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闲置资源、双元创新与持续竞争优势
——基于资源拼凑视角

2017-12-08张宸璐

华东经济管理 2017年12期
关键词:组合型吸收性闲置

张宸璐,沈 灏,张 洁,黄 越

(1.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7;2.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3.西北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2)

闲置资源、双元创新与持续竞争优势
——基于资源拼凑视角

张宸璐1,沈 灏2,张 洁1,黄 越3

(1.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7;2.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3.西北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2)

文章基于资源拼凑视角,辨识并实证检验不同类型的闲置资源如何影响不同类型双元创新并提升企业持续竞争优势。通过对490家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非吸收性和吸收性闲置资源对平衡型双元创新呈现出倒U形影响作用,对组合型双元创新呈现出正向影响作用;平衡型双元创新对短期财务绩效呈倒U形影响作用,但对企业长期竞争优势是有利的;而组合型双元创新对短期财务绩效和长期竞争优势均有利。研究结论丰富扩展了当前的资源管理、创新管理及战略选择等方面的研究,对于企业在资源稀缺环境下,配置和利用闲置资源并实施双元创新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平衡型双元创新;组合型双元创新;闲置资源;持续竞争优势

一、问题提出

面临新常态经济下的创新与转型升级压力,以往更多专注“探索”或“应用”的企业逐渐转变原有创新战略,开始建立“双元创新”(ambidextrous innova⁃tion)的新思维。双元创新强调了企业必须同时追求探索型创新活动(exploration)和应用型创新活动(ex⁃ploitation),构建一种既能适应当前市场竞争又能积极探索新兴商业机会的整合模式[1]。然而,由于探索型创新和应用型创新在资源需求、资源配置、创新内容上存在显著差异,使得企业在开展双元创新战略时常常夭折在价值创造的路上。究其关键原因在于,新常态经济环境下获取外部资源变得更加艰难,难以有效支撑探索型的创新;同时,过去“经验锁定”的应用型创新活动使得内部创新资源开发面临着“物理极限”,难以继续支撑应用型创新的实施[2-3]。因而,如何搜寻资源机会并有效管理配置资源成为企业实施双元创新战略,并提升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理论问题。

资源基础理论[4-5]辨识了资源的特征及对企业竞争优势构建过程,然而并没有清晰回答哪些资源可以被更有效地动态利用。随着企业经营模式和创新战略的转变,一些资源逐渐被闲置。这些闲置资源(slack resources)由于丧失直接价值创造功能而成为沉没成本[6]。然而,从资源拼凑(resources bricolage)角度来看,企业可以通过对当前的资源集合进行重新编排、巧妙组合,形成全新功能的资源基础,服务于企业商业战略过程(如创新)[3,7-8],从而应对外部获取和内部开展资源的限制[9]。基于这样的理论视角,企业闲置资源可以被重新进行辨识和选择,从而有效推动企业的双元创新战略实施。遗憾的是,当前的理论研究主要以获取外部新资源和开发已有资源为切入点,研究其对探索型创新和应用型创新的影响过程。很少有文献从闲置资源拼凑的视角出发,分析探讨企业不同类型的闲置资源如何促进不同模式的双元创新过程,从而不利于企业通过管理闲置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建立持续竞争优势的路径构建和战略思维形成。

本文将整合闲置资源(非吸收性和吸收性)、双元创新(平衡型和组合型)及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短期财务绩效和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变量,重点分析并解决两个理论问题:①不同类型的闲置资源如何影响不同模式的双元创新;②不同模式的双元创新对短期财务绩效和长期竞争优势有何差异化影响。

二、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

双元创新,是指企业同时追求探索型创新活动和应用型创新活动的一种综合的创新模式[1,10]。由于企业资源分配约束、组织惯性、心智模式与组织结构的差异性,探索型创新活动和应用型创新活动难以同时追求,需要高水平的管理与权衡[11]。因此,双元创新的管理从本质上关注的是企业如何在管理过程中协调这两种创新活动之间既相互矛盾又需要统一的“悖论”问题[12]。

