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7-12-07潘凤凰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计算机

潘凤凰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不能片面割裂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分层教学、循序渐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善于合作。

【关键词】任务驱动 信息技术教学 计算机 技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A-0040-02

在信息时代,让每一位现代公民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面向新时代的信息技术人才,是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全面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各地各校都在探索各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针对小学生好动、好奇、求知欲望强、想象力丰富但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弱等特点,笔者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近年来尝试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定义及需注意的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来源于建构主义,它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互动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所要教学的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多个任务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同伴互助等方式去完成这些任务,由此获得新知,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中,任务是问题的表现,是一堂课的核心部分,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务必注意以下两个原则。

(一)不能片面割裂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

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获取各种知识的能力,而不仅是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巧。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该充分考虑任务的实用价值,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经验、活动等联系起来,不断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熔炼各学科知识的能力。例如,笔者在教学关于写作、发送、接收电子邮件的知识点时,给学生布置了“给远方朋友写一封信”的任务,要求学生给远方的朋友写一封电子邮件,写一写本地当天的天气情况,做到语句通顺、描写到位,同时注意书信的格式,等等。这样就巧妙地与语文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促进了语文学科知识的提高。

(二)不能片面割裂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高低体现在其能否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设计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任务,明确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例如,笔者在教学网上下载文件资料这一知识点时,要求学生把所下载的资料用一个文件夹保存在桌面上,并在文件名上标注个人姓名、当天日期。这样一个任务就要求学生运用过去所学的新建文件夹、搜索、复制、粘贴、保存等方面的操作方法,体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操作过程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起来较为灵活,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生情、学情设计教学流程,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分层教学,循序渐进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既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要充分考虑知识的特点和难易程度。具体实施时,一般可以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基础性任务,体现基础操作流程。这个层次任务的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某一个操作流程或技巧,不必经过多少加工,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布置的任务)去做即可。只要学生能照着样例做出来,就初步掌握了任务中所包含的新知识、新技能。例如,笔者在教学通过百度搜索收集资料这一知识点时,先通过录屏的方式,录制好如何通过百度搜索收集资料的操作过程,并用文字列出操作注意事项,让学生清楚看到操作过程及步骤,随后进行重复操作。这样一来,学生基本都能够掌握如何通过网络搜索来收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了。

第二层,提高性任务,体现深层操作流程。这个层次的任务要求学生运用多层次的知识点进行操作,体现多维互动、触类旁通等思維模式。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般只给出部分要求,不提供具体的提示和样例,要求学生自己探究完成。例如,笔者在教学生制作自我介绍文档时,告知学生可以选用Word、PPT、画图软件三种软件进行设计制作,然后不再提示任何信息,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完成任务。学生接到任务后,充分运用过去学过的多种知识和技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软件进行操作,制作出来的文档各具特色,操作技能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了提高。

第三层,开放性任务,体现自由操作流程。顾名思义,这个层次的任务就是能够体现自由、开放,学生的选择度、参与度都较高。一般是教师只给出一些要求,内容和形式完全由学生自己去组织和安排,比较适合模块的综合性练习。例如,笔者在教学免费电子邮箱申请这一知识点时,只要求每个学生通过网络申请一个免费电子邮箱,但具体申请哪个服务器的电子邮箱由学生自行决定。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各类服务器的了解情况和个人喜好,申请不同服务器的免费电子邮箱。这其中的操作,就要求学生拥有较为丰富的网络知识和电脑操作技能。

(二)自主探究,善于合作

信息技术是一门注重实操能力的学科,教师不能只顾理论讲解,而忽略了该学科的实操性。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探寻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设计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为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善于合作,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一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能会对某个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任务,教师可以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并且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和探究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例如,笔者在教学图形的组合与拆分内容时,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对图片进行基本的组合和拆分。具体教学中,笔者事先在每一台计算机上安装了相关软件,然后在白板上板书了相关步骤,要求学生按步骤操作,不得求助他人。事实证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不弱,他们很快就学会了对图形进行组合和拆分。

二是鼓励学生相互合作。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才知道哪些任务可以自己完成,哪些需要别人帮助;而学生与他人合作时,自己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前提仍是自主探究。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按座位或通过计算机网络分成小组,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意见交流、组员间合作、组组间合作,不断拓宽合作的途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例如,笔者在教学生制作PPT文档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员间一起讨论研究本组文档的主题、版面、内容等相关素材,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分工,有的负责上网搜集图片,有的负责搜集音频资料,有的负责进行文档母版设计……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愿、劲头都很高,制作出来的PPT文档都较为精美。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都应立足本地、本校实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教学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循序渐进推进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让信息技术成为促进学生形成多学科学习、熔炼大学科素养的重要载体,为学生成长为现代化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编 周翠如)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