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制造业产业相关人才培养调查研究

2017-12-08龚东军李蓉

汽车实用技术 2017年16期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制造业人才

龚东军,李蓉

标准·法规·管理

日本制造业产业相关人才培养调查研究

龚东军,李蓉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文章以日本劳动政策研究机构相关问卷调查和研究报告为基础,介绍了日本当前制造类企业经营战略及其人才培养现状,探析日本现代制造业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及相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制造业人才培养的借鉴意义。

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技能人才培养

CLC NO.: FF43/47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 (2017)16-221-04

引言

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其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在诸多制造领域已具备很强的实力,典型代表有汽车、电子电器和机器人等产业都在国际上处于前列。到20世纪末期,“日本制造”在国际上已是高质量和使用者信赖的标志,日本强大的先进制造能力源自于高质量的技术和高质量的技术人才。笔者有幸于2017年6月到日本大学、研究机构进行短期访问学习10天,在听取专家研究报告,实地考察及交流的基础上,本文以日本制造业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经营战略及相关人才培养的问卷调查为基础展开分析,探索其对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背景下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借鉴意义。

1 日本制造类企业经营及制造业人才培养现状查调研究

根据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劳动政策研究机构通过大量问卷调查数据,其调查对象为日本2013年修订的全国标准产业分类中制造业大类,其中聘用10名以上从业者的20000家各类企业,具体包括塑料制品制造业、钢铁及有色金属制造业,金属加工制造业、通用机械器具制造业、生产用机械器具制造业、电子零件装置、电子电路制造业,电器机械器具制造业,广播通信器械器具制造业,物流用器械器具制造业等。其中不足30人的企业占比56.5%超过半数,调查对象既包括所谓终身制聘用的正式员工,也包括有劳动合同期限的合同工。该调查研究从“制造业企业经营战略与人才培养”和“制造业企业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的人才聘用和培养”等两大方面展开。重点研究日本制造类企业经营战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

1.1 日本制造业企业聘用人才现状总体情况

根据日本独立行政劳动政策研究·研修机构郡司正人次长的研究报告:日本制造业产业人才培养现状及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的经营战略,其研究报告以对制造业公司经营战略与人才培养大量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下面主要从企业聘用制造业人才的来源情况;保证制造业人才稳定工作的方法;制造业人才的教育培训及其成果和问题;不同类型的制造业人才特征与公司的竞争力强项之间的关系;能够为经营提供支持的制造业人才的特征;以及如何获得能够对经营提供支持的制造业人才等多方面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解读。

1)企业聘用制造业人才的现状和来源。据2014调查数据,在过去3年间约46.2%的企业雇佣了应届毕业生,有70.4%的企业雇佣了非应届毕业生,其中企业总人数越少雇佣大学毕业生的比例越低。另外,因为日本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很多企业采用返聘60岁原退休雇员至65岁的二次聘用方式,并对没有适当技能的人员采取再培训的方式促进就业。总体上讲,日本制造业人力资源短缺,聘用大学毕业生的企业的比例较高。

2)保证制造业人才稳定工作的方法。据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排在前三位的方法为,第一是提高工资,第二是保持较好的经营士气及良好的团队关系,第三是提供培训和提升的机会。据日本劳动政策研究研修机构-郡司正人次长介绍,日本现在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意到工厂现场做事,因此,制造型企业尽量创造宽松的环境吸引人才到制造业一线工作。政府亦鼓励企业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制造业人才的工作稳定。

3)日本制造业企业人才教育培养的途径。据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日本企业对于制造业人才教育和培养的主要方式有:第一“在日常工作中由上司和前辈进行指导”占86.5%,第二有是通过“思考工作内容,从简单到困难的工作来获取经验”占51.6%,第三“使用工作标准手册和作业流程手册从而获得进步”的占46%,第四“在负责的主要业务之外,轮换工作岗位参与相关业务从而获得经验”的占34.4%。由此可见,日本制造业企业人才以在公司内部上司和前辈的“传-帮-带”的培养方式为主。

4)教育训练的成果与问题。根据相关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获得不错成果”的企业占比61.3%,远超过“没获得什么成果”的企业所占比重33.6%。此外,在问卷调查中反映出 “没有进行培训的时间”占比42.8%、“无法充分获得年轻制造业人才”占比36.6%、“缺乏指导人才”占比35.1%、“指导者缺乏相关欲求”占比34.4%等问题。通过分析调查数据,还可了解到企业规模越小,越难以招聘得到年轻的制造业人才进行培养。对于“没有获得什么成果”的企业,显示出以上各种教育培训问题所占的都比较高,特别是选择“指导者缺乏相关欲求”、“缺乏指导人才”这两项问题的比例很高。

