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来了,我生命中的头7天是这样过的
2017-12-08
看着身边躺着刚出生的宝宝,作为妈妈,特别是对于那些第一次做妈妈的人,还没熟悉角色的转换,就要去应对照顾宝宝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吃喝拉撒睡,不免会手足无措。产后的头7天是妈妈和宝宝的黄金期,这7天为宝宝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对于妈妈来说,产后1天,特别是产后半小时关系到妈妈是否会早下奶,对预防产后大出血至关重要。不管为了妈妈的健康,还是宝宝的平安,我们作为家长都需要掌握足够的知识,才能摆脱这种手足无措和紧张害怕,去应对这重要的产后头7天。
宝宝篇
出生后的第一个30分钟
宝宝出生后可没闲着,与这世界见面的头30分钟可真是够忙碌的,又是被清理呼吸道,还被处理脐带,还要给我打分,测身高、体重……忙得真是不亦乐乎啊。
宝宝的第一个30分钟
1 清理呼吸道
宝宝断脐之后会有专门的医务人员立刻帮助宝宝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羊水,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当确认宝宝呼吸道通畅,啼哭声音响亮后医务人员才开始帮助宝宝处理脐带。
2 处理脐带
宝宝出生后还有脐带与母体相连,所以医生先要将脐带剪断,将宝宝和母亲分离,用两把血管钳夹住脐带,两钳相隔2~3cm,中间剪断。用75%的酒精消毒脐带根部及周围,在距脐根0.5厘米处用无菌线结扎第一道,再在结扎线外0.5厘米处结扎第二道,在第二道结扎线以外0.5厘米处将脐带剪断,用5%的聚维酮碘溶液消毒断面,待脐带断面干后,以无菌纱布覆盖,再用脐带布包扎。
3 新生儿Apgar评分
新生儿Apgar评分是评价宝宝有无窒息及其严重程度的方法,是以宝宝出生后一分钟内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5项体征作为依据,每项为0~2分,正常宝宝应该是8~10分。若宝宝缺氧严重,应该在出生后5分钟、10分钟时再次评分,直到连续两次评分均≥8分。1分钟评分反应宝宝在宫内的情况,5分钟及以后的评分反映出生后复苏的效果,与新生儿预后关系密切。
Apgar评分法
4其他
包括帮助宝宝擦干净足底的脂胎打足印,测量头围、胸围、身高、体重,详细记录宝宝的性别、出生时间、出生体重,母亲姓名、床号,打卡介苗,帮宝宝系好手腕带和包被,抱给产妇进行首次吸吮乳头。
出生后第1天
宝宝出生后,作为爸爸妈妈,你首先要了解宝宝出生时有无窒息、出生时的体重、有无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以及自己奶水分泌及宝宝大小便的情况。
1 呼吸
新生宝宝的呼吸主要靠隔肌的升降,呈腹式呼吸。呼吸较浅表、节律不整,但频率较快(40~44次/分)。
2 面色
新生宝宝的心率波动较大,约为140±15次/分。血流主要分布于躯干、内脏,四肢较少,所以新生儿四肢发凉、末梢易出现青紫,脾脏相对较大。
Tips:某些新生儿生后1~2天心前区可闻及杂音,几天后消失。这可能与动脉导管未闭有关,不一定是先天性心脏病,应定期复查才能明确。
3 小便
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排尿,少数延迟至第2天才排尿。但如生后24小时不排尿,应引起注意。新生儿出生后最初几天由于摄入水分较少,而新生儿本身所需水分较多,所以一开始尿量及排尿次数较少,大约1周后尿量明显增多,满月前尿量增至250~450毫升/日。
4 消化
新生儿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肌层薄,能适应大量流质食物的消化吸收。其吸吮及吞咽功能完善,协调良好,并能与呼吸同步进行。新生儿生后10~12小时开始排出黑绿色胎粪,过3~4天转为过渡性大便。若出生后24小时未排便,应检查有无肛门闭锁。
Tips:相信很多爸爸妈妈在看到宝宝的时候,都有一种冲动要数数宝宝的手指和脚趾。其实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宝宝出生后,医务人员也会给宝宝做一个全面检查,观察宝宝有无畸形,如唇裂、腭裂、下肢、外生殖器及肛门畸形。