现有管理理论与实践对双元创新中的“悖论”问题有所研究,并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模式[13-15]。第一种为平衡型双元模式(balanced ambi⁃dextrous innovation),强调接纳探索型创新和应用型创新之间的矛盾,要求两者之间达成相对平衡与匹配。这种模式的核心思想认为这两种创新活动是企业创新在新颖程度上的两个极端,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单一关注某种类型的创新活动会产生不良后果。例如过度关注应用型创新活动而忽视探索型创新致使企业落入“次优均衡陷阱、成熟陷阱和相似性陷阱”,反之则陷入“失败陷阱”[16-17]。我国家电、汽车产业早期经历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企业必须设计有效的管理机制对此进行平衡,例如通过活动时间的巧妙安排、设计松散耦合的组织结构等方式实现两者之间的断点均衡[12]。第二种为组合型双元创新(com⁃bined ambidextrous innovation),强调探索型创新和应用型创新之间的协同效应和互补效应,关注两者之间的共同总量的提高。这种模式的核心思想认为探索型创新和应用型创新并非绝对排斥和不可协调,可以在同一组织内部相容共生、相互促进,通过有效的组织设计、情境设计等方式可以同时开展高水平的探索和高水平的应用[18]。由于平衡型和组合型双元创新在作用逻辑上有着明显差异,Voss(2008)等学者强调,理论研究必须打开双元创新的“黑盒”,通过细化组织资源的内容特征辨识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过程和作用机理[19]。然而,目前的理论研究缺乏对两者影响因素的深入对比及实证检验研究[15,20],进一步限制了学者对双元创新的复杂管理机制设计和动态组织过程的认识。

平衡型和组合型双元创新在管理机制和方式方面的差异使得企业只有形成差异化的资源管理思维,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不同目标导向下的双元创新模式管理。同时,内外部资源的稀缺性和动态性使得企业不得不关注闲置、零散的资源基础,通过有效地分类、配置、组合、匹配实现所拼凑的闲置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根据资源拼凑原理,成功的企业家总能够“变戏法般地”挖掘手头有限资源价值,重塑企业资源应用,通过“拼凑”来摆脱资源困境[3,7-8]。因而,闲置资源作为超出实际需要而保存在组织内部的资源[21],可以通过资源拼凑活动(如细分辨识、功能匹配、价值协同等),规避高额的沉没管理成本,从而准确地服务于目标性的创新活动。具体而言,第一,闲置资源为拼凑者打破资源稀缺性和合理配置资源提供基础,有利于双元创新的开展。March(1991)的研究指出,企业资源的稀缺性导致探索型创新和应用型创新的资源竞争,形成冲突,从而不利于双元创新[11]。闲置资源经过拼凑和配置,可打破资源稀缺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两种创新行为的矛盾,改善企业内部利益团体之间的冲突和目标不统一,维持组织和谐运作。例如,闲置的人员资源可为隔离基础性研发和应用型研发提供条件。第二,闲置资源为企业提供一种组织行为的助推器,能够使企业有足够的资源进行试验,引导企业成员对不同类型的创新行为进行投资,加快探索型创新和应用型创新的同时开展。因此,闲置资源能够促进组织进行不同的创新战略思路,促进双元战略行为。第三,闲置资源作为一种缓冲器[21],提高企业应对双元创新风险的能力,提升企业对新型创新模式的承受力。创新本身就是一种高风险行为,双元创新需要更多的协调与管理,对企业管理能力和人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加大了创新风险。闲置资源为企业应对创新风险提供了基础。

基于这样的理论视角,“资源拼凑”为管理闲置资源提供了更好的战略选择路径。通过辨识闲置资源的特征、阐明闲置资源与双元创新的作用关系,最终寻找到不同闲置资源与不同双元创新模式间的匹配路径,明确管理闲置资源、提升双元创新、建立持续竞争优势的复杂管理过程。Singh(1986)认为,闲置资源在组织内存在的状态(即是否被组织的生产过程所吸收)具有明显的功能差异和价值创造差异[22]。因而,理论研究上将闲置资源分为“未吸收性闲置资源(unabsorbed slack resource)”和“吸收性闲置资源(ab⁃sorbed slack resource)”两种类型。前者是指那些过剩的、未被应用于具体业务的流动资源。这类资源通常容易被利用和重新配置,例如财政类的资源,包括留存收益、可支配资金、财政支持等。后者是指那些已经嵌入到组织现有流程和运作过程中的过剩资源,例如运作类型资源等,包括未满负荷运作使用的设备、过剩的生产能力[23-24]。由于两类闲置资源具有明显的组织存在状态差异,其配置和利用的结果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功能和价值创造差异。从资源拼凑的视角来看,不同闲置资源可以依据其自身特征,巧妙匹配不同模式的双元创新过程,从而形成有效的创新价值(如竞争优势)。然而,仅有少数研究通过实证方法检验了不同类型的闲置资源如何影响不同模式的双元创新,从而不利于企业通过“资源拼凑”策略(如辨识类型、拟合配置、路径选择)提升企业创新和战略绩效。基于此,本文整合了闲置资源、双元创新、持续竞争优势等变量,形成了如图1所示的理论模型。

