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探析

2017-12-07颜为莉

卷宗 2017年33期
关键词:职教集团创新机制可持续发展

颜为莉

摘 要:职教集团作为一个新的组织形式,是职业教育面向市场办学和参与社会分工的结果。它通过“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就业”等链条,将学校、企业等市场的主体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机的结合,并动态的加以组合,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和功能整合;促进专有人才、技术、设备的社会化、产业化以及教育效益、经济效益、人才效益的最优化,形成“共建、共享、共赢、共长”的新机制,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根本转变。

关键词:职教集团;可持续发展;创新机制

1 职教集团展现的功效

1.1 创新教育体制

职教集团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组织创新,是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国元素,是我国职业教育巩固成果、提高质量、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职教集团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为《纲要》)明确提出“支持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并将此列为待组织实施的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重大项目之一。《纲要》同时要求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重大改革试点,“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由此,职教集团建设纳入国家教育政策支持体系[1]。

1.2 强化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

职教集团作为一个新的组织形式,是职业教育面向市场办学和参与社会分工的结果。它通过“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就业”等链条,将学校、企业等市场的主体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有机的结合,并动态的加以组合,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和功能整合。目前,我国职教集团在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日益发挥着更加明显的资源开发平台作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1.3 实现多方合作

职教集团的成立为形成多方合力搭建了舞台,一大批研究所、学校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来学校任教或参与管理,给学校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活力,扩大了校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合作,形成“共建、共享、共赢、共长”的新机制,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根本转变。

2 集团化办学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2.1 职教集团影响受限制

对于职业院校牵头成立的职教集团而言,其本身的社会评价将直接决定职教集团的影响力。如国家(骨干)示范性高职院校,由于社会普遍认为其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发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等强于非国家(骨干)示范性高职院校,所以牵头的职业院校不是国家(骨干)示范性高职院校,那么组建的职教集团的影响力将大为逊色,其能够吸引到的合作者的质量也影响有限。

2.2 只有牵头职业院校受益

目前,职教集团的功能是以牵头院校的发展为中心,其他成员都是根据牵头职业院校的需要而展开合作,牵头院校对合作企业提供实习生,而参与职教集团的其他职业院校则很少甚至无法获益,导致成员参与积极性不高。

2.3 组织管理松散

目前,职业教育的组建仍采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其组织方式是由牵头单位签订章程,签订协议,形成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众多成员的非盈利联合体。这种组建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一是成员之间既无隶属关系、上下级管辖关系,又无明显的难以割舍的利益关系,阻碍了集团成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有机整合;二是成员之间只是对某一项目进行合作,并非进行长期的、深层次的实质性合作,导致成员之间缺乏持久的合作关系;三是由于缺乏缺乏必要的实质性约束,成员进出集团随意,集团处于不稳定状态;四是集团内部管理不够规范,集团成员联系与合作不够紧密,不利于成员及集团总体优势的发挥[2]。

3 进一步推进集团化办学的政策建议

3.1 调整组织架构

改变职教集团现有的非法人性质,明确职教集团的法人身份,赋予职教集团相应的法律地位和权益,在注册登记、经营管理等方面有法可依、有律可循。集团内设立专业建设委员会、技术服务委员会、实习基地委员会和招生就业工作委员会等,使集团由现在的松散型组织逐步发展为社团法人型职教集团。

3.2 建立动力机制,实现利益共享

职教集团应紧紧围绕相关行业企业发展所需,在产业规划、开发、咨询、和产业文化建设以及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合作,有条件的还可以共同参与相关行业的标志制定和资质认定,以独特的知识品牌吸引企业参与职教集团建设。

3.3 优化成员结构

成员规模应以有效运作为原则,进一步优化成员结构,控制成员规模。要提高进入门槛,以长期紧密合作为准,选择优质合作对象。企业成员要多为大型骨干龙头企业,并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一流的管理水平。院校成员要选择办学质量高、发展潜力大的职业院校;行业组织成员的选择应着重考虑建立时间长、运作相对成熟的行业组织,形成成员规模合理、结构优化的职教集团。

3.4 建立集团网站,搭建信息化交流平台

宣传集团成员企业的产品、服务及企业文化,发布企业的用工信息(含专业、人才预测、规格和数量等具体情况与要求),宣传集团成员学校的办学模式、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学生风采,发布毕业生的就业信息;讨论、交流、沟通校企间对人才培养模式、岗位要求、员工素质的看法等,实现信息资源共享[3]。

3.5 建立技能竞赛平台

每两年举办一次相关的技能竞赛,鼓励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同台竞技,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大力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积极培养高技能人才。

总之,对于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探索和实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应尊重集团内不同成员的利益诉求,正式这一组织差异性带来的协调管理困难,又要妥善利用和发挥职教集团的组织职能,打破部门、区域界线,将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在整合中创新创优,发挥规模效应、凝聚效应。研究职业院校与当地企事业单位之间合作的新模式,建立教育与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互换平台、教育与企事业单位的资源共享,以企事业单位的广泛参与合作来带动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强强联合、以强带弱,走集团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张祺午,等.职教集团办学现状与发展[J]. 职业技术教育,2012(18):46-50.

[2]刘宝.安徽省职业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職教论坛,2010(24):28-31.

[3]胡邦曜,郭健.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完善校企合作体系[J]. 高教论坛,2014(6):3-11.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教集团创新机制可持续发展
职业学校家具专业人才培养互联基地建设项目的探索与研究
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创新机制研究
职教集团的基本功能和内涵发展指标
我国信访制度缺陷与创新机制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县级电视台法制栏目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