出生第2~3天
宝宝出生后第2~3天,妈妈要注意观察宝宝皮肤的颜色,有无黄疸,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黄疸,若是病理性黄疸及时告知医生。此外,宝宝出生3天后,医院会为宝宝做听力筛查。
1 黄疸
50%~80%新生儿在正常的发育过程中可能发生生理性的黄疸,足月儿多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由于肝功能更不成熟,所以黄疸程度较重,消退较慢,可以延长到2~4周。血胆红素测定足月儿不应该超过12.9毫克/分升,早产儿不应该超过15毫克/分升。
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治疗可以自行消退。早期喂奶、供给充足的奶量可以刺激肠管蠕动,建立肠道正常的菌群,减少肠肝循环,有助于黄疸的减轻。
母乳性黄疸
近年来出现一种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发生的黄疸,这种黄疸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退,可延迟28天以上,宝宝其他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母乳性黄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以试停母乳3天,改用配方奶喂养,黄疸即可消退50%,恢复母乳喂养后,黄疸会轻度上升,但随后会逐渐降低至消退。
2 听力筛查
新生儿生后3~5天医生会为宝宝进行听力筛查,在宝宝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即使筛查没有通过,家长也不要着急,因为以后随着孩子吃奶、哭闹等活动带动耳内软骨运动,使一部分羊水和胎性残积物排出,因此在满月或者42天再复查就会顺利通过。
对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由于听力传导系统和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住院期间没有通过也可能是暂时的,以后随着发育会顺利通过。
出生后第4~5天
因为新生儿出生后各个系统发育还不成熟,一旦出现问题,尤其是感染性的疾病就会迅速发展,有时小事也会酿成灭顶之灾。因此家长千万不要疏于观察。
1如果孩子精神委靡或烦躁(哭闹或尖叫),伴有呕吐,同时前囟张力大或者凸出,不能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尤其是手术产的孩子应该高度警惕颅内出血。
2如果孩子口唇出现青紫,尤其是孩子哭闹时表现得更为明显,说明孩子有缺氧的现象,应该向医生反映,警惕心肺方面的疾患。
3如果脐带有渗血,可能需要二次结扎;如果脐轮红肿或者脐窝内和脐带干痂下有脓性分泌物说明脐部有感染,需要马上处理,防止感染扩散引起败血症。
4如果四肢活动受限,应该警惕是不是产伤造成的或是其他问题引起的损害,需要及时请医生处理。
5如果皮肤出现皮疹或糜烂,就要提请医生分析原因,进行对症处理,千万不能大意。
6如果宝宝体温稍高而没有任何不适,仍然吃喝不误,可暂不处理。如果发热伴有不爱动、脸色通红等就需要重视了。
出生后第6~7天
宝宝的消化系统经过接近一个星期的运作,已经接受了奶类物质。这是除了羊水之外,能够进入宝宝消化系统的而不被排斥的唯一物质。不过随着对奶类食物接受度的增高,胃肠道的反应也逐渐多了起来。
1 打嗝
新生儿打嗝很常见,不是病。
2 溢奶
给新生儿喂奶次数过于频繁、喂奶量过多、奶浓度不当、吃奶过急过快、奶液温度不当、咽下过多空气等都有可能导致吐奶。
溢奶和呕吐
溢奶和呕奶是有区别的。溢奶是指胃内容物被动返流至食管或溢出口外,不具有呕吐时神经肌肉参与的一系列复杂的兴奋反射过程,不属于真正的呕吐,溢奶可能与食道的弹力组织及肌肉组织发育不全有关。孩子吃奶时吸入空气,会使少量奶汁倒流到口腔,出现溢乳。这是生理现象,随着年龄增大、消化系统发育成熟、改进喂奶方法后会在生后6个月消失。