图1 本文的研究模型

(一)闲置资源对平衡型双元创新的影响

平衡型双元创新要求探索型创新和应用型创新维持在相对一致的量。由于创新是资源消耗的且资源本身是稀缺的,使得平衡型双元创新的管理困境在于如何更有效地实施“平衡策略”(balancing strate⁃gy)。非吸收性闲置资源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包容性、共享性,能够大大缓解平衡型双元创新对组织资源的竞争性争夺,增强企业对不同创新行为的风险承受能力,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有意愿尝试新的创新战略。从这一点来说,非吸收性闲置资源能够促进平衡型双元创新模式的构建和战略实施,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平衡型双元创新中的探索和应用策略需要复杂的资源集合作为基础。尽管非吸收性闲置资源可以缓解平衡“探索—应用”间的创新矛盾,但是随着闲置资源的富裕,这种线性平衡的策略仅能“相对均衡”地配置闲置资源到具体的“探索”或“应用”创新过程中,无法巧妙地编排具体的资源基础并有效匹配利用于组织所需要的目标性“探索”或“应用”活动中,从而使得平衡型双元创新的结果是“次优”的而不是“最优”的资源拼凑效应。另一方面,平衡型双元创新要求企业通过独立活动时间或空间、分类职能或业务领域、松散耦合的组织结构等方式实现两者之间的断点均衡[12]。在这种情形下,适度水平的闲置资源可以有效分配并同时利用到“探索”和“应用”的平衡型活动中,能够促进双元创新的同时开展和平衡效果。但是,当非吸收性闲置资源非常富裕时,各个并行或独立的业务领域及职能结构将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这不仅使得组织的环境更加宽松,掩盖了创新的迫切性;而且降低了各个“分离”的探索单元或应用单元对创新变革紧迫性认识,减少创新动机[25]。

同理可知,吸收性闲置资源的流动性较低,专用性较高。在具体的平衡型双元创新过程,一些具有专用性的过剩资源可以为某种急迫的相关“探索”或“应用”活动提供高效的资源支持,而且这种资源支持的精准性和效率都较非吸收性资源要好。从这一点来看,一定程度的吸收性闲置资源为与其资源功能紧密相关的平衡型双元活动提供了更好的资源配置、组合、利用等“拼凑”效应。然而,尽管吸收性闲置资源也能够为组织“探索”或“应用”活动提供资专用化的嵌入性资源缓冲及风险承受能力优势,但是由于吸收性闲置资源不易流动、包容性较差,使得这类资源缺乏更高的灵活性。尤其吸收性闲置资源一旦嵌入某类运作过程,就很难协调到不相关的业务单元或职能部门中,因而无法实现更好的“探索—应用”平衡效果。由于在多个差异化较大的业务领域中实现“探索—应用”平衡具有协调困难的特点,因而较高的吸收性闲置资源无法有效解决平衡型双元创新过程中的“探索”和“应用”活动对资源的争夺,难以实现组织资源和双元创新的“资源拼凑”效应。综上所述,提出假设1。

假设1a:非吸收性闲置资源与平衡型双元创新呈倒U形相关关系;

假设1b:吸收性闲置资源与平衡型双元创新呈倒U形相关关系。

(二)闲置资源对组合型双元创新的影响

组合型双元创新要求维持高的探索型创新与应用型创新总量,注重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与对平衡型双元创新的影响作用不同,组合型双元创新不关注“平衡策略”的设计,而更加关注“探索—应用”的协同租(synergetic rents)的产生。组合型双元创新认为,“探索”和“应用”不需要激烈地争夺资源,企业可以根据具体的创新环节或内容,在连续时间、连续阶段、并存的子业务模块等内容上开展不竞争相同资源的探索活动和应用活动。换句话说,探索创新和应用创新并非绝对排斥和不可协调,可以在同一组织内部相容共生、相互促进[18]。在这种模式中,组合型双元创新对于资源基础的条件要求更加“宽松”,通过灵活的资源管理方式来耦合匹配具体的创新活动,从而追求“探索”和“应用”总量上的协同和价值创造最大化。具体针对闲置资源而言,非吸收性闲置资源可扩大企业可利用资源池的范围,提高各种资源组合和产生新知识的可能性。根据资源拼凑视角[7],闲置资源带来资源创造性组合。企业为了拼凑和利用各种闲置资源,势必对各种知识元素进行反复应用,这种重复性的应用加深组织对资源的理解,帮助组织挖掘更有价值的知识要素、对这些知识以全新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实现探索型创新和应用型创新的协同效应或互补性共同增长。例如对于软件开发企业来说,公司通过引进外部程序模块对研发活动进行辅助。引进的新模块作为一种非吸收性闲置资源可以通过低成本地复制和调试就在现有软件更新换代和新游戏开发活动间进行共享,形成组合型双元创新。当非吸收性闲置资源较高时,组合型双元创新不会产生负面作用。因为组合型双元创新不是简单的“平衡配置”,而是动态耦合的“协同利用”,这种创新逻辑上的差异,使得更多的非吸收性闲置资源可以动态灵活地编排、组织、配置、利用到具体的“探索”或“应用”活动中,从而实现整体上的双元创新价值最大化。

