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律推广课的教学策略

2017-12-07胡文英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9期

胡文英

【摘要】本文以“整数运算律推广至小数教学”为例,阐释“规律推展课”的课堂模式,为提高学生的简算能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运算定律 规律推展 迁移规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A-0062-02

一般而言,运算定律由整数推广到小数,都会依葫芦画瓢地推出一组小数或分数为数据主体的典型应用题,通过套用等式性质,研究出结果相等,从而推导得出“等式性质同样适用于小数”。如下图(选摘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内容,明确要求学生根据结果相等来回顾总结等式性质,并出示例8:0.25×4.78×4和0.65×201。

这样设置,刻意将整数乘法运算律移植到小数上,知识迁移时难免有些生硬。实际上,在学习乘法运算律时,并没有指出其适用范围,完全可以随着数域的扩展,将运算律自然穿插进来。

出于这番思考,笔者巧妙地安置一个“预习”活动,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在解析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简便算法,并陈述理由。紧扣教材和大纲,笔者编制了如下的“预习单”。

预学单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它们的计算方法与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有何联系和区别?让我们带着疑问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看问题:

2011年思源小学秋季校运会,五一班“4×50米跑”的运动健儿成绩如下:

一、交流反思,发现定律的通用性

独立思索,自发预习,让学生充分思考。老师巡堂检查,收集一些代表性作业,组织学生展开研讨、辩论,明确加法运算律的普适性,优化解答方案。

预习过程中,学生的解题方案会五花八门。为了全面展示,一改个别作答和小组交流的陋规,教师在巡查过程中收集典型作业,并上台展演(如下)。

第一种方法:

8.42+8.46+8.54+8.58

=16.88+8.54+8.58

=25.42+8.58

=34(s)

第二种方法:

8.42+8.46+8.54+8.58

=(8.42+8.58)+(8.46+8.54)

=17+17

=34(s)

第三种方法:

8.42+8.46+8.54+8.58

=8×4+(0.42+0.58)+(0.46+0.54)

=32+1+1

=34(s)

上述三种答题方法,所占比例不尽相同,采取方案1的约占总人数的8%,采取方案2的约占总人数的80%,采取方案3的仅有一人,但仍有约10%的学生按凑整的思路排布好数据后计算。分析数据可知,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自觉完成知识迁移,自主应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教师有指向性地选取一些典型作业,为小组交流提供可靠的原材料,让小组交流有实验基础,集体反馈时也能集中主题凝聚共识。演示上述三种方案后,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开展如下探究任务:

1.谈一谈三种方案的共同之处。

2.相异的地方在哪里?各自的论据是什么?

3.你认为哪种方案最优?说明理由。

之所以遴选上述三个任务案例,是因为它们既彰显了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又可以互为印证。小组交流可以进一步回视提纯,归纳出一般的规律。

小组1:通过集体磋商后,我们认为,以上三种方案都对,算式相同,得数也一致。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方案的运算次序是由左至右;第二种方案是合并能凑整的加数,论据是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第三种方案的论据是,将加数分为整部和分部,由于整部(整数部分)均为8,故先求出4个8的和的值,接下来的步骤类同解法二。本组6位组员,用第一种方法的有2人,用第2种方法有4人,第3种方法无人使用。商议后一致认为,第二种方案较为适用。

小组2:本组附议第一组,但有一些异议。我们认为,第2种方法为最优解的理由是提取整数相加后,剩余的小数部分依然可以继续凑整,而且计算起来更简便,仅需凑整成“1”即可。故认为第二种方法略胜一筹。

小组3:本组认为第3种方案为最优解,因为它在连加时用了乘法,减少了计算环节。

学生在小组汇展时,教师无需让每个小组完整展演,除第一组外,其余小组只需发表不同意见,除了对前面观点提出修正外,相同观点可以忽略,这样就能够督促每个小组必须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意见,并作分析对比。

二、分层练习,提升规律的应用能力

加强运算律的应用技能,教师有必要编制有层次性、有梯度性的练习,通过基础练习夯实规律,通过变形训练深化规律,通过综合训练盘活规律。在分层练习中,不断地修缮与丰盈学生对规律的理解,拓展规律的应用空间。

基础训练中二度推展,规律的应用理应囊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归纳总结出的定律的直接机械套用,二是对归纳法则的过程进行变形迁移,例如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中的应用,自然数减法性质在小数减法中的拓展。

例如,在方格中填上恰当的数字,并说明理由。

(1)6.7+4.95+3.3=6.7+□+4.95

(2)(1.38+1.75)+0.25=□+(□+□)

(3)9.14-1.43-4.57=9.14-(□+□)

(4)9.14-(3.65+5.14)=□-□-□

上面四道題,(3)(4)题的理论基础是减法性质。学生独自作答后与同桌研讨,然后集中反馈。本套习题中的第2、4小题答案不唯一,检验后再探究哪一种答案可简化计算。

在专项训练中塑造技能,在定律扩延到新数域中,会提出新的学习要求和目标,而这些则需经过专项训练来达到。如在整数一级运算中,主要是判别哪两个或几个加数可以凑成整十、百、千,而小数一级运算中,则主要判定是否可以凑整。因此,教师可设计如下训练题:

下面哪两对小数相加后能凑成整数?请连线,速算出结果。

为了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与行为惯性,在此练习中,笔者设置了干扰项。

三、综合训练中会应用

研习简便运算的作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能够根据题型与数据特征,恰当选取计算方法。第一要素是要认真细致审题,锁定常规算法,在敲定常规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有无简算的条件和可能,假如有,以什么为理论依据?因此,命制的综合习题,应该将各类加减四则运算简算题型收纳其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思维路径的全通性。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制作了如下的表格。

总而言之,“规律推广类”课程的教学,教师必须提供大量的相关材料,让学生遵循已有经验基础自觉地摸索探究,形成多维度、多方向的辨析思路,再通过判别探析,发现规律的增长点和迁移点,自主地充盈与延伸规律的应用范畴。

(责编 林 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