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与学术传播: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2017-12-07严冰
[编者按] 为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于2017年5月20日举办了“学术研究与学术传播”专题研讨会,研讨中涉及的主要论题包括:如何不断提升期刊的学术品质和学术影响力;如何营造健康的学术氛围、助力学术共同体的建设,建立多领域、多主体间的新型互动关系;如何以更宏阔的视野观照远程开放教育及终身学习领域学术研究的新进展、新趋势,引领学术创新,等等。
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专家有(以下按发言顺序排序):陈丽,陈庚,乔恩·巴格利,郭文革,蒋国珍,肖俊洪,吴峰,王陆,余胜泉,王迎,张伟远,李青,严冰。国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匡贵秋在会议发言中提出,出版传媒集团将促使学术出版形成合力,为学术传播开辟更广阔的空间。研讨会由国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社长赵伟主持,她表示,杂志社将一如既往地聚焦远程教育现实发展,推动远程教育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化。
【摘 要】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以“学术研究与学术传播”为主题召开研讨会,邀请远程教育学者对所涉及的问题望闻问切,对于刊物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当前可能有些特殊重要的意义。《中国远程教育》要想办成远程教育乃至整个教育领域的优秀学术刊物,应该认真思考并通过持续的创新探索,在实践中回答几个方面的问题:为什么要办这本学术刊物,如何打好质量和特色两张牌,刊物如何建立有效的机制,怎样提升学术传播能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 学术研究;学术刊物;质量;特色;机制;评价指标;学术传播能力;学术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 G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7)08-0005-03
我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有必要“研究研究”,意思是对学术研究本身要进行多维度的研究,其中当然包括学术刊物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学术研究与学术传播”是个很大的题目,《中国远程教育》杂志以此为题召开座谈会,邀请远程教育学者对所涉及的问题望闻问切,对于刊物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当前可能有些特殊重要的意义。大致归纳与会学者发表的意见,《中国远程教育》要想办成远程教育乃至整个教育领域的优秀学术刊物,应该认真思考并通过持续的创新探索,在实践中回答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为什么要办这本学术刊物?不要以为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和很多学术刊物一样,这个问题其实没有真正解决。还可以再进一步追问,要把《中国远程教育》办成一本什么样的学术刊物,什么样的学术刊物才是好的学术刊物?诸如此类的问题虽然都早已有这样那样的说法,但我认为实际上还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包括国家开放大学作为一所新型高等学校,从学校发展战略层面以及实际发展进程看,为什么要主办这样一本学术刊物,要把它办成什么样的学术刊物,在组建中的国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的学术出版板块中,《中国远程教育》又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恐怕都还是需要进一步深入和具体研究的问题。学术刊物的基本功能,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发表研究成果而成为学术传播与交流的平台。《中国远程教育》在新的形势下应该进一步增强学术使命感,其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还是比较充分而适当地呈现并影响我国远程教育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的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和推动学术创新。《中国远程教育》要想办成所期待的优秀学术刊物,刊物的宗旨及价值选择和发展方向,还有它的学术态度和学术立场,学术担当和学术定力,以及学术勇气和学术理性等等,都是需要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认真思考的问题,而且必须形成足够的共识。不可避免地,当然还存在各种学术或非学术的“掣肘”因素,比如现行学术评价体系及学术刊物评价指标带来的困惑。我坚持认为,学术刊物没有理由不重视现行评价指标,但若惟其中某些未必科学和客观的评价指标“马首是瞻”,就只能说是本末倒置或者缘木求鱼了。
