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评价方式,促进素养发展
2017-12-07瞿红
瞿红
【摘 要】评价是课堂教学向高效、有效方向推进的动力所在,优化评价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物理学习有兴趣和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还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目标;评价;素养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指明了我们教学的目标致力于提升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其终身发展,但现实的困境是我们传统的评价方式在引导学生走向一条狭窄的歧路,在这样一条道路上跋涉靠的是知识的记忆与解题的训练,笔者认为要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应该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不仅是教学设计中的知识内容及呈现方式,更应该注重“表现性评价”的设计。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就这个话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确定“可评价”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组织核心所在,教学评价也应该环绕着目标展开的,因此,我们在设置教学目标指出就应该考虑其科学性、合理性,是多维度、可评价的。
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为例,这节课制定学习目标应围绕以下几个维度进行:
1.是应该学的
“应该学的”是我们教师在研读了课程标准后对教学内容的一个整体把控,继而明确的学习的底线。
例如,从课标对本节课的内容要求来看,应该学的目标有两个:(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两个“会”充分体现了教学的目标,最终的评价也明确了,即到底会了没有,更侧重于技能和结果的评价。
2.是能够学的
“能够学的”意味着我们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是可预期的,即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起点展望潜在发展区,最终的评价也自然不是停留在原有的认知发展水平的,而是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有没有能够更进一步。
例如,从学生的学情来看,学生前面学习“物态变化”时,对温度计的使用已经了解,温度计和刻度尺都属于测量工具,即学生已经了解了测量工具的使用过程:“选、放、看、读”,那么,这节课应该以此为基础,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更进一步,涉及到“测量活动的必要性、确定单位的必要性、估读的方法和意义”等等。
3.是利于评价的
从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我们有时过于“目标书面化”,导致对目标难以评价,如“理解”、“体会”等词就不容易评价,笔者认为在学习目标的设置上,从利于评价的角度出发,可以用“能”、“会”等可评价、可测量的行为动词。
综合以上三点,并结合课标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节课的要求,明确如下几个教学目标为:
(1)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2)能说出常用的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3)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秒表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时间的测量。
(4)会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会测量单摆的周期,在测量时有误差意识并能说出减小误差的方法。
上述几个教学目标不仅有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
二、设计指向目标且可测的评价任务
评价方式,通常有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评价方式,另一类是表现性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是对作业、测验、作品等学习结果的评价。表现性评价更为注重评价学生努力达成目标的过程,倡导在模拟真实或完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它反映的是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心智模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口头表达力、文字表达力、观察能力、想象创造力、操作演示技能等。我们可以依据学习目标和评价目的来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在课堂上我更多选择的是表现性评价。
例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节课,结合前面明确的学习目标,笔者除了让评价目的与之对应外,还设计了指向目标且可测的评价任务,如下表所示。
通过设置这一系列的表现性评价任务,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都可以进行评价,不仅可以评價学生是否达成了学习目标,更具优势的是可以评价学生是如何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相对传统型的评价任务测试题更能及时的发现学生的问题、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当然,对有效教学的追求永无止境,具体的教学设计还应该根据我们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而定,重视评价,并选择适合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教学理念和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