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实践
2017-12-07张姮
张姮
[摘要]通过分析“互联网 +”对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在技术与理念上的颠覆式影响,结合浙江理工大学数字媒体艺术新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特点,介绍了课题项目组的形式:形成跨年级老带新、从课外到课内团队模式;指导团队策划运营专业微信公众号;组织线上线下数字媒体设计和运营活动。该课程旨在突破原有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限制,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型数字媒介集合最鲜活有效的教学资源与信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探索实践“互联网 +”背景下的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实践;微信公众号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subversive influence of Internet+ on the technology and concept of digital media art, combining with the new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of digital media art in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orm of the project group: forming a crossed grades, from extracurricular to class team model; guiding the team to plan the operation of professional Wechat public platform; organizing online and offline digital media design and operational activities. The course aims to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ampus, makes full use of the mobile Internet era of new digital media collection of the latest and most effectiv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 to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practice of Internet+ background under the digital media art innov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
[Key words] Internet+; Digital media art;Talent training;WeChat public platform
一、“互聯网+”背景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特点
(一)“互联网+”的背景意义
“互联网+”概念自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来,推动着各领域以互联网的颠覆性、去中心化的模式快速发展。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物联网,我们不仅要从技术层面理解“互联网+”,注重发挥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作用,更要从互联网思维与文化的角度,理解以联通、协作、开放等理念推动下的各行各业的创新变革(图1)。由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势必迎来以最新一代的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技术为基础平台,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组织模式、服务模式、教学模式,最终构建全社会开放的多元互动的教育服务体系,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业态。而其中关照高等教育的角色和定位,再具体细化到伴随着社会生活数字化、互联网化发展而来的,一个融数字技术、媒介文化与艺术设计为一体的多领域交叉学科——数字媒体艺术的人才培养,也在培养目标、培养理念、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安排设计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图2)。
(二)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的特点思考
数字媒体艺术本身就是一个体现了“科学、艺术和人文”融合的跨专业交叉学科,从其名称中可见数字反映其数字化的科技基础,媒体强调其立足于传媒行业,艺术则明确其所针对的是艺术作品创作和数字产品的艺术设计等应用领域。作为一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学科,数字媒体艺术首先在人才培养理念上需要树立起跨学科甚至超科学的意识与理念。同时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物联网、AR/VR人工智能的兴起,移动互联网及数字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从APP应用到游戏娱乐,从界面设计到数字影音,从电子商务到社交媒体移动应用,尤其是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VR/AR、智慧城市正快速地改变着生活,越来越多的数字媒体承载着未来无限的可能,也提出了快速增长数字媒体艺术相关人才的需求。数字媒体专业需紧跟时代步伐,使学生能够利用最前沿的数字媒体技术、结合最友好的交互方式与界面、呈现最美的艺术表达与构想,把憧憬变为现实,成为创意媒体世界的追梦人。由此,笔者认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以创意为灵魂,以媒体技术为手段,在游戏、移动互联网、互动娱乐、影视动画等数字媒体领域展开创作设计的专门人才,这需要艺、工、文的超学科背景和数字媒体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有机促进、协调发展。从作为一种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的联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来看,创始人乔治·西蒙斯和斯蒂芬·唐斯将其用于解释互联网环境下学习如何发生的问题。联通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建立信息、联结和资源的网络并用以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学习是网络结构中的关系和节点的建立和重构( Downes,2007; Simens,2005)。由此在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上,高校应在课模式应该以具体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问题作为研究和授课的中心,同时进一步深化解决该类问题需要整合怎样的最新科技的哲学理念、技术内容和艺术表现等,而不是简单的运用数字媒介技术与艺术创作的简单拼接组合,必须综合利用、融合与之相关的理论、实践找到创作什么,如何创作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沈骑,2012)。打破工具型办学理念,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人文性、思想性和表达性,把学习置于对整体社会和个体心灵的培养学生开放联通的数字媒体观的基础上,培养出作为移动互联媒体人的综合能力,授关注中,努力培养兼备数字化媒介素养、互联网世界观及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endprint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方案设计
(一)实践背景分析
