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金属器及玻璃器对北朝釉陶艺术的影响
2017-12-07张卉
张卉
[摘要]通过分析北朝釉陶在造型和装饰方面的特点,阐述了北朝釉陶借鉴并融合了外来金属器及玻璃器的艺术特色,呈现出金属器及玻璃器的艺术效果,形成了繁丽华美的艺术风格,指出了北朝釉陶是中国釉陶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期,是隋唐釉陶兴盛的先声。
[关键词]釉陶;北朝;外来;金属器;玻璃器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in models and decorations of the glazed pottery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this essay expounds that the glazed pottery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draws on and incorporates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foreign metal wares and glass utensils, demonstrates the artistic effect of metal wares and glass utensils, and forms the artistic style of a sophisticated splendor; it further points out that the glazed pottery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marks a critical turning point of China's glazed pottery history, which heralds the prosperity of glazed pottery of the Sui-Tang Dynasty.
[Key words]Glazed pottery; Northern Dynasties; Foreign; Metal wares; Glass utensils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内涵建设科研创新团队建设项目“中国陶器艺术理论研究及创作”(项目编号:2017NHKY06)阶段性成果。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釉陶的发展
釉陶是指在陶器表面施以低温铅釉的陶器。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我国最早的单色釉陶出现于西汉早期1,是当时专门的随葬明器。单色釉陶多以黏土为胎,用铅作为助熔剂,用铜、铁元素作为主要呈色剂,经过低温烧制而成。通常在氧化气氛中,鐵元素呈现红色,铜元素呈现绿色。由于炉温变化的不同,釉色也相应会出现褐红、褐黄、酱色、黑色、深绿、翠绿等不同的色泽。汉代在单色釉陶的基础上还发展出了复色釉陶。复色釉陶是指在器物表面施以两种不同颜色的低温铅釉彩的陶器,上釉的工艺要比单色釉更为复杂。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釉陶艺术的转折期。一方面,由于南方地区高温青瓷的兴起,逐渐代替了低温铅釉陶器,釉陶较为少见。另一方面,北方地区由于三国两晋时期战争频繁,加之主流意识形态提倡薄葬风气,釉陶的发展相对滞缓。直至十六国时期,釉陶才偶有出现2。北朝时期,政权统一,社会稳定,尤其是定都平城后,工匠大量迁入,带来了先进的釉陶制作工艺,釉陶工艺才得以逐步恢复,并发展出新的面貌。公元五世纪以后,北朝的釉陶逐渐丰富起来,制作精美,装饰华丽,成为工艺器物中的重要品类。
