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2017-12-07万露张余慧
万露 张余慧
摘 要: 本文运用问卷量表抽取284名大一学生调查研究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心理健康状况,从而创新党员教育工作的手段和模式,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总分高于常模,且差异显著;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文理科大学生社会支持得分在支持利用度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且理科大学生较文科大学生获得的客观支持更多,而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上均无显著性的差异;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概念方面有待加强;大学生的情绪及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
关键词: 社会支持 心理健康 党员教育工作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高校申请入党的学生和党员数量日益增加,而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党性教育,创新工作模式和方法显得至关重要。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在心理活动参与下进行的,随着现代化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日益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趋势,学业、生活及就业压力的加大使某些学生出现思想和心理方面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党员队伍的发展。针对当前大学生党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大学生党员的心理测量数据有的放矢地进行党员教育,遵循心理特点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社会支持是近年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的科学概念和研究内容,其研究既有社会学意义又有心理学意义。社会支持是指建立在社会网络机构上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主观和客观的影响力。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客觀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以及稳定的家庭或不稳定的社会联系的非正式团体、暂时的社会交际等大小和可获得的程度。这类支持独立于个体的感受,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另一类是主观体验到的或情感体验到的支持,包括个体在社会上受尊敬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对此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感受到的支持比客观支持更重要,因为虽然感受到的客观支持并不现实,但是被感受到的现实却是心理的现实,而正是心理现实作为实际的变量影响人的行为和发展。
我国学者肖水源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存在另一类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即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情况,有些人虽然可以获得支持却拒绝别人的帮助,这样就失去实际意义的社会支持。人与人之间的支持是相互的,支持别人的同时为别人提供帮助打下了基础。因此他把社会支持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客观的、实际的或可见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二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或情绪上的支持,主要指个体在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和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三是社会支持利用度。
本研究以我校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我校学生社会支持现状和心理健康状况有全面的探究,具体包括研究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与常模的比较、不同性别的差异,文理科学生的差异、寻求社会支持的主动性分析;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情绪、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对象为井冈山大学高校大一学生,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4份,其中男129人,女151人,4人未写明性别;文科生104人,理科生180人。
测量工具采用由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表有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三个维度。针对本次调查的大学生的特殊情况,对该量表做了一些修订,如第4题“你与同事”的关系改成“你与同学”的关系;第5题“家庭成员”中得到支持和照顾的“夫妻”改成“恋人”,并删去“儿女”一项;第6题、第7题将其中的“配偶”改成“恋人”,“同事”改成“同学”;并在第10题的团体列举的项目中增加“学生社团”一项,进行重测后修订的量表仍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题目答案分单选和多选,总分为十个条目评分之和;客观支持分为第2、6和7条评分之和;主观支持分为第1、3、4和5条评分之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为第8、9、10条评分之和。另外,采用自编的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表,一并进行调查。
调查方式是对选取的大一学生集中进行团体测试,统一指导语,并要求被试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全部问题。对收集的有效问卷数据使用SSPS13.0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被试的社会支持情况
2.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常模的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总分高于常模,且差异显著。
3.大学生社会支持的性别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不论是客观主持得分、主观支持得分还是支持利用度得分及总分均没有显著差异。
4.文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差异比较
由表4可以看出,大学生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得分和客观支持得分在文理系上无显著性差异。而文理科大学生在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上确呈显著性差异(t=-2.305,P<0.05),理科大学生对支持的利用度高于文科生。
5.大学生社会支持的主动性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大学生在遇到烦恼时,56.3%的人只向关系密切的一两个人诉说,而14.1%的在有朋友主动询问时才说,只有23.6%的会主动诉说。大学生在遇到烦恼时的求助方式,有1.8%的靠自己,22.5%的很少求别人帮助,有时请求别人帮助的占52.1%,说明大学生更愿意求助他人。参加团体活动情况,2.5%的大学生从不参加团体活动,59.2%的大学生偶尔参加团体活动,可见大学生在主动参加团体活动,积极扩大交往范围,寻找各种社会支持源,增加支持的质量和数量方面有很大提高。
6.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概念方面
统计分析发现,接受调查者中有26.7%的受访学生认为自己是自信的,有65.8%的学生认为自己时而自信时而不自信,而占总人数7.6%的学生反映自己不够自信甚至常常感到自卑。
7.大学生的情绪及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方面
统计结果显示,有22.5%的学生表示自己是快乐的,有58.4%的学生情绪趋于平静,有近19.1%的学生反映自己主要处于郁闷、烦躁、迷茫等消极情绪状态;36.2%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感到受挫,有32.9%的学生反映目前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让他们感到受挫;在人际交往方面,有53.8%的学生对自己目前的人际状况表示满意。
四、结语
①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总分高于常模,且差异显著;②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③文理科大学生社会支持得分在支持利用度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而在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上均无显著性的差异;④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概念方面有待加强;⑤大学生的情绪及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方面還存在问题。
依照上面的调查结论,高校在对学生入党前及入党后进行教育时应依据学生党员的心理规律和心理健康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同时对党员给予社会支持,提供给他们坚定的组织力量,进而创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调动广大学生党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管理水平。在教育模式上,可以借鉴心理训练,创新教育模式包括建立入党学生的心理档案、根据个性化特征进行心理辅导、开展心理行为训练、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等方法,在党员教育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加深学生党员的角色认知,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心理素质,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陈新叶.合作教学对初中生学习动机、社会支持影响的对比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4):124-127.
[2]陈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0:6.
[3]张劲松,肖文学.大学生党员教育模式之心理行为训练模式概论[J].教育与职业,2011(5).
[4]许珂,廖丽娜.大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J].高教研究,2009(3):24-26.
[5]汪向东,忘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
[6]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2(2).
[7]肖水源.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1(1):184-187.
[8]Vaux, A. Social support: theory, research, and intervention[M]. Westport and London: Praeger Publishers,1988:1-8.
[9]唐本钰.中学生知觉的社会支持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2.
[10]李勇.高中生学习动机内化水平及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的关系[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高校学生党员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实证研究——从创新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视角”(JXGXDJKT.QN-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