5)人才特征与公司的竞争力强项之间的关联关系。对于各类型制造业人才特征与企业的竞争力强项之间关联的问卷调查显示,确认“具有熟练的技术人员团体”的企业占比45.4%,将近一半。对于具有熟练技术人员团体的企业,公司的强项是“具有高度熟练的技能”的占比52.6%位居首位。由此判断,在制造业公司技术人员团队具备熟练的技术技能与公司的竞争力强项有很大的关联性。

6)能够为经营提供支持的制造业人才的特征。据问卷调查数据,企业认为“能够进行高精度加工和组装的熟练技术人员”在支持公司主要产品生产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占比20.5%,居于首位。关于制造业人才所起到的具体作用,进一步调查显示“通过工艺改善的积累成功消减成本”占比42.4%,“通过工艺改善的积累成功缩短产品的出品时间”占比37.8%。特别要提出的是,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调查显示,“熟练技术人员”的重要性仅次于“研究开发人员”居第二位。

7)对于如何获得对企业经营提供支持的制造业人才的调研结果显示,约九成的企业都是通过“自己培养聘用的毕业生和非毕业生”来获得制造业人才,占比88.7%。不管企业工作人员的数量多少,各种规模层次的企业都有近九成是自己培养制造业人才。对于公司具有“国际市场占有率高”、“为海外制造商提供零件”、“在海外建立工厂”、“能生产符合国际规格产品”等优势参与全球化竞争的企业,选择“自己培养毕业生”的比例超过半数,所以企业在招录新人时更看重其学习能力和可培养的潜质。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日本制造业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还是非常看重的,不仅可支撑主要产品的高效率生产以争强公司的竞争力,而且对公司新产品的开发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据日本技能者教育认证机构(JABEE)专务理事青岛泰之教授介绍“企业界和研究界普遍认为日本高质量的技术人员主要不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结果,而是企业内部教育培训的结果。”可见,日本制造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企业内部培养是很重要的环节。

此外,日本人在根子上受儒家文化“学而优则仕”、“重文轻器”的影响,日本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教育处于次于一般大学教育的低层次地位,以至于在日本承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专门学校中学术气氛也比较浓厚。而另一方面,日本企业较长时间延续终生雇佣制传统,因此,企业也就更注重内部培养人才为己所用,这或许是日本企业内部培训比较成功和颇具特色的原因之一。

2 制造业企业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的人才聘用和培养调查研究

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表现组织能力的提高,具体地通过提高生产流通的效率,提高生产流程的效率,以及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等实际努力来发展自己公司的竞争优势,最终体现在公司销售额和利润的提高,这对制造业企业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日本独立行政劳动政策研究机构对制造业企业开展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及人才获取、使用和培养等相关的问卷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仍然是前述20000家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日本制造型企业。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日本制造业企业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经营战略所进行的努力排名前三位的是,第一是压缩成本,第二的扩大订货,第三是缩短交货期。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在300人以上的大中型企业,通过不断改进生产来消减成本的方式占比86.1%,居于首位。此外,“为原有商品增加附加值”、“开拓其他公司没有的低成本加工技术”、“开发革新性的新技术和产品”等方面的比例也比较高

据2014年的问卷调查,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选择在过去3年间具体实施的各种措施,其中采取“获取人才,进行人才的培养和能力开发”这方面进行努力居于首位,占比54.1%,达到一半以上。此外也还选择采用“优化劳动时间管理”、“采用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机械”、“生产过程改善优化”、“加强生产管理”等方面措施各占一定比例。更进一步,分析各种措施在实行时的效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运用ICT技术即采用数字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制造及销售等阶段提高信息化程度、以及采用自动化机械等措施时对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明显,统计数据显示达到85%、90%的高认可度。

同时,有超过半数企业认为加强人才的招聘是最重要的。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能够有效提升招聘人才、人才培养和能力开发效果的措施”有多方面。其中,正面激励员工提高效率占比50.2%,居于首位;第二位是“采用提交改进方案、小团队活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方式”,此选项在大规模企业中占比较高;第三位选择的是技能传承,特别是对不到30人的小型企业,有超过3成选择“技能传承”的方式。