北朝由于地理位置的便利,与北方各民族及外来文化都有深刻的交融。在北方地区的陶瓷设计领域中,釉陶艺术体现出外来文化交汇融合、兼收并蓄的新艺术模式。北方游牧民族比较偏爱鲜亮的金属器及玻璃器。自十六国时期起,西亚的金银器、玻璃器经丝绸之路源源不断传入中国内地。另外,战争打通了平城至西域的交通路线3,处于这一线路交通枢纽的平城、高平等地都出土了来自中亚和西亚地区的拜占庭、波斯、粟特等国的金银器和玻璃器皿。这些器皿对中国釉陶器的艺术风格具有重要的影响。宿白先生指出:“北齐上层重视西域商胡和伎乐,武成、后主时,粟特诸胡尤为亲要。于是,西方器玩风靡关东,库狄迴洛墓的舞蹈胡俑、宝珠形玻璃饰件和雕狮玛瑙带饰,娄叡墓的一批贴花黄釉陶器,都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出现的。”4
光彩明亮的金属器及玻璃器虽然为北方民族所喜爱,但是由于制作材料珍贵,且大多是舶来品,所以北朝时期只为少数的上层贵族所拥有。相反,釉陶的制作材料易得,价格相对便宜,并且可以规模化生产。这些优点使得釉陶在北朝时期倍受人们喜爱,成为替代西方贵重金属器及玻璃器的最佳选择。当然,釉陶艺术在造型和装饰等方面,也会追求达到金属器及玻璃器的艺术效果。本文就外来金属器及玻璃器对北朝釉陶艺术的影响,通过造型和装饰两方面作一分析。
二、外来金属器及玻璃器对北朝釉陶造型的影响
北朝时期波斯萨珊王朝等地区的金属器和玻璃器经西域传入我国,釉陶的艺术风格明显受到影响。首先,在造型方面,外来的金属器及玻璃器影响和丰富了这一时期釉陶的造型样式,釉陶器中出现了大量仿照或者受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和玻璃器影响的器形,突显出异域的风情。
北朝时期釉陶碗发现的数量可观,釉陶碗的釉色有黄釉、绿釉、褐釉,大多数为单色釉。北魏釉陶碗的造型大致有二类:第一类为深腹直壁的小口径碗,碗足为圆饼状实足,足底内凹,如洛阳大市、小市出土的酱釉陶碗;第二类釉陶碗的造型特点为敞口、卷沿、斜壁浅腹,圆饼状实足,足底内凹,如北魏洛阳城出土的釉陶碗。在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夫妇墓出土了一件波斯萨珊王朝的玻璃碗5,其造型与第一类釉陶碗的造型相类似,可以推断这类釉陶碗的造型是受到萨珊王朝玻璃器造型的影响(图1)。北魏大同齐家坡墓地出土的银碗与第二类釉陶碗的造型近似,这类釉陶碗应该是受到同期外来金银碗造型的影响(图2)。
北朝时期流行一种长颈的釉陶壶,在山西大同一带的北魏墓葬,如大同七里村北魏墓6、迎宾大道北魏墓群7等皆有发现。这类釉陶壶的造型特点是:细长颈、喇叭形敞口、圆腹。釉陶器物的长颈造型设计用于盛放液体,便于提持、携带和移动。这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习俗有关。从造型上来看,这类釉陶壶的造型应该是受到了波斯萨珊王朝玻璃器皿造型的影响。在山西大同迎宾街北魏墓群出土了一件玻璃壶,与同期釉陶壶的造型基本一致(图3)。endprint
北朝晚期,北方地区出现的一种双肩耳釉陶扁壶,其造型与传统的中国本土的扁壶样式相区别,却与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的造型相仿。通过对俄国圣彼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地所藏的萨珊银壶(图4)造型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出萨珊银壶的基本造型为:圆口、长颈、矮圈足,颈肩部多有一圈圆形或联珠状的凸起,腹部呈椭圆形,多饰有浮雕式的繁复图案(图5)。通过对萨珊王朝银壶与北朝釉陶扁壶的造型的比对,发现两者的造型有相似之处。北朝釉陶扁壶的造型为:圆口或椭圆口、短颈、假圈足。器腹扁圆近平,上窄下宽,器腹常模印有图案,肩部有对称的双系,常在两系间的颈部饰一周联珠纹。从造型上来,北朝釉陶扁壶的造型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萨珊王朝银壶的造型。但是,根据实用需要造型也有所改良,扁圆形的器腹与双系耳的设计,便于栓系在骆驼或马匹上进行携带,是游牧流动生活的体现(图6)。在河北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8及河南偃师北魏孝昌二年染华墓9出土的驼载物俑上都可以看到骆驼背负扁壶的形象。可见,扁壶是中西往来运输中常用的器物,带有鲜明的异域风格。
三、外来金属器及玻璃器对北朝釉陶装饰的影响
(一)装饰色彩
