016-01

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引领学生披文入情,但往往举手回答的只有几个成绩较优、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不举手的学生中有难回答、懒回答、怕回答、羞回答的等。这种情况的出现减弱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应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

一、按照内容分层提问,树立自信心

语文课堂中所提的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浅层次的,常问“是什么”;第二类是深层次的,常问“怎么样”;第三类是高层次的,常问“为什么”。根据问题的难易、学生文化素养的高低,教师应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能品尝到思考过后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生举手发言的自信心。

例如,教学《晏子使楚》一文,初读课文自学字词后,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理清层次,并思考问题:“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这类问题是浅层次的,可请语文基础一般的学生来回答。接下去学习课文第一、第二部分,默读思考:“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这个问题就要请语文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来回答。最后,阅读课文第四部分后,教师出示:“为什么以后楚王再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呢?”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要对晏子才干及性格特点加以归纳总结,要请语文素养较高的学生先回答,答案基本明确了,再请后两个层次的学生尝試回答,从而使全班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针对心理素质恰当引导,培养自信心

学生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各不相同,表现在举手发言上或勤或懒、或勇或羞。教师应利用晨会、周会及品德课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重用非语言行为来培养学生举手发言的自信心。

对勤于思考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微笑,答对时肯定地点点头,或竖起大拇指,也可拍拍学生的背,或把手放在学生的肩上、头上以示赞赏,巩固他们的自信心。

对懒于思考的学生,教师可用教鞭轻拍一样东西,或把头探出,注视着他们,可皱眉、扬眉、否定地摇摇头,或从行为不当的学生旁走开,以促其集中精力思考,帮助其树立回答的自信心。

对于勇于回答的学生,教师的方法近似于对待勤思考的学生,但要注意火候,以防他们“勇而无谋”。若学生没有完善思考就急于举手发言,教师则可以对其短时忽略,从严格要求中进一步培养这类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害羞、怕发言的学生,教师应用热情信任的目光与他们建立联系。这类学生回答问题时应尽力弯腰恭听,并结合板书,把他们正确的发言要点书写在黑板上,帮助他们树立发言的自信心。

我也常请这样的学生上讲台来,一起用课文中的语句,采用对读的方式完成问答。如教学《晏子使楚》一文,课后思考题:“第一次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教师读:“晏子个儿矮小,楚王企图以侮辱晏子的人格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让晏子钻狗洞。”晏子是这样回击楚王的,学生读:“这个是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以对读的方式,学生站在教师的身旁,完成了问答,其自信心油然而生。

三、根据学生的素养因材施问,调节自信心

学生回答问题时有错有对,有完整有不完整,学生回答后的自我反应也因心理素质不同而各异。教师应根据课堂气氛、学生的语文基础和语文素养、能力的差异等因材施问,帮助他们调节自信心。

对成绩较优、敢于发言的学生,教师可进行追问,通过追问来控制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使其由自负向自信发展。如教学《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研读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句,研读的问题有:(1)“功夫”是什么意思?徐悲鸿在巴黎求学时是怎样下功夫的?(2)“有心人”是什么意思?徐悲鸿是怎样的一个有心人?(3)通过勤学苦练,徐悲鸿取得了哪些成绩?(4)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理解。这四个问题层层推进,难度也有所区分,是教师控制课堂气氛与调节学生心理的好帮手。

对思维敏捷,但是带有自负心的学生,教师则可用反问形式,以静制动,使学生由自傲向自信发展。

这样的尝试,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学习有了动力,教学质量也有了保证。

(责编 刘宇帆)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信心课堂提问语文教学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