Tips:如果大口地呕吐奶液,一般多是疾病引起的,例如消化不良、胃肠炎、感染性疾病或者其他的器质性疾病等。如果孩子呕吐同时伴有其他症状,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不管是溢奶还是呕吐,吃奶时都要让孩子半卧位(头高脚底)躺在母亲的肘窝上,吃完奶后竖着抱孩子,让孩子的头趴在大人的肩上或者胸前,一只手抱着孩子,另一只手从下向上轻拍孩子的后背,直到孩子打出几个嗝来。如果这样处理后孩子还溢奶,家长可以抬高孩子上半身右侧卧位,以预防孩子溢奶或吐奶后误吸,一般2小时后就可以让孩子平躺了。
3 腹胀
造成新生儿腹部胀气的原因多为吞食过多的空气、消化不良、胃肠蠕动障碍等。
新妈必学:健康宝宝的10大特征
1.自己独立呼吸,出生后即会啼哭且哭声洪亮有力。
2.自己摄取营养,当把乳头或手指放入婴儿嘴里时,婴儿会出现吸吮动作;用乳头或手指轻触宝宝唇边的面颊,宝宝会立即转向被碰触的方向,并开口作吸吮状,这在医学上分别被称为吸吮反射和觅食反射。
3.正常新生儿如听到突如其来的响声或被猛然抱起,会手脚伸张,手指张开,膝盖拱起来。许多家长因此认为小宝宝是被惊吓着了。实际上,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射,叫做拥抱反射或惊吓反射。
4.正常新生儿躺着时常常是头朝向一侧,四肢呈屈曲状,活动有力,能够紧握你的手指并抓住不放。
5.当被强光照射时,正常新生儿会立即闭上眼睛。
6.新生儿一般在24小时内排尿。有时尿的颜色较深,这与含尿酸盐较多有关,是正常的现象,不必担心。
7.第一次排出胎便也应在24小时之内。胎便呈墨绿色黏稠状,这是由于胎便中混有胆汁而形成的颜色。新生宝宝出生3~4天后胎便排尽,大便颜色就会变成黄色。专家特别强调,从出生后的第二天起,新生儿小便次数可达6~8次,大便2~4次,当小便或者大便次数有所减少就要关注新生儿,需要排查是否是因为奶量摄入不足或者其他问题导致。
8.新生儿臀部或身上其他部位有时可见青斑,也有人叫它青痣、母斑、蒙古斑。这不要紧,宝宝长大后它们会自然消失。
9.新生儿出生时的体温和母体相同,来到人世间的初期会下降1~2℃,但8小时后会稳定在36.5~37℃。这也和环境温度,包裹的及时与薄厚密切相关。一般吃完奶后新生儿的温度可以达到37.2~37.3℃。
10.新生儿每分钟呼吸34~35次,心跳(脉搏)120~130次;体重2500~4000克,身长≥45厘米。
观察以上各项特征之后,你对自己新生的宝宝是否健康应该心中有数了吧。当新生宝宝出现吃奶状况不好、尿量少、体温在正常值外、哭闹、或者不哭不闹反应差、以及皮肤发干就需要格外当心。另外。新生儿中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一般只需要7~10天左右就可以消退,家长不用过分担心。
妈妈篇
产后半小时
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产后半小时医生都会密切观察产妇的面色、神志、血压、脉搏、子宫收缩及会阴流血情况, 经常按摩子宫了解子宫收缩情况,及早发现患者产后出血的征兆,及早治疗。
顺产妈妈产后半小时3大注意事项
1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非常重要
有些产妇看到自己的宝宝会心花怒放,情绪高涨,还有一些产妇因宝宝性别或宝宝有不好,情绪低落、沮丧,这都会影响子宫收缩,引起产后出血。
2 要好好休息
分娩体力消耗较大产妇会感到非常疲倦,这时可闭目养神或打个盹儿,但不要熟睡,因为你还要照顾宝宝,要给宝宝喂第一次奶。
3 要及早进行母乳喂养
宝宝出生后半小时内就要给宝宝喂第一次奶,同时跟宝宝进行皮肤接触,有利于刺激乳汁分泌,对母亲子宫的恢复很有好处。
不得不说的顺产后胎盘的自动剥落
宝宝娩出后, 胎盘娩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这个时期也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时期。产后出血是指宝宝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产后出血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哪些情况会导致产妇子宫收缩乏力呢?
