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构建网络心理咨询平台探析

2017-12-07周艳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

周艳

摘 要:随着互联网在大学生中的广泛使用,为更好地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互联网+”背景下探讨高职院校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建立,更好的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疏导工作。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6.065

0 引言

目前,“互联网+教育”模式正当其时,职业院校德育与心理教育必须具备互联网的思维。互联网影响着当代青年的交流方式,“90后”大学生是在“网络”陪伴下成长的一代,据调查研究显示,现在的大学生平均每6分钟就会看一次手机,微信、QQ、网络语音、网络视频、电子邮件、各类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扩大也影响着高等教育方式方法,高校各类信息化平台在不断的构建,高职院校对于互联网+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实践研究也在逐步探讨和日趋完善,利用这些现代网络交流方式构建高职院校网络心理咨询平台来弥补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

1 高职院校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贸易金融学院为例)

大学时期是人生变革期,其心理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10年来针对大一新生开展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普查,近三年普查数据(贸易金融学院样本)如表1。

大学生涯学生所面对的压力是多方面的,有来自自身的、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等等,如何处理好来自各方的压力、如何确立自己人生的目标定位,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必须面对和考虑的。在处理这些压力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多或少存在,加上所处的特殊心理发展阶段,心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这些心理问题处理稍有不慎,容易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直接导致部分同学休学、退学甚至自杀。

按照传统方式,二级学院统一部署,召开各班主任会议,安排心理普查回访等相关工作,由各班主任开始逐一对心理异常学生进行回访排查,系统进行处理并填写回访信息表。

在传统心理回访方式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一来受限于地点和时间;二来没有那么多特定的心理咨询室,在办公室环境中部分学生不愿意敞开心扉,得不到良好的心理咨询效果。更有一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并没有排查出来,也得不到真正的心理辅导。

2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咨询的新模式

2.1 网络心理咨询平台

网络心理咨询,就是在互联网平台上开展心理咨询,给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上“互联网”的翅膀,运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跨越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障碍。以往研究证实,网络心理咨询能治疗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能取得面对面心理咨询相同的治疗效果。

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建立,使心理咨询更具备针对性和高效性。较之传统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咨询更为方便和快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安全、省时、自由等特点。随着信息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斷提档和升级,网络心理咨询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从而推动心理咨询不断普及和发展,成为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理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2 高职院校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必要性

当前,在扩招的影响下,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辅导员却并没有更多的补充,辅导员与学生的配备比例多的甚至达到一比几百,面对庞大的学生群体,开展学生心理疏导工作,辅导员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一般都是学生心理出现了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此沟通和心理教育的作用很难充分发挥,而心理咨询则更少了。

对于“90后”的当代大学生,越来越注重自己的隐私,不愿意向师长暴露自己隐私,个别学生还不善于与同龄人沟通排解,一旦心理出现问题不能及时疏解郁结,导致极端行为,所以传统的心理咨询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心理咨询的需要。

传统的心理咨询虽然有一定的作用,却受到条件的限制。网络心理咨询以方便快捷、保密性强、环境气氛轻松、容易构建信息档案等优势受到高校师生的欢迎,成为高校心理咨询的有效途径,可以和传统心理咨询相互补充。

2.3 高职院校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模块

大学生心理评估模块,心理评估模块能更加清晰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情况、存在哪些心理问题。以各种心理健康量表测量为主,定期更新在线心理评测。

大学生心理百科模块,提供各类心理知识与引领性的大学生涯规划,为学生提供自我调节的机会,定期发布心理健康知识、常见问题的自我诊断,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时间维度。

心理咨询专家信息模块,建立校内校外心理咨询师信息库,严把质量关,可以聘请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参与,平台做好资格审核。使匮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利用网络平台得以解决。

在线咨询模块,为咨询者提供与所选定心理咨询师一对一交流的机会,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形式上更为便捷,省去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更好的保护个人隐私。

留言互动模块,可以进行网上答疑并与有相同境遇进行互动,也便于善于面讯的人相互之间的交流。

案例分析模块,定期更新各类与大学生相关的心理问题视频资料,案例分析提供大量的身边的问题,在他人的事件中找寻自身所面临的问题解决方案,同时也从案例中获取力量和信心。

构建适应高职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心理咨询平台,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务要求,有选择地加以学习;将心理教育的因素隐性渗透,以娱乐化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开展基于网络的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开通在线心理咨询,以其不公开、强力渗透性和互动性强等优势吸引更多群体。从而有效促使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咨询平台的构建,使学生与心理咨询紧密联系,更有利于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endprint

3 高职院校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优势

3.1 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时空

传统心理教育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心理健康授课、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传统心理教育存在教育形式单一、受时间空间限制、教育客体难以启齿等弱势,教育者准确分析判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一定难度。基于网络平台的心理咨询突破了传统心理教育的束缚,突破了时空的限制,由于网络的私密性和便捷性,教育客体能更好地反映内心的想法、心理存在的问题,教育主体也能高效快捷的查询分析教育客体反映的问题,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网络平台的心理咨询也能较好的缓解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生多师少”的问题。

基于网络平台的心理咨询的优势,部分高职院校开始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成效。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温州大学、外国语学校等都投入一定的财力与人力,建立了这些网络平台。实践证明,由于这种网络互动形式咨询私密性强,学生参与咨询交流较为广泛。

3.2 实现了心理健康资源的共享

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犹如一部心理健康教育的百科全书,网络整合连接了全球范围内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形成庞大的信息网。通过网络心理平台,教育主体可能搜寻查阅最新最快最权威的心理健康资料,通过分析对比心理健康资讯和案例,结合教育客体的心理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可以起到较好的咨询教育效果。

3.3 增强了咨询客体的自主性

当前,院校在校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普遍接受能力较强,对于网络心理平台等新生事物往往表现出更强的主动性。一方面,通过登录平台可以汲取、掌握更多地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提升自我心理问题解决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平台倾诉内心痛苦,寻求心理问题解决的途径、方式。与此同时,教育客体之间往往可以通过平台实现自助、互助,教育客体试图通过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说服和疏导他人,从而形成“他助——互助——自助”机制。

3.4 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

网络心理咨询平台改变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变单向说教为多向互动,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将心理健康知识的文本、图像、视频等以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调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自主学习;而且一个教育主体在同一时间点可以面对不同的教育客体,同时帮助不同客体解决不同的问题,既弥补了师资力量的不足,又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多地了解和解决当前大众的心理问题,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4 结语

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心理咨询将变得越来越普及,“互联网+”与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相结合(心理课堂 、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微信平台、心理咨询app)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演进。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平台构建,打造移动心理健康教育,为广大师生提供心理话题学习、 讨论、咨询的平台,有效建立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及咨询的平台。使得师生可以利用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种有线无线的上网工具,随时随地检索、阅读心理知识的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心理咨询师之间可以随时随地沟通,进行心得交流;有心理压力或心理障碍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浏览相关文章或与专家交流,从而解决咨询者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郭立强.“大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黑河教育,2011,(10).

[2]李鑫岩.小议新型高校心理咨询系统的构建[J].科技传播,2010,(12).

[3]黄海,颜小勇,余莉,俞宗火.大学生对网络心理咨询的态度及与人格、网络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4).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