此外,吸收性闲置资源难以“拼凑”,不容易服务于“探索—应用”的平衡活动中。但是由于组合型双元创新追求探索和应用的协同租,这使得那些较高的吸收性闲置资源不必通过重新移动和编排以促进不紧密相关的创新活动。企业可以直接根据吸收性闲置资源的功能价值,通过微小的调配和“拼凑”更有效更精准地服务于与之紧密相关的“探索”和“应用”活动中,实现“物极其用”的效果。因而,吸收性闲置资源总能通过直接的耦合匹配完成准确高效的创新“资源拼凑”效应,这也直接改善了某种“探索”或“应用”创新活动,从整体上有利于组合型双元创新的协同和价值最大化。综上所述,提出假设2。

假设2a:非吸收性闲置资源对组合型双元创新呈正相关关系;

假设2b:吸收性闲置资源对组合型双元创新呈正相关关系。

(三)双元创新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

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体现在短期财务绩效的提升和长期竞争优势的建立两个方面。早期的研究观点认为,探索型创新和应用型创新通过资源的有效管理可以影响企业的绩效产出。例如,一些学者强调,“探索—应用”双元创新之间由于资源基础和思维模式等存在对立和冲突,同时进行两种创新行为会导致企业内部不一致性,因此双元创新不利于企业绩效[11,26]。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通过建立耦合式组织结构[12]或在同时具备伸展性、纪律性,支持与信任特点的组织情景下[18],能够实现在同一时间同一组织内部实现“探索—应用”这两种创新行为,此时构建双元创新有利于实现高水平绩效[13,27-28]。本文融合上述两种观点,认为在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同模式的双元创新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作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与双元创新模式的特点和目标长远性有很大关系。

在短期来看,平衡型双元创新可以平衡配置资源以应用于不同创新行为,从而推动探索型创新和应用型创新在短期内的同时成长和价值创造。然而,此时要求企业能够精准和高效地管理这种“平衡”,以实现组织双元创新的稳定性和有序性。但是当平衡型双元创新很高时,组织的主要精力在于选择恰当的“平衡策略”,此时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资源,以克服组织刚性和内部不一致性为[29],这可能使得企业在短期内难以产生具有某项突出价值的探索型创新或应用型。这种平衡的策略思维限制了短期内的创新商业化应用和价值捕获。不同的是,组合型双元创新追求“探索—应用”的协同租和价值最大化,并不拘泥于线性的“平衡策略”思维。这种情形下,探索或应用活动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创造适合自身条件和内容的创新产出。当组合型双元创新较高时,企业可以运用协同化的“探索—应用”创新成果进行商业化,并快速捕获市场机会,满足消费者需求,获得短期内的创新收益。

在长期来看,平衡型双元创新的“平衡策略”可以逐步稳定推进“探索”和“应用”的同时开展和战略实施。由于创新拥有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往往可以在长期的活动中采用平衡型双元创新的高“探索”或高“应用”活动的“期权战略”,从而有效规避风险,选择恰当的商业化创新模式,并建立长期竞争优势。与此相似地,组合型创新的“协同策略”总是保持“探索—应用”的协同发展及相互匹配,这种模式下的“探索”和“应用”能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在长期内形成互补效应,保持企业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因而,组合型双元创新也能够促进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建立。综上所述,提出假设3、假设4。

假设3a:平衡型双元创新对短期财务绩效呈倒U形相关关系;

假设3b:组合型双元创新对短期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假设4a:平衡型双元创新对长期竞争优势呈正相关关系;