1.产妇精神高度紧张,对分娩存在恐惧感;
2.临产后应用过多的镇静剂、麻醉剂、子宫收缩抑制剂;
3.还有某些病理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及羊水过多等。
为避免出现子宫收缩乏力,需要孕妇和医生的共同配合
孕妇与医务人员从第一产程开始密切配合,发现产程进程缓慢、延长和滞产时要及时处理, 以减少滞产的发生。
同时做好第二产程的接产工作, 正确指导产妇用力。熟练掌握会阴切开的适应症及时间, 尽量保护好会阴, 减少会阴切口出血,避免不必要的产道撕裂。 对于有产后出血倾向的产妇,在胎盘娩出后, 肌注或静脉点滴宫缩剂, 特别是将第二产程控制在2小时内。
正确处理第三产程,宝宝娩出后,宫缩暂停数分钟后再次出现,由于宫缩时宫腔容积突然明显缩小,胎盘不能相应缩小而与子宫壁发生错位而剥离,子宫继续收缩直至胎盘完全剥离而娩出,此时的疼痛较分娩之前相比要轻得多,大多数人感觉不到有痛感。胎盘娩出后医务人员会立即检查胎盘母体面胎盘小叶有无缺损,胎盘胎儿面边缘有无血管断裂,有无副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检查软产道是否有裂伤等,并给予相应的处理。至此,生产过程全部结束了!
一般来说宝宝娩出后的15~30分钟之内胎盘就会自行脱落。但是,也有过了1个小时以上胎盘不脱落的情况发生。
胎盘不脱落的情况及处理方法
1如果脐带被切断之后,脐带向子宫中回缩困难的话,就说明出现未完全剥落的情况,也可以通过在腹部上方的超声波进行检测。如果胎盘有部分残留在子宫中,医务人员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2如果胎盘脱落的话,为了促进子宫的收缩,要边按摩子宫底部,边牵引出脐带。
剖宫产妈妈产后3大注意事项
1 不宜平卧
手术后麻醉药作用消失,产妇伤口感到疼痛,而平卧位对子宫收缩疼痛最敏感,故应采取侧卧位,使身体和床成20~30度角,将被子或毛毯垫在背后,以减轻身体移动时对切口的震动和牵拉痛。
2 不宜静卧
术后知觉恢复后,就应该进行肢体活动。
3 严防感冒
注意产妇的保暖工作,防止受凉感冒。
产后第1天
宝宝诞生了,生产就此结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分娩后,特别是产后2小时内对于母体的恢复,以及早期亲子关系的建立都是关键性的时期,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时期,应该在产房接受监护处理。所以产后的第一天都是按小时计的。
1 产后1小时
胎盘剥离后,在分娩后短短的1小时里,新妈妈身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了解下吧。
1. 宝宝出生后,新妈妈的体重约减轻5千克,包括宝宝的重量和流出羊水的重量。
2. 分娩后胎盘脱落,软组织会流血。这些血是孕期储存的,对身体无害。
3.分娩后,子宫会迅速收缩成一个甜瓜大小,这是子宫壁上的收缩肌在起作用。
4.子宫上的韧带仍保持伸展状态,需要时间恢复,因此分娩后,身体会感觉虚弱无力。
5.分娩后心脏、肝脏、胃和肺逐渐回到原位。这些器官向下滑动会令新妈妈感觉不适。
6.新妈妈体内产生的“镇痛剂”内菲肽激素在分娩后仍帮助减轻孕妈妈身体疼痛。
7.阵痛促进激素仍在循环,引起子宫产后收缩痛类似阵痛。
8.初次母乳喂养。分娩后半小时左右,是母乳喂养的最佳时机,这时,若条件允许,医生会帮助新妈妈完成第一次哺乳,宝宝的吮吸还能刺激新妈妈子宫的收缩,减少子宫出血。
2 产后2小时
产后2小时被称为“第四产程”。因产后出血大多发生在这2小时内,这段时间里新妈妈仍需留在产房观察。如一切正常2小时后会被送到休息室,真正结束分娩。
产后2小时做什么?