从宏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依托于数字传媒产业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而具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更依赖于地缘与所在学科资源。浙江理工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产生正是基于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由原有的广告学等专业转型发展而成。本校办学所在地杭州,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软件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及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势不可挡,更拥有以阿里巴巴、网易为代表的众多IT、 数字媒体企业,就显得对数字媒体艺术方面的人才需求更为迫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隶属于1979年创办的艺术与设计学院,拥有学科和影响力等优势艺术教学传承,拥有艺术设计学科下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动画设计、插画设计等本科专业和方向的相互交流合作基础,以及设计艺术学、美术学两个硕士点的优质师生引领。
(二)问题导向的实践探索
2015年數字媒体艺术专业获批并开始招生,作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专业,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如何从艺术设计大类吸引优质生源;(2)如何激发专业师生对专业的热情和归属感;(3)如何给师生营造更好的专业氛围与创建实践机会;(4)在崭新的数字媒体环境下如何通过借助最新的科技和数字媒体手段更好地培养数字媒体艺术创新人才的现实课题。受国内外正兴起的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 (Arts)和数学 (Mathematics)为主的STEAM教育模式及创客教育模式的启发,笔者开始思考如何结合专业特色与现实教学情景开展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活动。
(三)课题的选择
国内目前最方便且最为人所知的即时聊天软件是微信。以微信公众平台为首的数字媒体平台入门门槛低,具有强大的生活渗透性及数字媒体拓展性,便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借此展开专业训练与素质拓展。通过前期调研高年级学生,笔者发现他们对公众号的基本形式较为熟悉,有所尝试,并有同学有意向参与到该项目中来。因此,笔者确定了以策划、设计、运营数字媒体艺术微信公众号为本次实践课题。
(四)实践方案的设计
首先,通过对数字媒体艺术领域资讯资源平台和企业组织等社会资源进行深入调研,学习运用STEAM教育模式,策划设计实施的指导方案。
其次,借助课上介绍与有兴趣的同学做深入沟通,招募数字媒体艺术公众号项目团队学生主负责人,借助线上线下传播渠道面向全艺术设计学院招募有兴趣参与的师生组建数媒交流群,随后组建核心运营小组。
再次,指导团队开展数字媒体艺术相关的活动,如用户需求调研、内容咨询的挖掘整理、微信公众号栏目版块策划、推文内容设计、微信图文设计与发布、宣讲与体验活动的策划、设计、执行等。
最后,结合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等课程挖掘学生的积极性贡献内容和调动学生参与运营环节。设定了通过公众号的运营及相关资源的积累沉淀,组建数字媒体艺术各热点话题的交流群,展开微信端或线下的分享或交流活动,推进系列相关自组织分化裂变,同时聚合形成数媒联盟或创客孵化交流平台等远景目标。
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具体实践
本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成果主要是指导学生团队策划运营IDMA世界数字媒体艺术公众号。主要策略如下:
(一)以项目团队形式完成策划运营,指导团队在微信群线下讨论后明确以数媒专业的学生和喜好数字媒体艺术的人群为目标受众。通过前期的用户调研,获悉目标受众喜好趣味和专业兼具的行文风格,内容方面希望获得专业知识干货,同时也希望有趣,据此来设计公众号名称、LOGO(图3)、注册以及收集数媒资讯、优秀的数媒作品,筹备讲座等线下活动(图4)。
(二)根据现有资源将公众号运营内容设计为三大专题板块:
1.VR来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是近两年的行业热点,并且在刚刚进入大众视野的时候,引起了极高的话题讨论度,公众号的目标受众对于前沿资讯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兴趣也很高。针对这一专题,指导团队开展线上推广,线下活动,同VR公司联络组织讲座活动,以及深入访谈并进行推送等。
2.树莓社区。作为共创理念策划的学生团队活动,公众号本身是基于学校新开设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而创建,目的是结合相关课程,使对数字媒体艺术概念感觉到陌生的本专业新生,根据兴趣,选择数字媒体艺术行业中的分支方向,如游戏、交互设计等,并收集相关资料,撰写主题推文,发布到微信公众号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数字媒体艺术的认知,并且借助二次传播给更多的人。
3.漫游与游戏推广:借助漫画、信息图表设计、H5等将偏专业化的知识型干货,用新型数字媒体艺术形式重新解构改编,采用扁平化的风格,同时为纯理论化的文字加入自编情境,使文字概念更加具象化,以便读者更容易被带入并认为阅读过程更加轻松有趣(图5)。
(三)策划、执行VR线下活动
为了更好地在二年级分专业时吸引优质生源,笔者调动各方资源指导学生策划执行了奇幻视镜——数字媒体艺术前沿之VR虚拟现实讲座体验活动,邀请业界三位讲师分别就VR进化史、VR影视与游戏、VR交互设计进行主题讲座,满足师生对于数字媒体前沿科技的求知欲,通过VR讲座及VR设备体验拓展了同学们的眼界,使其足不出校园就能够体验前沿数字媒体艺术的魅力(图6)并了解数字媒体艺术未来发展的方向。此外,本次活动一并完成了数字媒体艺术新专业介绍和公众号的宣传两项任务。
(四)结合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课程的微信内容创建
基于联通主义理论,在数字媒体艺术第一门概论课上,笔者尝试让学生根据个人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具体兴趣,完成微信推文的图文设计。鉴于数字媒体艺术涵盖范围较广,笔者就公众号内容与团队一起规划七个大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团队,以小组讨论主题的方式完成每人一篇的推文,推文最终发布到数字媒体艺术的公众号上。因为此次推文活动是展示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可以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大多同学都非常认真,写了很多有趣的内容。在推文前,指导教师和公众号负责学生还有针对性地辅导了推文思路和图文设计技巧和发布。结课环节还设计了推文思路讲解和基于成绩的投票(图7、8)。学生通过亲身尝试推文选题、图文设计等基本的数字媒体作品的生产并通过公众号的发布和转发等过程,获得了成就感。
这次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线上线下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实践,通过分析和运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最新数字媒体工具和联通、共享、开发的教学理念,以点带面地探索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以微信公众号为首的数字媒体实践应用,让学生能实际体验互联网产品从用户体验、交互设计、界面设计、到推广运营全流程,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与能力,开拓数媒人才设计策划与管理等新的人才发展空间。通过实践还大大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从专业双向选择中吸引了更优质生源,激发了专业师生对专业热情和归属感,通过公众号和活动形成专业兴趣和营造氛围、参与专业体验、交流、实践,并进一步扩大专业影响力。
结语
通过教师指导,以课题项目组的形式,专业学生策划运营专业微信公众平台,形成跨年级老带新、从课外到课内再回归网络展开相关线上线下的数字媒体设计和运营活动,突破了原有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限制,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型数字媒介集合最新最鲜活有效的教学资源与信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探索实践“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字媒体艺术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Downes S. Learning networks in practice[J].Emerging 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2007(2):19-27.
[2]Siemens G.Connectivism: 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Distance Learning,2005,2(1):3-10.
[3]郑奇,杨竹筠.SPOC:结合高校教学的融合创新[J].物理与工程,2014,2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