假设4b:组合型双元创新对长期竞争优势呈正相关关系。

三、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本研究的问卷及相关构念测量主要依据在西方高水平学术期刊正式发表的经典研究论文,通过双向回译的方法进行翻译后再根据预调研获取修改意见反复修改得出。量表均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其中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具体变量测量指标如下:闲置资源按照Tan和Peng(2003)的框架分为非吸收性闲置资源和吸收性闲置资源(各3个题项)[23]。双元创新的构念涉及探索型创新和应用型创新。根据 He和 Wong(2004),Christine和 Dawn(2003),Atuahene-Gima(2005)等的测度,调查问卷询问企业近三年内的创新情况[13,30-31]。其中,探索型创新强调了一种基于例如搜索、变化、冒险、实验、博弈、灵活性、发现、创新等能力的创新活动(5个题项);应用型创新是从对主要市场的大多数用户关注的方面来提高和改进产品和服务,强调了基于包括提炼、选择、生产、效率、实施、执行等能力的创新活动(6个题项)。在此基础上,根据 He和Wong(2004),Cao,Gedajlovic和Zhang(2009),Wei,Yi和Guo(2014)等研究,本文利用公式计算得出平衡型双元创新和组合型双元创新的得分[13-14,29]。短期财务绩效的测量主要基于Stam和Elfring(2008)、Tang和Hull(2012)的研究,向公司高管询问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近三年销售额的增长、投资回报、税后资产盈利、市场占有率的增长、净利润的相对水平[32-33]。长期竞争优势采用Chen(2009)的研究,主要反映了与竞争对手相比,过去三年中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发展情况[34]。

(二)样本及抽样过程

本研究的数据是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获得。考虑不同地区存在文化和经济差异,调研选择广东、上海、江苏、山东、陕西、河南6省市的企业为发放问卷的对象,分别涉及经济领先的中国东部、南部沿海城市以及正在大力发展经济的中部和西部城市。调研企业主要来自电子、机械、制药、加工等制造产业;企业性质涉及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50%的被访者在企业工作年限为3~10年,绝大部分被访者都是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被访问人年龄中有约一半的人居于30~40岁之间,都受过高等教育。因此,被访者能够对所访谈企业的发展状况有很好的认识,并能够正确理解调查问卷各项提问。在样本选取和抽样方面,考虑到数据的难以获得性,主要采取就近原则,在方便获取数据的企业里面随机抽取样本。调研共回收614份问卷。但是,其中124份问卷由于信息不完全等原因而被排除,故有效问卷490份。因此,问卷的总回收率达到76.75%,总有效率为61.25%。

四、分析结果

(一)信度效度检验

本文通过Cronbachα系数和CR值来进行估计和验证信度。从表1可以看出,本文涉及变量的Cron⁃bachα系数和CR值均大于0.7。可见,本文所涉及的结构变量在所采用的样本数据中具有较好的信度。

表1 变量的载荷和信度指标(N=490)

续表1

本文采取两种方法检验聚敛效度,即通过因子负载和AVE值来判断。本文各个变量的因子负载和AVE值的计算结果见表1、表2所列。从表1可以清楚看出,变量的因子负载从0.642到0.918,绝大部分大于0.8;因子的平均提取方差百分比从62.663%到73.727%,均大于50%的推荐值,均表明因子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从表2可以看出,任一变量的AVE平方根(即对角线上的粗体数值)比其所在行和所在列的所有相关系数值都大,表明本文涉及的变量具有良好的区别效度。

表2 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及区别效度(N=490)

(二)回归检验的结果

通过统计软件计算和操作,本研究的回归方程结果见表3和表4所列。其中表3验证了非吸收性闲置资源和吸收性闲置资源对双元创新的影响作用。由此说明我们有必要打开双元创新构建的黑箱,从平衡型和组合型两种模式,进一步探讨非吸收性闲置资源和吸收性闲置资源的不同作用。

表3 闲置资源与双元创新关系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表4进一步验证平衡型双元创新和组合型双元创新分别对企业短期财务绩效和长期竞争优势之间的作用关系。

(三)回归结果的分析

第一,闲置资源对平衡型双元创新的影响作用。根据回归结果,闲置资源对平衡型双元创新的影响呈现出预期的倒U形关系(β非吸收性闲置资源=-0.098,p<0.05,β非吸收性闲置资源×非吸收性闲置资源=-0.130,p<0.01;β吸收性闲置资源=0.062,p>0.1,β吸收性闲置资源×吸收性闲置资源=-0.093,p< 0.05;见表3,模型3),因而支持了假设1a和1b。另外,根据模型方程绘制相应的二维图形也可以看出明显的倒U形影响作用,如图2所示。

表4 双元创新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关系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图2 闲置资源与平衡型双元创新的关系

第二,闲置资源对组合型双元创新的影响作用。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闲置资源对组合型双元创新的影响是均呈现正向影响作用。具体地讲,非吸收性闲置资源对组合型双元创新有着正向的影响作用(β非吸收性闲置资源=0.146,p<0.001;见表3,模型5),因而支持了假设2a;吸收性闲置资源正向促进组合型双元创新(β吸收性闲置资源=0.227,p<0.001;见表3,模型5),因而支持了假设2b。类似地,本文对闲置资源与组合型双元创新之间的线性关系也作图进行说明。从图3中可进一步看出呈现出正相关的线性关系,假设结论得到进一步验证。

