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渠道促进学生数感形成

2017-12-07吕金蓬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数学活动数感生活情境

吕金蓬

【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培养数感,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发展数感,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数感,有针对性、有策略地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数感 生活情境 数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A-0107-02

數感是学生对数量关系、数量计算以及数量结果估算的内在感悟。数感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只注重对知识的讲解和学生能力的提升,而忽视了学生数感的培养,造成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相对较弱。本文笔者从数感的培养、发展和强化等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巧设生活情境培养数感

数感的培养离不开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教师应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通过生动形象地还原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感知理解,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情况设计教案。

教师结合大部分学生都有在商店购物的经历提出问题:“平时我们都使用人民币购买过东西,你们知道1元钱可以买到什么吗?”学生兴趣高涨,你一言我一语地说道:“可以买一支圆珠笔。”“可以买两块橡皮。”“可以买两本练习本。”……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肯定的答复,然后再提出新的问题:“我们去商店购物时,如果没有1元钱,只有5角的纸币和1角的硬币,我们有哪些付款方式呢?”学生兴致不减,继续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用两张5角纸币支付。”“可以用10个1角硬币支付。”“也可以支付5个1角硬币和1张5角的纸币。”此时,教师引导学生猜想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大家的回答都很合理,那么根据大家的回答,你能猜想出1元钱与1角钱之间存在怎样的换算关系吗?”“1元等于10角。”学生回答道。

通过这样的生活实例,借助课堂设问和情景教学还原了购物的场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数感的形成,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丰富教学环节发展数感

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数学活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设计丰富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发展学生的数感。

(一)实践活动

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之上,为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和共同探究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在刚开始学习数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数小棒开始展开学习,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让学生通过摆放小棒、堆叠积木等活动来发展数感;而中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较为抽象的知识时可以尝试设计摆放、分类、画图等活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进一步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还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模型构建的过程,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二)估算活动

计算类教学相对来说是枯燥的,教材内容中都安排有相应的估算练习,估算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就是发展学生的数感的一种有效方式。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对于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主估算62×9≈ ,有的学生认为是600,因为将62估算为60,将9估算为10;也有的学生认为可能是620,因为将9估算为10;还有的学生认为可能估算为540,那是因为将62估算为60。这样的估算活动对于学生数感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估算训练,就可以不断地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体验活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又可以时刻服务于生活。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回归生活,感知生活中的数学,这将有利于学生数感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时,笔者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较大的数?有学生回答课桌的号码是15201258、爸爸的手机号码是18579621587、爸爸的车牌号是90585等。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并开展小组讨论,分析这些数与我们课堂上学习的数的区别。学生通过讨论后发现这些数的读法不一样,含义也不尽相同。此时笔者再引导学生对每组数进行分析,分析各部分代表的含义,如课桌的号码“15”代表这些桌子是2015年购买的,“201”代表用于二年级(1)班,“258”表示桌子是二年级的第258张。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明白在特定的条件下数字有着特殊的含义,在这样的体验活动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三、学以致用强化数感

理解数的意义是数感形成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进一步强化、丰富数感,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和习惯,挖掘数学的实用性,真正体验数学的价值。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时,教师设计了一道应用题:“小红是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她计划假期出去打工。现有两份工作可供她选择,第一份是某工厂的会计工作,每周休息2天,工资每天90元,并提供住宿;另一份是工厂的加工工人,每周休息1天,工资每天100元,但公司不提供住宿,每月补贴200元,另外附近的房租为700元/月。如果你是小红,你会选择哪份工作?”问题一出,学生纷纷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分析题目:“如果我来选择,我会选择第二份工作。”“为什么呢?”教师问道。“两份工作都是按天算工资的,按每个月有30天,每月有四周来计算,第一份工作每月收入为:(30-2×4)×90=1980(元),第二份工作每月收入为:(30-4)×100+200-700=2100(元),所以我选择第二份工作。”此时教师补充问道:“大家还有其他意见吗?”“我会选择第一份工作。虽然选择第一份工作每月的工资比第二份少120元,但小红是会计专业的学生,选择第一份工作可以获得更多会计工作经验,对她毕业后找工作更有利,所以第一份工作的价值更高。”

上述教学过程,教师提出了一个实际问题,有学生考虑到问题的表面,这是根据学生基本的数感引出的解题思路,但有些学生还考虑到了价值问题,这样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数感的强化和丰富,有利于学生全面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学生数感的培养、发展和强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生活实践、体验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而促进数感的形成和发展,最终强化数感。

【参考文献】

[1]沈桂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感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

[2]黄淑琴.浅析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

[3]殷梅凤.例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J].小学教学参考,2016.

(责编 林 剑)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活动数感生活情境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玩转学具 玩转数学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