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教学中小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2017-12-07王晖
王晖
【摘要】目前小学说明文教学中学生存在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较低的现象。本文论述在小学说明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有效策略:应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兴趣;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开展合作学习小组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各学科之间的渗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巩固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说明文 搜集信息 处理信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A-0094-03
在信息化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面对瞬息变化的新形势,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等特征。语文课程标准第十条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见,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驾驭信息、利用信息尤其重要。
一、目前小学说明文教学中存在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较低的现象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作品类型十分丰富,小学生喜欢学习故事性强的记叙文,感情充沛、语言优美的散文,抑扬顿挫的诗歌,对枯燥乏味说明文敬而远之。在小学说明文教学中,课前,老师一般会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课外搜集跟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通过长期观察,笔者发现小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几种现象:(1)有的学生不喜欢阅读学习说明文,把搜集与学习内容相关信息当做一项可做可不做的作业。(2)有的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胡乱从课外辅导书上摘抄信息资料上交。(3)有的学生自己懒得动手,索性让父母帮他们搜集信息。(4)有的学生很用心地去搜集信息,由于搜集来的信息太多,不会处理,在课堂上汇报的时候,无法有效地展示,导致搜集信息的热情慢慢消退。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在小学说明文教学中小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还比较弱。
二、在小学说明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性
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见,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十分注重对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说明文,相对于其他文体的课文来说,没有曲折情节吸引人,没有鲜活形象影响人,也没有浓郁情感感染人。因此,许多学生不爱学习说明文。许多老师认为说明文内容简单,写法平实,学生一读就懂,因而在平时上课只是简单地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掌握说明方法。这样,就弱化了学生对说明文的深入认知和阅读兴趣,影响了说明文教学的效果。
笔者认为,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应注重培养小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小学生最终习得学习方法,使学习说明文的过程变呆板为生动,变枯燥为有趣,变抽象为具体,变肤浅为深入。
三、在小学说明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知识是这样,搜集和处理信息也是这样。为了激发学生搜集信息的兴趣,在教学中笔者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每节课开始的几分钟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充满兴趣,那么这堂课的效果会比较好。对于说明文,教师更应该精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积极愉快的情绪学习课文。例如,在执教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这篇说明文时,笔者用多媒体设备播放PPT课件,配上优雅的轻音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接着,教师轻声问:人们会想什么呢?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月球是从哪儿来的?月球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笔者趁势引导:月球太神秘了,让我们好好阅读课文《月球之谜》,了解课文列举了哪些月球之谜。让我们一起来搜集相关的信息资料!
又如,在导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果园机器人》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科技馆招收讲解员。如果你想去应聘,你能介绍目前我们人类发明了哪些机器人吗?它们能帮我们人类做哪些事?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课外阅读积累和生活观察,自己制作PPT演示,积极踊跃发言——有的介绍机器人在工厂的生产线上快速焊接,精确组装汽车;有的介绍在神秘莫测的海底,机器人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有的介绍军事领域的无人机……讲的同学热情投入,听的同学兴趣盎然,场面非常热烈。同学们体会到平时注意搜集信息带来的喜悅,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精彩!说明文的学习可以变得这么有趣!
