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发展》

2017-12-07杨艳

卷宗 2017年33期
关键词:体育活动幼儿教师

杨艳

摘 要:体育活动是《纲要》中健康领域的主要内容,是幼儿饶有兴致并热衷参与的活动。在体育活动中,幼儿主动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幼儿社会性得到良好发展。

关键词:体育活动;幼儿;教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终身教育的理念,“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通过幼儿园教育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体育活动(包括户外体育游戏活动)是《纲要》中列位第一的健康领域的主要内容。体育活动充满“玩”的乐趣,对幼儿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幼儿热衷参与。幼儿每日的体育活动时间约占一日活动的25%,因而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发展非常重要。

1 幼儿在体育活动中主动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纲要》明确指出:“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等。体育活动是幼儿热衷参与的活动,幼儿在体育活动中主动发展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体现了《纲要》“以人为本”的思想。

每一个体育活动,教师要拟定教育目标,要为完成目标设置活动内容。如《小小侦察员》活动,幼儿要探索发现“着地爬”的不同方法,练习“着地爬”动作的协调性。为此,幼儿需要过高于地面约30厘米的低网。首先,幼儿讨论过网的方法,并自行尝试,寻求初步经验;其次,师幼共同欣赏并讨论幼儿的不同方法,分析、比较、发现最佳方法后进行动作练习;然后,师幼共同拟定活动的规则进行游戏活动;最后,给《小小侦察员》佩戴“奖章”。幼儿的权利和价值得到教师的认识和关注。

幼儿在积累初步经验→交流讨论→探索发现多种方法的活动过程中,兴趣浓厚,态度积极主动,并与设置的环境互动。幼儿既练习了基本动作,又发展了动作的协调性;幼儿心情愉快、情绪饱满,身心健康得到发展。幼儿将探索发现讲述出来,并与同伴概括出方法的种类,发现最佳的方法,双手、双脚着地爬,双肘、双膝着地爬,左或右侧肘、膝、脚着地爬等。幼儿对知识经验的获取上升到了最高层次,口语表达能力和科学性经验得到共同发展。幼儿受到教师、同伴的尊重,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在互相学习中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和同伴,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形成了良好的做事的情感和态度。

2 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和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纲要》重申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对幼儿健康给予了更加明确的定位。幼儿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和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一)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健康发展

体育活动有诸多供幼儿使用的体育用具,如,钻圈、平衡木、爬行网等,幼儿在“玩”中掌握了各种基本动作,提高了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锻炼了体格,促进了生长发育。久而久之,幼儿提高了适应环境和气候变化的能力,相应地提高了身体素质,促进了幼儿身体健康地发展。

(二)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无论是集体性活动,还是分散性活动;无论是与教师共同活动,还是与同伴共同活动,都饶有兴致,对“玩”具有浓厚的兴趣。幼儿在“玩”中放纵自己,并与同伴共同友好的活动,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幼儿心情愉快、情绪高涨、情感升华,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心理健康得到发展。

秋冬季体育活动前后,幼儿需要穿脱保暖的衣物。穿时服装要整齐,脱时服装要叠放整齐。以往幼儿入园时所穿的保暖衣物90%以上由家长整理,而现在衣物的整理90%以上由幼儿自行整理,幼儿形成了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懂得了自我保护的重要,幼儿主动热情地帮助同伴叠放衣物,形成了良好的互帮互助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幼儿参与在冬季体育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看似微小的生活环节却助推了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3 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社会性得到良好发展

《纲要》中社会领域目标包含以下因素:“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于与人交往;理解并遵守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等。社會领域目标的定位含概着两个维度的含义,一是社会关系维度:幼儿与自身(自信、主动、坚持),与他人(互助、分享、合作),与集体(遵守规则);二是心理结构维度:情感、态度。约占幼儿一日生活25%的体育活动使健康与社会两个领域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一)体育活动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

体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的有利途径。

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教师为幼儿提供与同伴合作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交往与合作。游戏中,让幼儿懂得通过与同伴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游戏便会顺利进行下去的道理。幼儿产生合作的愿望后,教师继续为幼儿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幼儿在交流中探索合作的方法。如:体育活动《好玩的球》,幼儿首先交流探索怎样使旧报纸变成“球”;其次尝试探索“球”不同玩法;然后小组合作怎样创设场地区域玩“球”;最后各组轮换玩“球”,分享同伴探索出的“球”不同玩法。体育活动既满足了幼儿“玩”的愿望,又促进了幼儿交往、互助、合作、分享的社会性发展。

(二)体育活动形成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人的发展内在动力。自信心是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各种亲身体验及适当的教育而形成的,只有在实践中过程中积累了成功或失败的体验,幼儿才能对自己有所认识,从而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产生动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或愿望。

体育活动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自信心。教师对幼儿的适当帮助,使其在活动中取得成功,就能使幼儿在实践中获得自信。体育活动中教师经常鼓励幼儿试一试,做一做,体验成功后的喜悦,寻求失败后获得成功的途径,幼儿在教师引领下,确信“我能做好”、“我有能力”,幼儿从中自会获得自信。如:体育活动《我是运动员》,幼儿用废旧盒子、报纸制作跨栏,练习助跑跨跳的基本动作,胆子小的幼儿从不敢跨跳到跨低栏再到助跑跨栏的过程,形成了良好的自信。

(三)体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情感态度、浓厚兴趣

《纲要》中社会领域目标的第二维度关注的是幼儿心理,而体育活动不但能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还体现了《纲要》五大领域互相融合的的定位。

每一个体育活动,教师必须制定游戏活动规则,必须准备所需的器材、道具、材料。幼儿参与在活动中,不论是游戏本身还是游戏器材对幼儿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幼儿对游戏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幼儿会按活动的要求自律自己的行为,愿意遵守规则,持有正确的态度与同伴一起游戏;在体育活动结束后的评价中,都会听到幼儿对同伴的赞扬,对教师的感谢,幼儿的情感在活动中释放并升华。

综上所述:幼儿在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中健康和谐地发展着,幼儿教师应积极行动起来,多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自主地获得知识经验,主动、健康、愉快、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晓霞主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2.4

[2]庞丽娟主编 《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2.4

[3]王振宇主编 幼儿心理学(第二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8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育活动幼儿教师
最美教师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