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民勤小曲”的音乐特色

2017-12-08张永星

北方音乐 2017年19期
关键词:民勤小曲曲调

张永星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武威 733006)

浅析“民勤小曲”的音乐特色

张永星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武威 733006)

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要塞,民勤县是一个古县城,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河西走廊上一颗汇聚了东、西、南、北文化的耀眼明珠。“民勤小曲”就是这一历史文化名县所孕育出的一朵艺术奇葩。它的曲调非常的丰富,板头的用法非常自由,唱调之间的联接以灵活为主,以及带“腔”的音乐伴奏。以上种种的音乐形式使民勤小曲的表演形式和曲调方面成为能与“眉户”,“秦腔”相媲美的一种曲牌连缀体。

浅析;民勤小曲;音乐特色

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民勤小曲”承袭了“唐十乐”和“龟兹乐”的变体,后来又吸收了内蒙的“二人台”“西调”江、浙等地的俚曲小调,以及山、陕地区的民歌,到了明末清初又吸收了陕西 “眉户”戏的音乐成份和秦腔的伴奏形式,同时还受到了敦煌曲艺文化和草原文化的影响[1]。

我国的戏曲分为两大系派,一为“梆子腔”,一为“牌子腔”。梆子腔包括河北的梆子,河南的梆子。牌子腔如“黄梅戏”“眉户戏” “越剧”“粤剧”等。

民勤小曲就属于牌子腔系统,但是民勤小曲又不同于他的地方“小曲”“小调”,一般的小曲、小调是用一首小曲唱一个简单的生活琐事来完成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而民勤小曲则是由许多的民间艺人在广大农村游唱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加入了人物、情景和比较复杂的生活故事,逐渐形成的一种套曲形式,这种小曲之所以在清朝中叶能与“秦腔”和“眉户”相媲美而搬上舞台,与这种特殊的套曲形式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民勤小曲戏是由民歌和小调集合而成的,又是统一在一个风格中(特别是调式的统一)的,它不像“秦腔”那样,已经形成了一套各种板眼和固定化了的形式。因此它在表现人民的生活就非常灵活,并给我们在运用上以广泛的选择自由。

当然民勤小曲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链接格式,如在开头唱第一回时,起腔“月头”尾声时“月尾”,起腔“背头”尾声“落背”,起腔先“月”后“背”尾声先“背”后“月”,然后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可随意接唱其他任何一个曲调,这种链接方式一般多为清唱剧中使用,但舞台剧一般不太严格接受这种形式的限制,而是根据剧情的需要来选曲子。

一、曲调

民勤小曲有七十二大调,三十六小调,也有人说只有四五十个曲调,因无史料可查,很难说清它到底有多少曲调,因为它不仅仅是民勤这一个地区产生的这么多曲调,历年来由艺人们的外出和外来艺人的长期交往,相互学习,并按民勤本地的语言特点把许多本地和外地的民间小调加以融化,发展而成。下面是我对民勤小曲中几种常用的曲调的分析:

(一)“岗调”一般用于叙事性的场合

岗调又分为“苦音岗调”和“花音岗调”苦音岗调除一般性的叙事性岗调的性能外还可以化为优美的颂歌性质,花音岗调则主要表达潇洒、得意的剧情,如民勤小曲“顶砖里面尚宝天用“花音岗调”唱“周贤弟你听我来讲咋二人准上黄榜文武场上走一趟”[2]表现出了剧中人物非常自信的心情。

(二)“银纽丝调”多用于抒情性和叙述场合

行腔较为平和安逸,银纽丝调的“苦音银纽丝”主要是抒情性而带启发规劝的叙述,“花音银纽丝”可变成颂歌风的抒情叙述性质。

(三)“五更调”的性能与“银纽丝”相似

前者更富有抒情性起伏较大,但是五更调的苦音腔则是婉转动听,特别适于女性唱腔,“五更调”的花音调则恰恰与苦音相反,刚而有情有英雄气质适于男性唱腔。

(四)“月调”适用于以景生情、情景交融

赞歌风格的唱段,很少有情绪上的矛盾,月调有“软月调”和“硬月调”之分,软月调适用于没有矛盾的优美抒情的唱段多用于女性唱腔,而“硬月调”风度潇洒充满昇平气氛多用于男性唱腔。

(五)“西京调”多表现凄凉哀苦的情绪

西京调主要是一问一答的上下句对答形式,“慢西京”除了具有西京的一般情绪外,还有自我反省和探索的性质,“紧西京”情绪激昂可转化为愤慨、控诉和理直气壮的情绪,使用于情绪激昂和速度较快的说唱段落,尤其是在剧情冲突后适用于不同人物自我揭示内心活动。

二 “板头”及“板头”的起法

“板头”就是在唱调未起唱前先奏一个小曲子,我们把它称之为“板头”板头分快、中、慢三中速度,分为“花音”和“平音”两种,究竟什么地方用快的,什么地方用慢的,就要由当时的剧情来定。

在戏曲中,板头还可以给唱者在耳音上贯一个“调”高低之感,使演唱者能以稳当的做到弦音与人声相吻合,这样可以避免冒调和塌调。对乐队演奏者而言不但要让演员以做表情动作和定调的感觉,而主要还是要演奏出当时剧情所要求的情绪来,如果板头起奏的情绪和当时的剧情不相符合只是死板地拉一下那就失去板头的意义了。