图3 闲置资源与组合型双元创新的关系

第三,双元创新对企业短期财务绩效的影响作用。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平衡型双元创新对短期财务绩效呈现出倒U形的影响作用(β平衡型双元创新=0.626,p<0.001,β平衡型双元创新×平衡型双元创新=-0.660,p< 0.001;见表4,模型3);组合型双元创新对短期财务绩效呈现出正向影响作用(β组合型双元创新=0.150,p< 0.001;见表4,模型3)。因此假设3a和3b得到验证。同时从图4中可以看出,平衡型双元创新与短期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曲线呈现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状,组合型双元创新与短期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曲线呈现系数为正的直线。

图4 双元创新与短期财务绩效的关系

第四,双元创新对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影响作用。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平衡型双元创新对长期竞争优势并没有呈现预期的正向相关关系,反而出现负相关关系(β平衡型双元创新=-0.114,p<0.001,见表4,模型5),进一步检验后并未发现存在倒U形影响作用(β平衡型双元创新=-0.075,p>0.1,β平衡型双元创新×平衡型双元创新=-0.065,p>0.1;见表4,模型6)。假设4a并未通过,原因可能是中国企业长期处于单一创新活动范式,建立良好的探索应用活动的平衡需要克服更多的不确定问题和影响因素,竞争优势的提升存在较长的时滞。由于截面数据的局限性,导致平衡型双元对长期竞争优势的作用并未显示出来。而组合型双元创新对长期竞争优势呈现出正向影响作用(β组合型双元创新=0.353,p<0.001;见表4,模型5)。假设4b得到通过。从图5中可以看出,组合型双元创新与长期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曲线呈现系数为正的直线。

图5 组合型双元创新与长期竞争优势的关系

由于创新拥有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往往可以在长期的活动中采用平衡型双元创新的高“探索”或高“应用”活动的“期权战略”,从而有效规避风险,选择恰当的商业化创新模式,并建立长期竞争优势。

五、结论与启示

研究结果表明,非吸收性和吸收性闲置资源对于平衡型双元创新和组合型双元创新具有明显的影响差异。同时,不同模式的双元创新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作用也存在显著不同。除了假设4a,所有的理论假设得到了实证检验的支持,对现有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和管理实践启示。

(一)理论贡献

第一,“资源拼凑”视角的核心在辨识资源特征,并针对性地匹配资源产生资源的创新价值。基于这样的视角,本文重点聚焦在企业闲置资源问题上,构建整合了闲置资源、双元创新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理论模型。研究重点考虑闲置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拼凑”对象,可以不同地匹配(影响)不同模式的双元创新过程,从而影响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研究结果验证了闲置资源在双元创新过程中的前因变量功能和价值,丰富扩展了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双元创新过程中获取外部资源的视角局限性。研究结果对现有“探索—应用”创新理论具有重要的扩展和丰富作用。

第二,以往研究更多关注闲置资源在单一创新模式(技术、产品、服务等)的功能作用,仅有少数文献检验了不同类型闲置资源如何匹配影响双元创新模式(即平衡型和组合型)。本文通过辨识非吸收性和吸收性闲置资源的不同特征,实证检验了两类差异化的闲置资源对于平衡型和组合型双元创新的差异化影响作用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的非吸收性或吸收性闲置资源能够更好促进组合型双元创新;而对于平衡型双元创新的企业来说,非吸收性或吸收性闲置资源需要保持适度的水平从而产生资源“拼凑”的良好效果。这进一步揭示了企业在不同双元创新的战略选择上,需要更多关注闲置资源的“适度性”问题;也说明了闲置资源基础可以成为企业开展不同模式双元创新的战略选择决策工具。因而,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基于资源的理论,也扩展了创新战略选择的理论研究。

第三,研究结果归纳了“组织资源—创新选择—竞争优势”的匹配关系和关键路径。具体而言,非吸收性闲置资源必须保持在适度水平才能促进平衡型和组合型双元创新;而平衡型双元创新也必须在适度水平才能促进短期财务绩效提升,但是无法形成持续竞争优势。同时,吸收性闲置资源可以促进两类双元创新;而组合型双元创新可以有效推动短期财务绩效和长期竞争优势的提升。因而,研究结果辨识了以下几个关键的战略路径:①适度非吸收性(或吸收性)闲置资源—>平衡型双元创新—>短期财务绩效;②非吸收性(或吸收性)闲置资源—>组合型双元创新—>持续竞争优势(短期和长期)。这些研究结果打开了闲置资源影响企业持续竞争优势过程的“黑盒”,丰富扩展了资源管理理论及双元创新理论的相关研究。

