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消防服务供给现状调查
2017-12-08聂政泽
乔 迪 赵 艳 聂政泽
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消防服务供给现状调查
乔 迪 赵 艳 聂政泽
四川省为多民族聚居地,涉藏涉彝地区的安全与稳定直接影响着省内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公共消防服务作为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的子项目,是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公民满意度的关键内容。本文以四川省少数民族区域①本文中“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泛指,省内少数民族高度聚集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等“三州”地区。为例,通过实证与问卷调查,掌握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消防服务供给情况,罗列存在问题,以期为政府制定合理政策提供依据。
防震减灾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武警 消防
1 引言
四川省阿坝、凉山、甘孜三州,地形条件复杂,森林草场广布,属典型的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穷地区。在复杂的自然、人文环境的交织下,该地区的公共消防服务相对滞后。确保民众平等高效的享有包括消防服务在内的公共服务,对于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至关重要。“6.24”茂县山体滑坡事故发生后,少数民族地区的消防与应急救援能力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因此,对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消防服务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问题,就显得迫切而有必要了。
公共消防服务通俗意义上讲就是“公共服务+消防”。它是指履行消防服务职责的公共部门,在政策规章的指引下,
调动整合社会消防资源,用以满足公民多样性消防需求的服务供给。狭义的公共消防服务供给主要指以提供灭火与应急救援服务为主的消防服务。广义的公共消防服务主要囊括:灭火与应急救援、防火监督检查、城乡消防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安全宣传教育等多个方面。 本文着重从广义的视角进行现状调查。
2 调查设计与方法
2.1 调查的设计
为真实准确、客观全面地反应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消防服务供给的现状,本文采用客观数据采集与主观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客观类数据均为实地走访当地政府、消防、规划、城建等部门以及查阅历年政府公报所获取的第一手资料②包括依法申请信息公开的48个县市政府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尔后通过因子分析法进行聚类分析;主观类数据主要通过概率抽样采集,问卷涉及了民众消防服务满意度、环境安全感、以及个人常识掌握度等指标。720份调查问卷回收715份 ,其中少数民族比例为14.04%,非少数民族比例为85.96%。
2.2 指标及样本的确立
公共消防服务供给能力的高低受消防力量配备、政府重视程度、城乡消防规划、专业服务能力、灾害情况及受众配合程度等多因素影响。结合其他学者研究成果及调查区域的实际,考虑到资料的可获取性及准确性,本文确定48个县(市)级单元作为调查的样本,选定14项变量(X1 - X14,如表1)作为衡量公共消防服务供给能力的指标。阿坝九寨沟景区及甘孜海螺沟景区的消防救援机构纳入当地县市统计。
表1 公共消防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 数据分析
3.1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一种降维的方法。本文中我们采用因子分析法,将14项指标归结为若干主要因子,从而计算各样本得分,进而对各样本公共消防服务能力排名。
首先运用SPSS(23.0)对48个县市的14项指标值进行检验, KMO检验是指取样的适当性度量测试,通常通过比较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达成。该值在0~1之间,越大共同性越高,适合作因子分析[1]。通过软件带入样本数据运算, KMO值为0.648(如表2)。按照统计学家Kaiser的观点,KMO>0.6即可进行因子分析。同时进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该操作通常是用于测试各变量相互的独立情况,通常其显著性概率(Sig值)要小于0.05,该样本显著性概率为0.00<0.05,各个变量指标间一致性较高,经以上两项检验,综合考量,可以开展因子分析。
通常,我们是通过计算方差贡献率来判别公共因子的重要性,其重要程度与该值的大小成正比[2],其公式为:
表2 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
Xi为i 个标准化的变量值
