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

2017-12-07刘俊娉

卷宗 2017年33期
关键词:全人人本主义适用性

刘俊娉

摘 要:人本主义思潮兴起于美国,引进中国后引发了巨大的反响。本文结合我国文化历史论述中的学习观,以及现实的教育需求,论证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国的可接纳度和必要性、可行性。

关键词:人本主义;适用性

1 引言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思潮,其主要奠基人有马斯洛和罗杰斯,马斯洛强调人的发展潜能的动机,罗杰斯将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当事人中心”迁移至学习领域,大大促进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

人本主义理论提出了一些假设:第一个假设是人们的学习都是整体性的,要了解一个人,就必须了解他的行为、思想、情感;第二个假设是人类的选择、创造性、自我实现都是应该研究的重要领域。罗杰斯提出意义学习应该具备四个要素:个人参与、自我发起、渗透性、自我评价。

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适用性

人本主义思潮进入中国后,需要进行文化的融合与本土化适应,下面从文化历史、现实需要的角度,论证人本主义在中国的适用性。

1、从文化历史观论证其可接纳度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和“全人的学习”,中国古代

文化中不乏表达这两大观点的论述。

(1)“以学生为中心”思想

我国古代思想家非常肯定人的价值。在先秦思想家中,孔孟荀等人都有“天地之性(生)人为贵”的思想,虽然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但二人在“人贵于物”的观点却是一致的。在学习活动中,传统教育思想家认为学习的目的是“学道、知道、达道、行道”,这是学习的个体发展意义和社会发展意义。孔子提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主动学习也是古代思想家所倡导的,如朱熹主张“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颜元强调“主动习行”。因此中国文化对于人本主义“以学生為中心”的接纳度是较高的。

(2)“全人的学习”思想

“全人”一方面体现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另一方面体现在学习的成果应不仅反映在认知方面,而且还可以反映在情感、个性、价值观等其他多方面。中国古代学习活动的主要内容是“道”,既指天道,也指人道。墨家和道家崇尚天道,而儒家和法家则侧重于人道。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要使受教育者在“仁”、“知”、“勇”、“美”、“才”全面发展的人。自从汉代“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政治伦理文化成为核心,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社会历史文化知识和人伦道德知识一直是学习的主要成果,人道占主导,天道被排除在主流之外。在中国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追求高效率和高利润,学习又出现了重技术而轻人文的趋势。因此,人本主义的“全人的学习”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既有其久远的文化依据,又有其新近的现实必要性。、史

2、从现实需要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和急功近利的学习观导致学习范畴的窄化,其结果是学习者忽视其个性,走上标准化的道路。不管适合与不适合,学习者都参与到同一类竞争中,最终导致了资源的浪费,造就了大量的失败者。人本主义的观点鼓励学习投入和学习成果的多元化,如果能指导国内学习者实践“全人的学习”,则有利于学习者挖掘自身的潜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从而改善当前竞争集中的现象,减少教师和父母“拔苗助长”的做法。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引进是符合中国当前现实需要的,有其必要性。

(2)可行性:

从教育实践来看,一方面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传播及实践创造了条件,这使得人本主义理论可以较快地在中国教育领域中得到检验;另一方面中国已经有学校在自发改革中运用了人本主义理论的观点,为全国中小学树立了成功的榜样,如山东杜郞口中学设立“以人为本,先学后交”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课堂上从“消极的存在”变为了“积极的存在”,杜郎口中学的成功示范大大鼓励了其他学校接受人本主义的思想并积极践行。

②从技术条件来看,①互联网的普及和知识信息化能促进人本主义理论的传播,各地教育者可通过远程研修和网上自学、搜集资料等方式学习到人本主义的思想,有利于大众观念的更新。

综上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在中国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具备了可行性和被接纳的条件。我们应从人本主义中重点吸收“全人的学习”和 “自主”的思想,用于鼓励全面发展和多元发展,培养自我负责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Carl.R.Rogers, H.Jerome Freiberg(2006), 伍新春等译,自由学习,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D.H.Schunk(2003),韦小满等译,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3]贾林祥,叶浩生(2001),心理学本土化研究若干问题之思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143-148

[4]蒋立杰,马利文(2000),孔子学习心理思想浅谈,教育实践与研究,1,8-9

[5]汪艳玲(2003),中国古代学习思想与研究性学习,教学研究,9,200-203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人人本主义适用性
健体教育显特色润泽身心育全人
——记郑州市郑东新区中州大道小学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强调简洁和适用性 MICHI by Rotel X5/X3合并功放
Cultural adaptation and content validity of a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Person- Centered Primary Care Measure’: findings from cognitive debriefing
小议阶级分析理论的适用性
大学整全人的培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旨归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我所体验的全人教育
新一代车上转换装置在厂矿企业铁路运输中的适用性研究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