北朝时期釉陶的生产规模较大,单色釉陶的釉彩种类丰富,主要有黄釉、黄褐釉、米黄釉、青釉、青黄釉、酱釉等类型。除单色釉外,北齐时期还出现了在淡黄釉上挂黄、绿彩的釉彩装饰的新方式。北朝釉陶通过釉彩的颜色、光泽、质感,营造出器表华丽的装饰效果。这种装饰效果,很可能是当时人们对外来金属器及玻璃器皿的色彩和光泽效果的模仿。
首先,北朝单色釉陶品种中的黄釉、米黄釉、黄褐釉等黄色釉系的陶类器皿,其釉面的色彩和质感,可能是对外来金银器或镀金铜器等金属器表面色泽和质地的模仿。黄釉陶是东魏、北齐墓葬中常见的釉陶品种,多出土于当时的政治中心邺城、晋阳及周边地区,例如河北景县北朝封氏墓群出土了一件黄釉高足盘10。这件高足盘器型优美,胎色洁白,釉色均匀莹润、黄中带青,釉面有着近似金、铜器的表面效果。山西北齐库狄迴洛墓中出土了包括莲花宝相纹尊、盘、碗、杯、盒等种类的浅黄色釉的釉陶,共三十三件11。这批浅黄色釉陶,胎质为白色高岭土,色白纯净,釉面光泽晶莹,有着近似金银器的质感。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12出土的釉陶扁壶,釉色为深黄色,釉面厚润且晶莹,整体呈现出镀金铜器的质感。可见,北朝黄色釉系的色釉陶器,釉色有着类金似铜的表面装饰感,成为这一时期釉彩装饰的特色。
其次,北朝青釉、青黄釉的单色釉陶的表面装饰效果,可能是对外来玻璃器皿的色彩及装饰效果的模仿。北朝时期,青釉、青黄釉的单色釉陶比例最多,在邺城和晋阳两大政治中心地区的大型墓葬中,这类釉色的陶器是必见出土品,其数量与制作精细程度,甚至超过了同墓出土的青瓷。2010年,河北省邺城临漳县北齐曹村窑被认定为北朝铅釉器生产的窑址。考古人员认为,曹村窑址很可能是当时专门为宫廷及贵族阶层烧造高档陶瓷制品的官营窑场。曹村窑址发现了一定数量的青釉、青黄釉的日常使用的釉陶,有碗、盘、杯、瓶、钵、高足盘等13。北朝发现的这些青釉、青黄釉的陶器,大多胎质洁白、质地坚硬、薄胎薄釉、釉色呈淡青色或淡青黄色、釉面明亮光洁,具有玻璃器皿表面的光泽效果。
北齐是釉陶技术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釉陶在陶质、焙烧气氛、烧成工艺、釉彩诸方面出现了新的转变和工艺突破。部分釉陶采用北方的白色高岭土(坩子土)为胎,并出现了用化妆土来美化陶胎的现象。在烧成工艺上,釉陶采用氧化气氛进行焙烧,使白釉的透光性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些工艺技术的转变,较大程度地提高了釉陶胎色的洁白度,为釉彩装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北齐釉陶在釉彩方面有许多变化。在釉彩装饰上突破了单色釉的装饰方式,利用黄绿二种色彩的色釉在陶器的表面进行装饰,开创了釉彩装饰的新风格。有些学者为了区别后来的“唐三彩”釉陶的装饰风格,将这类釉陶暂时称为“北齐二彩”,而北齐二彩的釉彩装饰方式,很可能也是对外来玻璃器皿表面色泽变化效果的模仿。
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出土的三系罐和长颈瓶等器物14,在淡黄色釉上施大量绿色彩釉进行装饰。(图7)有的残器在施绿彩釉的同时还涂以黄色彩釉。河南濮阳北齐李云墓出土的两件米黄釉绿彩四系罐,胎色较白,在光亮的淡黄色薄釉上装饰着六道绿色彩釉15。(图8)山西太原北齐娄叡墓出土的一件水盂16,釉面的光泽晶莹透亮,器物外壁在黄绿色釉面上,施挂着七组黄绿二种色釉相间的装饰条,黄绿两色的视觉效果强烈。河北省磁县讲武城遗址发掘的青釉覆莲罐17,光亮的淡黄色釉面上,还点缀着黄绿二彩相间的装饰条。北齐用黄绿二种色釉来进行釉陶装饰的新方式,在釉陶的表面形成了光怪陆离的色釉变化效果,风格繁丽华美,酷似玻璃器表反光后所特有的色泽与光彩变化,装饰效果极为显著。
(二)装饰工艺
波斯等地外來的金属器,通过锤鍱等工艺手法,使金属器产生凹凸变化的装饰特征。锤鍱是波斯等地区金属加工中常用的工艺手法,是利用金银等材料延展性的特点,用锤打等方式敲击出器物的造型和纹饰。这种装饰工艺对北朝釉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宿白先生指出:“北朝晚期黄釉陶器上的贴花装饰是模仿金银器上的锤鍱花纹。”18