医生除协助孕妈妈首次哺乳,还要密切观察阴道流血量,并注意子宫收缩、宫底高度、膀胱充盈与否等,并应测量血压、脉搏。
若发现子宫收缩乏力,应按摩子宫并肌注子宫收缩剂。有的孕妈妈阴道流血量虽不多,但宫腔内有积血,应挤压宫底排出积血,再给予子宫收缩剂。
若孕妈妈自觉肛门坠胀,多有阴道后壁血肿,应在检查后给予及时处理。
若产后2小时一切正常,将新妈妈与新生宝宝送回休息室,仍需勤巡视。
3 产后4小时
产后4小时即应让产妇排尿。若排尿困难,解除怕疼的顾虑,鼓励新妈妈坐起排尿。可以用热水熏洗外阴,用温开水冲洗尿道周围诱导排尿。
诱导排尿小方法:可把热水袋放在下腹部,按摩膀胱,刺激膀胱肌收缩。必要时可给予导尿或留置导尿管1~2日,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4 产后12小时
产后12小时最好要进行乳房按摩,及早开奶可以有效降低乳房发病率。
小宝宝出生了,新妈妈很开心。可是,乳汁太少了宝宝吃不饱,怎么办?让我们来教你——乳房按摩法,轻松开奶,还能帮助爱美的新妈妈恢复乳房美观哦。
乳房按摩助开奶
产后12小时开始按摩乳房,不但能使初乳的分泌提前,乳量增多,还能降低乳房硬结、乳腺炎等发病率,对保持乳房的外形美观也有帮助呢。
物品:一条干毛巾,一条湿毛巾。
步骤:1. 用热的湿毛巾热敷乳房3~5分钟。
2. 新妈妈取仰卧位,把干毛巾放在妈妈乳房根部下方。
3. 拇指与其他手指分开,双手放于乳根处把乳房环绕托起,从乳根向乳头柔和按摩。
4. 5分钟后压膻中穴1~2分钟(两乳连线中点)。
5. 最后轻轻拍打和抖动乳房。
次数:重复此动作20分钟一次。坚持每天连续做3~5次。
5 产后24小时内
产后出血是指宝宝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产后出血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分娩之伤:产后24小时紧急护理
产后子宫收缩痛,属于生理疼痛。妊娠期子宫高度扩张,产后恢复原来状态,这种较强的收缩会导致下腹疼痛。多数疼痛反应会在一周左右消失。产后子宫疼痛应当如何缓解呢?缓解产后子宫痛
1. 呼吸:子宫疼痛不适时,可用腹式呼吸法,慢慢吸气呼气,放松情绪,缓解疼痛。
2. 热敷:用热水袋轻置于腹部,用热力帮助消除疼痛,缓解焦虑。
3. 按摩:可以用手轻柔按摩腹部,帮助子宫收缩,或请家人帮助按摩。
4. 饮食:产后宫缩痛严重的新妈妈,可用山楂100克,水煎加糖食用。
会阴&会阴侧切的疼痛与护理
由于分娩时胎宝宝压迫会阴,再加上医生在会阴部的操作,产后新妈妈会阴部常会发生充血和水肿,有的孕妈妈还有会阴侧切的伤口。
另外,产后阴道内不断有恶露排出,故若不注意加强会阴护理,会引发会阴部以致生殖系统的感染。
会阴侧切后易出现异常
伤口血肿缝合后1~2 小时,刀口部位出现严重疼痛,且越来越重,出现肛门坠胀感。
伤口感染分娩后2~3 天,伤口局部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挤压时有脓性分泌物。
伤口拆线后裂开有少数新妈妈在拆线后发生会阴伤口裂开,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产后会阴护理ABC
1保持外阴清洁,勤换会阴垫及内衣裤。大小便后勤用清水洗会阴。
2外阴伤口肿胀疼痛的话,用95%酒精纱布或50%硫酸镁湿敷外阴。
3侧切的新妈妈,每天用0.1%的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溶液擦洗外阴至少1次,直至拆线。
4有侧切伤口的新妈妈,应向会阴伤口的对侧保持卧位或坐位,以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5当会阴伤口明显疼痛或出现异常会泌物时,应警惕伤口有否感染,必要时需请医生检查和治疗。
对大多数新妈妈来说,只要产后会阴护理得当,一般不会发生感染。侧切的新妈妈在产后3~5天拆线,若用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则不需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