(二)管理启示

第一,从资源拼凑视角来看,管理者需要积极辨识组织内的闲置资源来匹配和利用不同的双元创新,尤其对闲置资源需要仔细分类,从而精准撬动不同闲置资源的创新实践价值。例如,对于聚焦平衡型双元创新的企业而言,非吸收性资源应该保持适度的水平,而不是形成大量的流动资源“沉积”或内部供给不足。在这种情况,适度的非吸收性闲置资源可以更好与平衡型创新战略产生匹配和利用的资源“拼凑”效应。而对于追求组合型双元创新的企业来说,非吸收性和吸收性的闲置资源都有积极地创新应用价值。保持高水平的闲置资源在动态环境下开展组合型双元创新具有良好的资源“拼凑”的协同效应。

第二,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竞争来看,追求不同短期财务绩效提升或长期竞争优势提升的企业应该科学选择恰当的双元创新模式。例如,追求短期财务绩效提升的企业,需要根据闲置资源的类型和状况,选择平衡型或组合型的双元创新模式。尤其追求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平衡型双元创新并不能通过闲置资源的“拼凑”效应来实现长期优势的建立。在这样的逻辑下,组合型双元创新可能是对追求长期竞争优势企业的最佳战略选择。相对于两条不同的关键路径而言,企业的管理者在动态环境下更应该关注组合型双元创新模式的“资源拼凑”管理活动,确保短期财务绩效和长期竞争优势的平衡和协调发展。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第一,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截面样本数据,而闲置资源拼凑利用与创新战略的路径选择及持续竞争优势的结果是一个动态共演的过程。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需要采用多种数据来源并进行纵向跟踪研究,从而更加清晰地呈现作用效果的变化。第二,本文并未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分类研究,而不同行业、地域、所有制等得企业具有一定差异。在进一步地研究中需要探讨调节变量以及其他因素对模型的影响。第三,尽管本文采用前人方法进行双元创新的计算,但现有研究中存在多种计算方法,各有利弊,仍未形成有效的统一。未来研究可用多种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提高研究结论的解释力度和针对性,强化理论结论的普适性。

[1]Lavie D,Stettner U,Tushman M L.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within and across Organiza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2010,4(1):109-155.

[2]李兰,张泰,李燕斌,等.新常态下的企业创新:现状、问题与对策——2015·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2015(6):22-33.

[3]梁强,罗英光,谢舜龙.基于资源拼凑理论的创业资源价值实现研究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35(5):14-22.

[4]Barney J.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1):99-120.

[5]Sirmon D,Hitt M,Ireland R.Managing Firm Resources in Dynamic Environments to Create Value:Looking inside the Black Box[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7,32(1):273-292.

[6]李晓翔,刘春林.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情境研究——兼谈冗余资源的数量变化[J].南开管理评论,2011,14(3):4-14.

[7]Baker T,Nelson R E.Creating Something from Nothing:Re⁃source Construction through Entrepreneurial Brcolage[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5,50(3):329-366.

[8]吴亮,赵兴庐,张建琦,等.资源组拼视角下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的中介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5):75-84.

[9]张玉利,田新,王晓文.有限资源的创造性利用——基于闲置资源资源的商业模式创新:以麦乐送为例[J].经济管理,2009,31(3):119-125.

[10]Benner M J,Tushman M L.Exploitation,Exploration,and Process Management:The Productivity Dilemma Revisited[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3,28(2):238-256.

[11]March J G.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Organization Science,1991,2(1):71-87.

[12]Gupta A K,Smith K G,Shalley C E.The Interplay be⁃tween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6,49(4):693-706.

[13]He Z L,Wong P K.Exploration vs.Exploitation: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Ambidexterity Hypothesi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4,15(4):481-494.

[14]Cao Q,Gedajlovic E,Zhang H.Unpacking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Dimensions,Contingencies,and Synergistic Effect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9,20(4):781-796.

[15]Li Y,Wei Z L,Zhao J,et al.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Environmental Munificence and New Product Per⁃formance:Moderating Effect of Managerial Ties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udct Economics,2013,146(1):95-105.

[16]Levinthal D A,March J G.The Myopia of Learning[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3,14(S):95-95.

[17]朱朝晖,陈劲,陈钰芬.探索性技术学习和挖掘性技术学习及其机理[J].科研管理,2009,30(3):23-31.