通过问卷调查,企业运用ICT技术在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有效进展,其中占比较高的是“生产管理”、“自动化控制设备及工厂监控管理”以及设计、制造、品质管理等多方面都取得了进展。而实际企业ICT化(信息通信技术)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排在前两位的是“人才缺乏”占比34.1%,“预算不足”占比28.5%。由此可见,对于制造业信息化管理生产过程、设备物联网集成实施过程中,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人才缺乏,相关人才缺乏在各种规模企业都是最严重的问题。实际上,制造业信息化的人才缺乏,在中国国内的企业在实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也有同样的问题,根据笔者在2017年西门子大中华区PLM工业软件用户大会现场了解,不少企业信息化技术部门负责人就明确表示企业信息化人才的缺乏是个很明显的问题。

问卷调查中“企业与3年前相比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原因”:对于不同行业的大中型企业来说,主要还是在于投资改善设备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对生产率明显提高了的企业,回答通过“待遇改善,获得人才和培养人才”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占据比例也最高。据日本劳动政策研究机构-郡司正人次长介绍,对日本中小企业来说,其成本和效率压力更大,而中小企业不少是为大企业配套的下游企业,所以关注和支持中小企业改善经营也很重要。在中国国内也有类似的情况,国家出台和修订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各地方政府也采取各种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针对“如何在现在以及中长期的将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行的思考”,据问卷调查中企业的回答,除了持续提高效率化外,大多数企业都倾向于通过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来提高附加价值。从中长期来看,企业大都认为这点非常重要。

根据2014年问卷调查结果,按照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及同行业同规模的其他公司相比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情况进行分类,制造业人才在3年后仍然留在企业比例超过八成企业的问卷反馈分析,生产率提高了企业各种类型的企业员工留存率比较高。企业为提高生产率进行的各种努力的措施分类主要有三种:①高附加值化:开发革新性的新产品或服务、为原有产品增加附加值、强化产品的设计能力、确立新型的加工技术;②效率化:通过PDCA持续改善来消减成本、通过不断改善来缩短出品周期、确立新的生产工序;③提高销售量:扩大订单量、强化营业能力、小批量订单或订制品的应对、进入成长性行业、促进国际化发展等。据调查结果显示,约七成左右的企业选择提高销售量和效率化这两类措施。

3 小结思考

根据问卷调查总体分析,日本不同类型的制造型企业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经营效率,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投资升级设备来提升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是就是录用和培养生产、管理、技术专业人才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对中小企业来说,生产管理、专业技术相关人才的培养对提高中小企业劳动生产率是很重要措施。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日本制造业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还是非常看重的,不仅可支撑主要产品的高效率生产以争强公司的竞争力,而且对公司新产品的开发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据日本技能者教育认证机构( JABEE)专务理事青岛泰之教授介绍“企业界和研究界普遍 认为日本高质量的技术人员主要不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结果, 而是企业内部教育培训的结果。”可见,日本制造业人才的 教育和培养企业内部培养是很重要的环节。

[1] 李彬,郑成功.日本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特点与多元化模式[J].日本问题研究 2014-03:8-18.

[2] 田香兰.日本制造业企业的技能继承问题及人才培养[J].汽车与配件 2008-45∶31-32.

[3] 徐国兴.日本高等教育评价制度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156.

[4] 日本劳动政策研究研修机构官网.「ものづくり産業を支える企業の労働生産性向上に向けた人材確保、育成に関する調査」. [EB/OL].[ 2017-06-02]. www.jil.go.jp/press/documents/20170602. pd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Personnel Cultivation of Japa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Gong Dongjun, Li Rong
( Wuh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oftware and engineering, Hubei Wuhan 430205 )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research report of Japanese labor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business strategy of Japanes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ts personnel training, analyzes the measures of improving the labor productivity of Japanese moder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training of related technical tal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reference to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nufacturing 2025.

Manufacturing Industry; Labor Productivity; Technical Talents Cutivation

F43/47

A

1671-7988 (2017)16-221-04

10.16638 /j.cnki.1671-7988.2017.16.078

龚东军(1981-),男,硕士,湖北武汉人,工程师,讲师,主要从事数控技术及自动化装备方面的工作。基金项目:武汉市教育规划办公室“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6C261)。

猜你喜欢

劳动生产率制造业人才
人才云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研究
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