北朝釉陶的装饰工艺较为丰富,北魏洛阳时期,在釉陶碗上就已经出现了采用模印花纹贴附于陶器表面来进行装饰的手段。发展至北齐、北周时期,釉陶器上的装饰手法更为多样,模印贴花、堆塑、刻划等工艺手法,常常相互结合来完成器表的装饰,通过模印贴花、堆塑等工艺手法,增强器物表面装饰的立体感,有的也辅以平面刻划来达到凹凸起伏的变化效果。例如北齐范粹墓出土的黄釉乐舞纹扁壶上的纹饰,皆以印花技法制成,后贴于器表,形成了凸起的浅浮雕效果。这种装饰工艺明显是仿效外来金属器上的锤鍱花纹效果。
北朝釉陶为追求外来金属器繁丽华美的艺术风格,在装饰纹样的布局上,也往往采用分层布局的方式,运用多层次的立体纹样进行布局,产生层次丰富的装饰面貌。例如山西北齐库狄迴洛墓出土的莲花宝相纹尊,器身满贴附着宝相花、覆莲纹、圆片菊花等纹饰,凹凸变化的立体纹饰从器口至器底分为七层进行布局,富有繁密的装饰风格。(图9)北朝釉陶正是通过多种装饰工艺手法的并用,使得器物的表面产生了具有凹凸起伏变化的装饰效果,也达到了类似外来金属器上锤鍱工艺所产生的立体装饰风格。endprint
(三)装饰纹样
北朝釉陶器上的装饰纹样较为丰富,装饰纹样的题材也大多受到外来金属器及玻璃器上图案元素的影响。釉陶上出现的莲瓣纹、宝珠纹、联珠纹、忍冬纹、新月纹等装饰纹样,并不是中国所旧有的,这些纹样常见于外来的金银器和玻璃器上,具有鲜明的外来特征。例如东魏茹茹公主、北齐娄叡、库狄迴洛、徐显秀等墓中都出土有精美的黄釉长柄陶灯(图10)。这类釉陶灯的器型是由灯盏、灯柄和灯座三部分构成。灯盏一般为钵形口,口部常饰有联珠纹。灯盏腹和灯柄上多有贴花装饰,装饰的纹饰有忍冬纹、宝珠纹、月牙纹和联珠纹等。灯座一般为覆钵形,常贴塑着凸起的覆莲纹及联珠纹加以装饰。这些釉陶灯上装饰的忍冬叶、联珠纹、摩尼宝珠、月牙纹等纹样题材,是西域特别是波斯萨珊地区和祆教祭祀中常见的装饰图案。
北朝釉陶上常见用联珠纹辅助主题纹样进行装饰的情况。如安阳北齐范粹墓出土的黄釉扁壶和宁夏固原出土的北魏绿釉陶扁壶19(图11),皆以联珠构成圆框,框内饰有胡人乐舞的场面。这种用联珠纹做外框的构图形式,正是典型的波斯萨珊金银器上常见的纹样构图方式。北魏大同七里村北魏墓群出土的釉陶罐,通体施酱黄釉,颈、肩、腹部皆饰有弦纹,颈肩交接处堆塑着一圈覆莲,肩部则堆塑着桃形、菱形的图案,并且每个图案的内部还施以淡绿色釉,图案的外围再饰以联珠纹进行装饰,犹如金属器镶嵌宝石的效果(图12)。
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夫妇墓20、山西大同南郊北魏墓21、北京西晋华芳墓22分别出土了波斯萨珊王朝流行的椭圆纹玻璃碗和绿色玻璃碗,这些玻璃碗的外壁上有圆(环)形装饰,应是联珠纹的一种变体。北魏洛阳城出土的釉陶碗和北魏洛阳大市遗址出土的釉陶器片23,在胎壁上用白色化妆土分层点绘两圈大小相间的带状联珠纹,之后再通体施釉,形成釉下白彩,极富装饰效果。通过将这类釉陶碗与北朝时期出土的玻璃碗进行对比,从造型和器身上凸起的联珠纹装饰,都可以看到波斯萨珊玻璃器的影响和启发。
总之,在装饰色彩上,北朝釉陶通过黄釉、米黄釉、黄褐釉等单色釉,追求外来金银器或镀金铜器的表面色泽和质地。青釉、青黄釉的单色釉陶和北齐二彩的釉陶,装饰效果繁丽华美,是对外来玻璃器皿的色彩及装饰效果的模仿。在装饰工艺上,北朝釉陶通过模印、贴花、堆塑、刻划等工艺手法,形成了多层次、立体繁复、凹凸变化的装饰效果,是对外来的金银制品锤鍱等工艺手法的借鉴。在装饰纹样上,北朝釉陶借鉴并融合了多种外来装饰题材,呈现出多元丰富的艺术风格。
结语
综上所述,北朝釉陶在造型和装饰两方面借鉴并融合了外来的造型式样、技术手段、工艺方法和风格特点,达到了金属器及玻璃器的艺术效果,形成了多样、繁丽、华美、幻彩的艺术风格,外来金属器及玻璃器对北朝釉陶的艺术风格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正如韦正先生指出的:“北朝晚期虽然出现青瓷和白瓷,但釉陶才是那个时代的陶器工艺的重心所在,釉陶器的高度发展和成熟,是隋唐瓷器取得更高成就的前提。”24北朝釉陶是中国釉陶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时期,它的发展与创新为隋唐时期三彩等釉陶的兴盛打下了基础。
注释:
1韩保全,程林泉,韩国河.西安龙首原汉墓[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232-233.