以下几种民勤小曲戏的板头就需要有创造的去演奏:

(一)平音慢板头

(二)花音慢板头

(三)平音中板头

(四)花音中板头

(五)花音快板头

张永星记谱

这几种板头看起来都是短短的一个或两个的小乐句,但是唱任何曲调都得用以上几种板头的某一种板头来起腔,因此我们在演奏时就需要有创造的发挥,使它能和剧情相吻合

民勤小曲戏的板头起法基本上有两种,即带铜器的和不带铜的,究竟什么地方带铜器什么地方不带铜器,这都要看剧情人物活动的需要而定,一般像吵架、闹仗、恼恨、着急和偶遇不幸事故气人于昏迷或有较大动作时,多用带铜器的起法,反之则用不带铜器的起法。

三 “唱调”之间的相互连接

民勤小曲的曲调非常丰富,它是由许多独立的小曲、小调、情歌、民歌集合而成的一种曲艺形式。每个曲子都有它自己独特的情趣和味道,其中任何一个曲子都可以单独来表演或互相连接起来演唱,没有死板的格律限制,不像秦腔那样只有几种唱板和各自固定化了的板眼格式,在连接上也形成了一定的转接规律,“如秦腔的“二六板”转“慢板”时就得要经过“二倒板”一个乐句的过渡才能转到慢板”[3],民勤小曲中的唱调在连接上与秦腔大步不相同,它比秦腔要简单直接,可在某个唱调最后一句过门之后接唱任何一个唱调,如岗调的最后一个过门

张永星记谱

奏完后可直接接唱“五更”“银纽丝”等许多曲调,反之这些曲调的最后一句过门奏完后也可接唱岗调,在地摊子清唱剧中,这种连接表现的更为明显。但是在舞台剧中光用这种单纯的连接方式就很不够了,中国的曲艺表演形式有“说”“唱”“动作”“等,加之剧情变化多端,这样它就要求音乐必须给以多种多样的不同变化,以便适应剧情发展的需要,如果在任何情节下,都用固定化了的过门去承接另一个唱调,那一定会显得单调,而不能适应复杂剧情发展的需要。

剧情中某个角色有“独白”“对白”或想什么事情等情况,这些情况就涉及唱调和唱调之间的音乐如何连接和进行的问题了,是继续拉呢还是停,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看当时“对白”“独白”和想什么事情是在怎样一个情景下进行的和时间的长短而定。民勤小曲中解决这样的问题有三种方法:

“独白”“对白”或思念感叹什么,时间很短且有起唱时可将过门重复一两遍,再接有板性的曲子。

如果“对白”“独白”或思念感叹中还加以动作并且在较长时间之后起唱时,可在过门之后接唱一个适合于当时情绪的曲牌,起唱可在曲调适当处行腔。

在一段唱腔结束后,距下一段唱腔中间有较长的人物之间的对话,并无感叹或深思的气氛,那最好是前段唱腔落板,如下边有唱,可重起板在行腔,这样做不影响观众的视听,就算是使用了音乐作用也不是太大,当然这还要看当时剧情发展的具体情况来定,如迎客送礼,在有庆贺的场面中就要连接一个曲牌音乐(弦乐或唢呐)来陪衬,这样它可以增强喜悦气氛的渲染,不至于冷场,同时也起到真正表现剧情的作用。

四、伴奏

伴奏可以使演员在演唱过程中不空虚单调,可以帮助演员更能充分细致的表现剧情。

民勤小曲中唱调的伴奏是和演员走的是同一个调,它不像西洋音乐伴奏那样,唱有唱的调,伴奏有伴奏的调(这两个曲调在一定音的关系的基础上组合起来的统一体)而民勤小曲的伴奏却与此不同,它是唱奏均和一曲,没有固定的另外伴奏,尽管如此,唱调和伴奏也有不同之处:

注:上方声部为演唱旋律,下方声部为伴奏旋律。

从上边的伴奏实例来看,伴奏基本上奏的是原曲调,所不同的只是某些地方增加了一些经过音而已,这是民族戏曲音乐独特的伴奏特点,是中国民族音乐的标志性东西——“腔”,有了这样的伴奏就大大增强了唱调的流利性和音响的丰富和表现力,如老按照唱调伴奏一个音符也不添不加,就会感到平淡、死板、空虚。

乐队伴奏的好与坏,除了很好的技术和合作精神外,主要还取决于对剧情、人物性格能否深刻理解。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度,有着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尤其是戏曲和民歌更是种类繁多,在地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戏曲和民歌区域化的体裁划分比较明显,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又在某些方面是相互相通的,民勤小曲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发展起来的独特的一种民族民间曲艺艺术,是中国民族曲艺的一朵艺术奇葩,在我国的曲艺领域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和传承价值。

[1]张永星.民勤小区的形成和发展[J].大众文艺,2010

[2]邱敬斋.民勤小曲集[M].武威:武威市印刷厂,1994.

[3]蒋菁.中国戏曲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4]吴开诚.薛启瑞.“新版民勤小区集”[D].民勤:民勤县通用电脑公司,2008(08).

J616

A

张永星,助教,本科,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民勤小曲曲调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永昌小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杨晓东 摄影作品《民勤压沙组照》
“醉”美民勤风
我爱记歌词
用爱温暖那名需要陪读的孩子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如梦令·烟雨痴缠
闪耀戈壁 助力民勤
我是一棵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