第二,如何打好质量和特色两张牌?大约十八年前,我在谈到《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编辑工作时提出一要抓质量二要抓特色,而重点和难点都在于,我们所说的刊物质量主要包括哪些评价指标,特色主要又表现在哪些方面,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刊物质量和逐步形成刊物的特色?质量和特色显然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中国远程教育》应该根据其办刊宗旨和发展目标,按照办成远程教育乃至整个教育领域的优秀学术刊物的要求,注入新的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并付诸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努力。学术刊物的质量和特色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可能比较集中地体现于刊物的内容维度和方法维度,许多学者谈到的都是内容维度和方法维度方面的问题。在内容维度方面,学术刊物应该能够准确地把握远程教育发展进程的新变化、新问题和新趋势,及时地呈现远程教育学术研究的新思想、新探索和新成果,这对刊物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等方面的学术判断力是个考验。在方法维度方面,正如有些学者所说,研究的科学性首先体现在研究者从事研究的方法论以及具体研究中的方法。研究方法的不足及方法论的缺失,可能仍然是我国远程教育研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对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也不太注重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有些研究者似乎还很热衷于创造新的研究范式。刊物应该更加重视研究方法及方法论,这里引述几句我以前说过的话:学术创新包括研究方法的更新及研究范式的转换等,提出新的研究方法是创新,对现有研究方法的创造性应用也是创新,后者目前或许更为重要。学术刊物自然不能超越学术研究水平,不能脱离所处的学术环境,但学术刊物对于提高学术研究水平,营造学术环境或学术生态,其能动作用似也不可小觑。作为我国远程教育领域创办最早的学术刊物,《中国远程教育》改刊以来进行了不少探索,但更多的恐怕还是难以尽言的遗憾。我认为,当前在刊物编辑工作中,可能仍然有必要特别强调思想支撑和问题意识。
第三,刊物如何建立有效的机制?在相关各方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远程教育》经过十七八年的努力,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基础。但是刊物这些年走过的道路也是曲折的,不得不被动地应对各种不利因素,有自身的,有外在的,而且有些不利因素并没有自然消失,可能还会出现新的问题。但不管怎么样,还是应该集中精力,尽可能排除干扰,许多工作還是可以做,而且可以做出成效的,比如刊物自身机制的创新和完善。《中国远程教育》杂志要想办成远程教育乃至整个教育领域的优秀学术刊物,不能没有机制层面的保证,包括内部的工作机制、评价机制等等。机制涉及相关标准、规范、规程和流程,刊物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必须做、可以做。还有队伍,包括编辑团队和作者队伍,还有专家委员会的职责及其运作等问题,似乎都是当务之急。大家都很关注学术共同体建设问题,学术刊物理应成为学术共同体的有机部分,同时,学术刊物对学术共同体的形成、提升和发展将会起到特别的作用,有不少文章可以做。说到作者队伍,我向来强调要特别关注一线和基层的研究者。我在担任主编期间创设并主持开展多次“中国远程教育教师论坛”“中国远程教育青年论坛”,从作者队伍建设的角度说,就是为了给一线教师和青年学者提供更多的机会。另外就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学术研究与学术传播,包括学术刊物提高质量、形成特色和增强影响力,学术共同体乃至新的学术环境和学术生态的形成,都提供了很多新的想象空间和探索空间。《中国远程教育》这样的学术刊物没有任何理由不走在前列,包括在通常所说的数字出版领域也应该成为先行者和引领者。
第四,怎样提升学术传播能力和影响力?前面说到,《中国远程教育》这本学术刊物最重要的作用,是比较充分而适当地呈现并影响我国远程教育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的进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和推动学术创新。要想发挥这样的作用,显然必须具备相应的学术传播能力和影响力,而且学术传播能力和影响力的形成与提升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国远程教育》的学术传播能力和影响力,和它所处的位置,它希望实现的目标,以及各方面对它的期望,现在总体上恐怕是不太匹配的,甚至可以说有相当大的落差。说到学术传播能力和影响力,人们通常首先关注的是对于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包括对于研究者学术成长的作用和影响,这对于学术刊物当然是极其重要的。
同时应该关注研究者和决策者、实践者的关系,探索刊物能否和如何为建立教育研究、政策制定和教育实践之间的有效联系发挥所谓“桥梁”作用。学术刊物在这方面能够起到的作用可能是比较有限的,但学术刊物能否有意识地去研究和探索如何发挥作用并且取得实际成效,应该成为衡量刊物学术传播能力和影响力的核心指标之一。提升学术传播能力和影响力,还要求刊物策划和运作能够体现其学术立场及学术判断力的话题,尤其应该聚焦远程教育发展进程中亟待研究解决的理论和实践课题,而如何处理那些比较复杂和敏感的问题,可能又是对刊物的学术担当所要求的勇气和智慧的检验。不管怎么说,学术刊物如果不能聚焦问题甚或由于各种原因刻意回避问题,要想提升学术传播能力和影响力恐怕是非常困难的事。还有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貌似许多学术刊物都很有些纠结,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争鸣也很难开展起来。我以为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相当程度上的“阙如”,已经严重影响远程教育研究水平的提升和学科建设的进程。原因可能是非常复杂的,但学术刊物恐怕也有不能推卸的责任。如果不能体现出比较强烈的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刊物的学术传播能力和影响力的提升空间显然是有限的,即使将来通过某种评价机制成了优秀学术刊物,我以为也是缺乏说服力的。
(本文根据座谈会记录资料整理)
收稿日期:2017-06-20
定稿日期:2017-06-23
作者简介:严冰,教授,国家开放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远程教育》杂志原主编(100039)。
责任编辑 刘 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