21965年发现十六国晚期的一件黄绿色低温铅釉的釉陶壶,参见黎瑶渤:“辽宁北票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文物》,1973.3,第4页。2001年在咸阳平陵1号墓发现十六国时期两件酱黑釉陶罐和酱黄釉陶马等釉陶器,见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咸阳平陵十六国墓清理简报”,《文物》2004.8,第4-28页。
3[日]前田正名.平城历史地理学研究[M].李凭,
等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144.
4宿白.太原北齐娄叡墓参观记[J].文物,1983(10):28.
5韩兆民.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夫妇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5(11):12.
6张海燕,等.山西大同七里村北魏墓群发掘简报[J].文物,2006(10):25-49.
7刘俊喜,等.山西大同迎宾大道北魏墓群[J].文物,2006(10):50-71.
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彩版29.
9王竹林.河南偃师两座北魏墓发掘简报[J].考
古,1993(5):414-425.
10张季.河北景县封氏墓群调查记[J].考古通讯,1953(3):30.报告中的黄釉高足盘曾被误认为瓷器。
11王克林.北齐库狄迴洛墓[J].考古学报,1979(3):389.
12河南省博物馆.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2(1):49.
13王建保,张志忠.河北临漳县曹村窑址考察报告[J].华夏考古,2014(1):24-29.
14河南省博物馆.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2(1):49.
15周到.河南濮阳北齐李云墓出士的瓷器和墓志[J].考古,1964(9):482.
16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文物管理委员会.太原市北齐娄叡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3(10):10.
17对于范粹墓出土的白釉绿彩等器物是瓷器还是陶器有诸多争议。根据王建保等学者的研究认为河北省北齐邺城曹村窑址发现的酱釉及青黄釉器物属于陶器范畴,范粹墓出土“白瓷”、“白釉綠彩”器物和讲武城墓葬亦然。见王建保,张志忠,等.河北临漳县曹村窑址考察报告[J].华夏考古,2014(1):29.
18宿白.太原北齐娄叡墓参观记[J].文物,1983(10):24-28.
19马东海.固原出土绿釉乐舞扁壶[J].文物,1988(6):52.
20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宁夏固原博物馆.宁夏固原北周李贤夫妇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5(11):14.
21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馆.大同南郊北魏墓群发掘简报[J].文物,1992(8):10.
22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北京西郊晋王浚妻华芳墓清理简报[J].文物,1962(12):22.
2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汉魏城队.北魏洛阳城内出土的瓷器与釉陶器[J].考古,1991(12):1093.
24韦正.魏晋南北朝考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73.
参考文献:
[1]李知宴.北朝陶瓷研究的新资料[J].文物,1983(10):37-38.
[2]冯先铭.从娄叡墓出土文物谈北齐陶瓷特征[J].文物,1983(10):31-32.
[3]韦正.魏晋南北朝考古[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73.
[4][日]小林仁.北齐铅釉器的定位和意义[J].刘晶晶译,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5):104-110.
[5]张晶.华戎混生开新风——北朝设计艺术研究[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