通过运算,有3个公共因子,特征值>1(如表3),即14个变量因子(X1- X14)可归结为3个公共因子,它们累积贡献率为80.121%(如表3),一般来说该量为80%以上,即可反映足够的信息量[1]。这就表明3个公共因子就足以涵盖14个指标所表示的够量信息。所以,我们采用3个公共因子,对48个县市的公共消防服务供给能力进行评价。
利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将原成分矩阵进行旋转,得到因素负荷矩阵,并根据各因子荷载量对3个公共因子进行重组定义。其中公共因子I在消防员数量(X2)、消防经费总额(X6)、接处警数(X10)、消防车数量(X4)、消防安全知识普及率(X13)变量上有较大载荷,可命名为“消防救援能力因子(F1)”;公共因子II在万人拥有消防车辆数量(X3)、万人拥有消防员数量(X1)、万人接受灭火救援服务次数(X11)变量上载荷值较大,可命名为“能力规模因子(F2)”;公共因子III在人均公用支出比重(X9)、消防基本支出经费(X7)、消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重(X8)变量上有较大荷载,因此命名为“财政保障因子(F3)”。
首先,我们对3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归一化处理:
公 共 因 子(F1)=40.800/(40.800+23.080+16.241)=0.51
公 共 因 子(F2)=23.080/(40.800+23.080+16.241)=0.29
公 共 因 子(F3)=16.241/(40.800+23.080+16.241)=0.20
从而得出三个公共因子的权重,进而我们可以求出反映公共消防服务供给能力的得分函数F(x)为:
带入样本数据,计算出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消防服务供给能力(如表4)。
3.2 聚类分析
基于以上因子分析的基础,我们采用系统聚类法对48个县市的公共消防服务供给能力进行等级划分,经过计算,共分为4级(如表5)。其中供给力强的县市有2个、供给力较强的县市有7个、供给力中等的县市有28个,供给力较低的县市有11个。为直观表达上述地区的消防供给水平,我们绘制了地区服务供给能力布局图(如图1)。
表3 旋转后的因素负荷矩阵及方差贡献率
表4 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消防服务供给能力排名
4 结果探讨
4.1 经济因素影响服务供给能力现象明显
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排名前五的地区分别是西昌市、马尔康市、汶川县、泸定县,康定市,其中有三个属于州首府,两个属于经济大县。排名前十的县市,其综合实力均跻身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前列。显而易见消防服务能力的高低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是高度契合的。上述地区中年度消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最高的汶川县达到了0.45%①《汶川县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相比排名最后的石渠县,该数值仅为0.04%②《石渠县人民政府关于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经济发达地区能够提供更加完善的消防基础设施、开展更广泛的消防宣传教育、招募更多的专职队员、保障装备器材的需求。因子分析结果所提取的3个主成分因子,其中之一就是“财政保障因子”,亦表明经济因素对于该地区公共消防服务能力的关系之密切。
图1 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消防服务供给能力布局图
4.2 公共消防服务供给非均等化情况显著
一是区域供给非均等。按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给能力较强的1-3类地区普遍分布于“三州地区”的东部,4类地区多集中于西部。东部地区紧靠成都平原,在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受四川省内地城市影响深、辐射大,援助多,供给能力自然较高。如“6.24茂县山体滑坡事故”及“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后,成都及周边消防支队迅速支援,有效营救疏散了受灾群众。西部地区紧邻西藏,受地形气候与人文社会因素影响,公共消防服务工作开展难度增大,大型藏传佛教寺庙如五明佛学院等多集中于西部,建筑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用火频繁、用电不规范,僧侣安全意识淡薄等问题极为突出。同时,少数民族生活聚居区多建于地质灾害易发的高山深谷地带,救援力量无法及时到达,民众安全感难以满足,故而该地区公共消防服务水平难以短期提高,东强西弱现状还将持续存在。
二是城乡供给非均等。民族地区农村所占比重高。五成以上受访群众认为,现有消防救援资源供给不够均衡,城乡服务差异性供给、供给不均等现象突出。民族地区西部县市农村广布,4级地区11县市的问卷消防安全满意度低于其余37县市1.4个百分点。少数民族聚居区、藏区寺庙、牧民定居点等偏远欠发达地区在城乡规划、消防站点分布、消防宣传,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资源占有率小,凉山州消防站市县城区占76%,仅6个站点设在乡镇,全州乡镇地区消防员数量仅占总数3%。并且偏远地区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加剧了消防服务“非均等化”。