(二)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做事要讲究方法,学习要掌握方法,搜集资料也要讲究方法。懂得方法的话,会事半功倍,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因而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太阳》这篇课文时,笔者会亲自用电脑示范如何通过网络搜集关于太阳的图片、文字信息资料;引导学生上网搜集信息,从搜索词条的输入,到内容的选择、内容的浏览以及资料的下载、复制等,都亲自教给学生操作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感受到了上网搜集信息的优越性——方便、快捷、图文并茂、资料丰富,同时也打开了思路,主动通过网络、书报、电视、广播等途径,搜集关于太阳与人类关系的信息资料。有的学生还到学校图书室、市图书馆、区图书馆查阅搜集太阳与大自然环境变化的信息资料……通过信息搜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把握更全面,体会也更深刻,最终明白信息无处不在,只要做“有心人”就能搜集到大量有用的信息资料。这时,笔者再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根据主题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培养学生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当然,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慢慢引导。endprint
(三)开展合作学习小组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说明文教学中,笔者常常组织学生建立以四个同学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根据老师制作的《信息搜集卡》里的学习要求,在小组内分工:小组长负责指导、监督,小组成员负责采集信息、信息分类和处理、组织汇报成果。小组成员利用课外时间搜集信息资料,汇总处理搜集到的信息,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成果。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小组阅读课文,分别从民居的位置、作用、材料、结构、文化特征等搜集信息资料,填写《信息搜集卡》;然后让同组的同学分工合作,搜集和处理信息;最后在全班汇报交流信息,评比哪组的同学最能干。学生积极踊跃参与,阅读课外书报,上网搜集信息,汇集整理信息资料,再分组交流信息。通过搜集和整理信息,学生们更深刻体会到: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适应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創造出来的。
在合作学习小组的活动中,在学习“小伙伴”的引领下,合作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团队意识增强了,交流与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通过各学科之间的渗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以此引导学生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执教六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课文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筑”主题交流会。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汇报信息。学生按照兴趣爱好,分为“江南水乡民居”组,“北京四合院”组,“内蒙毡包”组……各小组同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查阅报纸、课外书籍,搜集我国民族建筑的信息资料,然后在合作学习小组里汇总、处理、整合信息,再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组织排练,汇报信息成果。在“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筑”主题交流会上,集邮小组的学生通过邮票展示我国民居的特色。小组成员齐心协力,有的通过网络搜集邮票的图片资料,有的到图书馆查找邮票的资料,有的到集邮爱好者家里拍摄珍贵的邮票照片,然后把搜集到的信息汇总,再制作成PPT演示文稿(演示文稿中又安排负责寻找乐曲配乐的同学)。在集邮小组制作的精美PPT中,从普通的面值一分钱的内蒙古民居邮票开始至面值两元钱的江西民居邮票,充分展示了我国绮丽多彩的华夏民居风貌。这些珍贵的邮票藏品,让人赞叹我国劳动人民在民居建筑艺术上不朽的智慧结晶。在“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筑”主题交流会上,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壮乡风雨桥”组。这个组介绍的是位于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风雨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它是广西壮族地区最典型的侗族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搜集信息资料,学生除了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还在家长的带领下,亲赴三江,实地考察,拍摄视频、照片,然后把拍下的程阳桥照片制作成PPT。有的同学通过绘画、书法、剪纸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程阳桥的喜爱之情。在“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筑”主题交流会上,”壮乡风雨桥”组的组员有的播放PPT,有的展示绘画、剪纸、书法等作品,有的扮演导游,给游客介绍程阳风雨桥,有的扮演侗族村民吹起葫芦丝《七彩程阳桥》,有的边唱边跳起扁担舞,载歌载舞……多美的景色!多么悦耳熟悉的歌声!如何不让人陶醉?观看的同学也不约而同地拍起手掌,一起美美地合唱《七彩程阳桥》……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巩固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价值所在,语文实践活动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笔者不时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辩论会、阅读沙龙……利用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信息来源,以及提高学生运用信息的机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果园机器人》的课堂教学中,在预习时,笔者让学生给课文中介绍的三种机器人起名字,组织学生开展“为机器人取名字”的“金点子”比赛。一开始,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给机器人取“哈利”“金刚”等动画片里人物的名字,有的取名“小胖子”“摘果机器人”……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要仔细观察机器人的特点,根据每一种机器人的特点来取名字。学生慢慢地懂得观察、思考,最后确定三种机器人的名字:“电线机器人”“电池机器人”“吃水果机器人”。这样取名字,既能反映机器人获取能源的方式,又体现科技发展的进步。学生在玩中获得乐趣,在玩中学会了根据要求来整理、提取信息的方法,符合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在教完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果园机器人》这篇课文之后,我们在班上组织“未来的机器人”手抄报比赛,让学生搜集课外信息,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绘画、写作文的形式,介绍自己美好的梦想。然后,召开“好好学习,放飞梦乡”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通过展示绘画作品、朗读作文等形式展示自己的美好理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后来,我班学生的绘画作品《未来的医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放飞梦想扬帆启航”活动,还荣获“优秀奖”。
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既帮助学生拓宽了搜集信息的渠道,也为学生提供了运用信息的机会,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了小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说明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特殊的教学价值,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认真贯彻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整理信息资料,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摄取广博的知识,最终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责编 黎雪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