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在PET/CT检查中的应用
2017-12-07崔玲娟谭贵萍吕巧英宋莎莎
崔玲娟,谭贵萍,吕巧英,宋莎莎
(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烟台 264000)
信息化管理在PET/CT检查中的应用
崔玲娟,谭贵萍,吕巧英,宋莎莎
(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烟台 264000)
PET/CT;信息化;检查流程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数字成像技术及物理学的发展,医院信息化建设应用普遍[1]。PET/CT是由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和计算机体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功能影像和解剖影像的同机融合,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定位准确及解剖结构清楚的特点,是目前影像诊断技术中最为理想的结合,特别是在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分期分级、疗效评价、预后评估、原发灶寻找等方面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发现全身微小的病变,肿瘤诊断准确率高达95%以上[2]。但是PET/CT检查流程繁琐复杂,易增加患者烦躁的情绪,不利于检查的顺利进行。目前医院对PET/CT检查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5年1—3月在山东烟台毓璜顶医院行PET/CT检查的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2例,女性 18例,年龄 20~75岁,平均年龄(42.2±5.9)岁;将 2014年10—12月行 PET/CT检查的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1.5±4.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PET/CT检查流程 患者凭病房医师开具的PET/CT检查单,找到PET/CT检查室,手持一张纸质单经过“登记、预约、注药、等候、检查、出单”6个步骤,患者要更换5个不同的区域,才能最终做完整个PET/CT的检查。
1.2.2 观察组PET/CT检查流程 患者凭病房医师开具的 PET/CT检查单,在 PET/CT检查室登记预约后,通过预约登记系统、注药系统、检查叫号系统、报告系统,最后形成检查报告。
1.2.3 工作流程图 详见图1。
图1 PET/CT检查流程图
1.3 评价指标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分别就应用信息化前后患者的等候时间、药品的利用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应用信息化后患者的平均等候时间缩短了25.6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信息化后药物的利用率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 [n(%)]
3 讨论
3.1 信息化管理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减少患者的烦躁情绪 以往患者要经过6个步骤才能做完整套检查,而这期间许多患者会因为不熟悉流程和房间,经常要往返好几趟,询问好几遍,才能完整地做完整套PET/CT的检查,整个流程下来,极易增加患者的烦躁情绪,增加护患矛盾。而信息化实施后,患者在登记处预约成功后,系统会自动产生信息提示,患者只需根据大屏幕提示,在提示的指引下,顺利完成整套PET/CT的检查,可明显缩短等候时间,减少不必要的走动,使患者情绪稳定。
3.2 实现护患有效沟通,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PET/CT是一项高端检查,其价格昂贵,患者及家属给予期望值高,如未达到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预期,极易产生不良情绪,从而导致纠纷[3]。患者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对PET/CT检查更知之甚少。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患者预约时就进行有效的沟通,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行PET/CT检查的流程、必要性、重要性,并告知相关费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术,热情、主动帮助患者及家属解决问题,让患者产生信任和依赖感,消除不良情绪,较好地执行护士交代的注意事项并配合检查。3.3 自动获取已缴费、未预约患者的信息,改变目前患者被动等待的状态 因为显像剂18F-FDG具有电离辐射,半衰期为109 min;因暂不能购入成品药物,由回旋加速器自行生产显像剂,单日产药量为450 mci(约15人份),药物产出后使用时间越早,药品浪费越少。药品的限制导致检查需预约,而目每天做PET/CT检查的患者数量不定,待预约患者信息获取被动,当有药物剩余时患者未及时预约,患者到达时药物衰变、药量不足,既浪费了药物,又给患者带来不便。而PET/CT检查实现信息化之后,与全院的HIS医疗系统联网,当显像剂有剩余时,可通过电脑预约系统,查看全院需做PET/CT检查的患者,主动联系患者,减少了药品的浪费,也缩短了患者的预约时间。
3.4 将影音模式融入宣教、管理中,有利于健康教育的落实 目前尚未发现采用影音视频播放模式与患者检查流程导引语音相结合进行PET/CT检查流程指导的报道。在候诊区现有文字宣教板基础上增加播放宣教影音视频,实现了视、听、看多效果强化的宣教模式,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另外,在电子呼叫的同时播放患者检查流程导引语音,指导患者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各临床科室现有信息查询机上增加PET/CT检查导引的内容,并对相关科室医护人员集中讲解PET/CT检查的注意事项及信息化检查流程,便于更好地做好患者检查前后的健康教育。
3.5 全程实现了信息化传递,有利于医护患时间的统筹安排 国内部分医院有预约登记程序、技师叫号程序、医师报告程序,但各程序间缺少衔接。目前大多数医院患者信息的传递使用纸质的“检查注射单”,患者信息传递不便,交接环节多。通过信息化后将各系统进行信息化改良并进行系统兼容和共享,实现了PET/CT检查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3.6 自动生成各种统计报表,满足统计管理工作的需要 检查信息化改变了以往手工计算数据的麻烦和易出错的弊端。在注药程序中输入患者身高、体重,自动计算患者的药量,精准简单。改变了现有人工统计状态,保证统计数据精准,适应绩效管理。
4 小结
PET/CT检查流程实现信息化管理能有效避免药品浪费、节源降耗、方便患者,使医护人员少跑腿、少交接、少出错、少接触射线,自动生成各种统计报表,为绩效管理提供依据,并实现检查人性化,适应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可以在医院影像科室推广。
[1]巩玉秀.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促进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J].中国数字医学,2009,4(5):11-12.
[2]潘中允.PET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4-196.
[3]石涛,李浴,李卓纯.PET/CT中心的护理风险管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3):160-161.
R47
B
1009-8399(2017)06-0072-03
2016-05-05
崔玲娟(1984—),女,主管护师,硕士,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谭桂萍(1973—),女,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护理管理工作。
(本文编辑:龚礼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