表5 公共消防服务供给能力等级划分表
4.3 少数民族群体仍是薄弱环节
在调查问卷中,表示对消防安全感兴趣的民众占80.95%,接受过消防安全宣传或培训的人数高达82.45%。但受访人群中,对消防安全感兴趣的少数民族对比非少数民族人群低出6.67个百分点。“火患投诉、火灾报警电话、灭火器使用、逃生方式选择”等安全常识类问题,少数民族群体全对比例为(66.99%),非少数民族全对比例为(71.41%),相差近5个百分点。对于消防救援机构的满意度,以及消防环境安全感两项指标,少数民族群体要低近10个百分点(如图2)。客观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族群这一特殊群体,受生活环境、生活习俗与传统意识影响,对于消防安全的认识尚未到位、灾害应对常识较为匮乏、周边环境安全感较低,对于平等享有公共消防服务的机会仍未满足[3]。
图2 不同群体主观因素现状调查
表6 部分国家和地区消防员数量
4.4 专业力量配置低于国内外平均水平
公安消防部门受军队编制体制限制,增编极度困难,消防从业人员数量与公共服务压力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这一矛盾已成为严重制约该地乃至全国消防服务供给的瓶颈。目前,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从事公共消防服务工作人数占总人口比例为0.24‰,不仅低于全国消防员占总人口0.25‰的比例,与国际平均水平更有较大差距(如表6)。为弥补人员数量短板,该地区大力征召专职消防队员。据统计,该地区政府专职消防员占消防员数量已接近50%,13个县市对专职队员落实了事业编制,成为一大亮点。但受政府重视程度影响,以及政府专职消防队自身的管理训练等问题制约,专职队伍与现役消防队相比,提供专业服务能力还有很大差距。总体来说,从业人员的不足制约着该地区消防服务供给水平的提升。
4.5 服务供给主体单一
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消防服务主要依靠以政府为首的公共部门提供,尚未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相互配合的消防治理格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政府职能的“越位”。本应由社会组织承担的消防管理职能多由政府包揽,单位主体责任不明晰,消防部门的服务、监督职责往往演变成为管理责任,形成“越位”;另一方面是多主体“土壤环境”尚未形成。社区、协会、单位、派出所、志愿队伍、民间救援力量作用不明显,抽查显示派出所消防民警配备率低于60%。机场、电站、矿井等企业消防及应急救援队伍出警率低于10%,参与公共消防服务程度较低。州、县两级消防安全委员会、联席会议或其他协调议事机制尚未真正融为一体,消安委作用和地位尚不明显。政府购买消防服务与“PPP合作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未成型。
5 结束语
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宗教等客观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共消防服务普遍具有滞后性、非均等性等特点,先天不足。四川民族地区的服务供给有其自身优势,西昌市、汶川县、马尔康市等地在消防经费支出、万人拥有消防员数量、人均公用支出等指标上处于较高水平,甚至超越四川省内地城市。但总体来看,还不尽如人意,48个县市有30个县市未达到少数民族地区平均水平,且在人员专业化、安全知识普及率、基础设施完成率等方面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在调整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创新多元化供给模式、提高供给服务水平方面还可以进行更多的探索。总之,稳步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消防服务水平,实现消防服务供给均等化,提高服务供给质量,既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要求,也是维护区域稳定、实现城乡同步协调发展将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1]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57.
[2]范柏乃,公共管理研究与定量分析方法[M],科学出版社,274-299.
[3] 张兴辉,公共消防安全服务均等化模式探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4, 33:211-213.
[4] 陈振明,公共服务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46-48.
[5] 王玮,中国公共消防安全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2014.
[6] 刘丹阳,浅议西宁市城北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消防公共服务均等化[J],区域发展,2014,3:310.
[7] 吕磊,多中心视角下我国消防公共服务供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8]高瑞霞,基于SPSS 分析的村民消防能力调查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14,24:54-60.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