[18]Gibson C B,Birkinshaw J.The Antecedents,Consequences,and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4,47(2):209-226.

[19]Voss G B,Voss Z G.The Effects of Slack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Threat on Product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8,51(1):147-164.

[20]高山行,李妹,江旭.能力二元性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组织冗余的调节效应[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5):137-147.

[21]Bourgeois L J.On the Measur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lack[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1,6(1):29-39.

[22]Singh J V.Performance,Slack,and Risk Taking Inorganiza⁃tional Decision Making[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6,29(29):562-585.

[23]Tan J,Peng M W.Organizational Slack and Firm Perfor⁃mance During Economic Transitions:Two Studies from an Emerging Econom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24:1249-1263.

[24]Chen C J,Huang J W.How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Structure Affect Knowledge Management:The Social Inter⁃action 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7,27(2):104-118.

[25]Nohria N,Gulati R.Is Slack Good or Bad for Innov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6,39(5):1245-1264.

[26]Menguc B,Auh S.The Symmetric Moderating Role of Mar⁃ket Orientation on the Ambidexterity–Firm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for Prospectors and Defenders[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8,37(4):455-470.

[27]Jansen J J P,Volberda H W.Exploratory Innovation,Ex⁃ploitative Innovation,and Performance: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Antecedentsand EnvironmentalModerators[J].Management Science,2006,52(11):1661-1674.

[28]Simsek Z,Heavey C,Veiga J F,et al.A Typology for Aligning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s Conceptualiza⁃tions,Antecedents,and Outcome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9,46(5):864–894.

[29]Wei Z L,Yi Y Q,Guo H.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mbi⁃dexterity,Strategic Flexibility,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4,31(4):832–847.

[30]Christine S K,Dawn R D,Kurt A H.An Empirical Test of Environmental,Organizational,and Process Factors Affect⁃ing Incremental and Radical Innovation[J].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03,14(1):21-45.

[31]Atuahene-Gima K.Resolving the Capability Rigidity Para⁃dox in New Product Innovation[J].Journal of Marketing,2005,34(3):375-409.

[32]Stam W,Elfring T.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New Venture Performance:The Moderating Role of Intra-and Extraindustry Social Capital[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8,51(1):97-111.

[33]Tang Z,Hull C.An Investig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Perceived Environmental Hostility,and Strategy Ap⁃plication among Chinese SME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2012,50(1):132-158.

[34]Chen Y S,Lin M J,Chang C H.The Positive Effects of Relationship Learning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Industrial Marketing[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9,38(2):152-158.

Slack Resources,Ambidextrous Innovation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s—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Resource Bricolage

ZHANG Chen-lu1,SHEN Hao2,ZHANG Jie1,HUANG Yue3
(1.School of Economics&Management,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027,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61,China;3.School of Management,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Xi’an 710072,China)

This study identifies and empirically examines how different types of slack resources influence different modes of ambidextrous innovation to improve corporate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ource bricolage.The empirical results from 490 firm samples indicate that:The effects of unabsorbed and absorbed slack resources on balanced ambidextrous innovation are an invert⁃ed U-shape,the effects on combined ambidextrous innovation are positive;Balanced ambidextrous innovation shows an inverted U-shape effect on short-term financial performance,and a positive effect on long-term competitive advantages;Whereas combined ambidextrous innovation is beneficial to both short-term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long-term competitive advantages.The results enrich current studies on resource management,innovation management and strategic choice,etc.,and provide important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n the alloc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lack resources to implement ambidextrous innovation for firms with scarce resources.

balanced ambidextrous innovation;combined ambidextrous innovation;slack resources;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F272.2

A

1007-5097(2017)12-0124-10

10.3969/j.issn.1007-5097.2017.12.016

2017-05-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14XJC630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402139;71672138;71702147);陕西省软科学项目(2017KRM07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YJC630068;15YJC630170)作者简介:张宸璐(1983-),女,陕西洋县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创新与战略管理;

沈 灏(1982-),男,陕西宝鸡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创新与创业管理;

张 洁(1983-),女,山西运城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创新与战略管理;

黄 越(1983-),女,陕西西安人,博士,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责任编辑:欧世平]

猜你喜欢

组合型吸收性闲置
数字化赋能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改革
不做闲置主妇
巧用“分割”解组合型物理计算题
EDANA吸收性卫生用品管理计划
观察局部应用吸收性替硝唑明胶海绵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
组合型新材料作文例谈——以2019年高考作文为例
变截面涡旋齿组合型线的径向铣削厚度分析
张驰
养老床位欠缺与闲置并存
打造经济发展新的组合型发动机——新常态下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