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从改进教学设计做起
2017-12-07甘肃华亭一中甘肃华亭744100
刘 蕊(甘肃华亭一中,甘肃华亭 744100)
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从改进教学设计做起
刘 蕊(甘肃华亭一中,甘肃华亭 744100)
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必须从改进教学设计做起:教学目标设计要从三维目标转向核心素养;教学过程设计要从知识核心转向素养核心;教学情境设计要从知识引领转向素养引领。
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设计;过程设计;情境设计
教学设计之于课堂如同建筑设计之于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但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学设计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归结起来是没有树立学科意识,没有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思想政治课要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发挥育人功能,首先要从改进教学设计做起。
一、教学目标设计: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
准确设计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核心素养是一个多维度的建构,是知识、方法、能力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用核心素养梳理培育目标,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偏失。在三维目标基础上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并不否定三维目标,而是对三维目标的深化和发展,是知识、方法、能力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三维目标提升到核心素养的高度,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其中。
1.基于课标(学科核心素养),确定课时目标方向。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是确立课时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正确解读课程标准中本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正确理解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及分类目标,然后再对照“内容标准”中本框的“内容目标”,才能设计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助益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2.基于学情,准确定位学习目标。学情是确立教学目标的实践依据,要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就必须掌握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心理状态等学情。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才是最好的教学目标。[1]
3.科学规范叙写教学目标。一要转变行为主体,把实现目标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变“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为“学生学会……”“学生能够……”“学生发现……”;二要选择恰当的行为动词,避免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不可观察、不可测量的行为动词;三要设定具体的行为条件,如独立完成还是合作完成,用多少时间完成,借助于什么手段完成等;四要规定具体的行为标准,如“准确记忆”“完整表述”等。在叙写格式上,不能割裂三维目标的内在联系,机械地按照三个方面叙写,应该将三个维度体现或渗透在目标叙写中,逐条叙写或综合为一个段落均可。[2]
例如,笔者在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时,将知识、方法、能力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为一体,设计了如下有助于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能够知道生活中出现思想道德冲突的原因。
(2)在教师点拨引导下,学生通过分析案例、阅读教材,能够知道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内涵;通过观看视频、合作探究、阅读教材,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完整表述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3)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作为青年学生应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二、教学过程设计:从知识核心到素养核心
教育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韩震指出:新修订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结构的设计上,把“内容标准”与“社会活动”整合起来,一方面使知识性内容的教学通过活动来实施,另一方面使活动设计承载知识性内容的教学,并使学生的素养通过“社会活动”加以可操作的测评,力求“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设计内容化”。[3]可见,要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过程设计必须从知识核心转向素养核心,通过情境创设、案例选用、问题设计以及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
下面是笔者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生活中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学生知道出现道德冲突的原因展示目标情境创设阅读学习目标结合以上视频及两个案例,思考并回答问题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09页内容,标注关键词观看视频,分小组合作探究相关问题,列出发言提纲让学生胸有目标学生能认识到: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就要加强“两个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学生知道“两个修养”的内涵播放“寻找最美孝心少年”与“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的视频,展示问题,提出要求;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实施目标合作探究学生能全面正确理解“两个修养”的关系自主探究根据自身实际,独立思考并发言课堂小结学生自我感悟:作为当代中学生,要增强自觉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的能力,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学生能脱离课本说出本节课主要知识点80%学生能用5分钟时间正确完成检测题达标测评展示问题: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加强“两个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点评、总结学生发言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点评学生回答,讲解共性问题,说明高考的考查方式及要求尝试回忆、构建本课知识框架积极思考,完成检测题,体会做题的基本方法搜集古今中外阐述“两个修养”关系的名言及践行(违背)二者关系的事例各一课后作业教师活动播放“大学生为救落水儿童溺亡,而被救儿童家长则称其是自己掉进水里”的视频,然后根据学生回答,导入新课展示、说明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两个案例(见课件),并提出问题:面对“两难选择”我们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引导、点评学生回答设问检测,强调关键点提出要求:①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分工协作,集思广益;②各组汇总、整理出本组最满意的名言、事例在课堂与其他小组交流;③各组选出一位同学在课堂谈这些名言、事例对自己的启迪(教训)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两个修养”的关系;明白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的重要性并自觉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能运用所学观点分析实际问题
笔者认为,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当简约而不简单,越是简约,往往越是精准。高效课堂需要有环节清晰、简约适用的教学过程设计,包括清晰明确的教学思路,简洁明快的教学流程,主次分明的教学内容,确保实效的教学活动,洗尽铅华的教学素材,言简意赅的教学语言。其流程一般包括:导入新课—展示目标—实施目标—达标测评—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基本环节。
三、教学情境设计:从知识引领到素养引领
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对情感的体验,都是围绕教学情境展开的。传统的教学情境设计往往以知识的落实为目标和依据,制约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情境设计要从知识引领转向素养引领,以提升学科素养作为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结合传统教学情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学情境的创设和使用应当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依据教学内容,聚焦核心素养。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服务于教学内容,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育人目标;要考虑选取的教学素材与教材观点的适切性,防止举例说不清道理。
2.拓宽选取渠道,丰富情境形式。一要从教材、教参中获取情境素材,进行加工制作,突出情境的权威性;二要从新闻、报刊中选取情境素材,突出情境的时效性,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三要从学生身边选取情境素材,这类情境更具有说服力,更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四要善于创设课堂生成性情境,这类情境使用得当能够变“节外生枝”为意外收获。
3.深度挖掘素材,提高利用实效。素材如何选择很重要,如何使用更重要。对所选素材要深入挖掘,充分利用,让所选素材完整展示,充分展开;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以这些素材为载体感悟相关知识,体验相应情感,力求让素材发挥最大效用。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素材的选用要去粗取精,洗尽铅华。提倡一个素材反复使用,一个情境贯穿始终,在情境的不断推进中自然地呈现问题,不知不觉地完成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素养。
例如,教学“国家财政”时,笔者就地取材,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现在就读的是一所崭新的现代化学校(两年前才投入使用的整体迁建的新学校),占地面积230亩,投入资金2.5亿元人民币,设施齐全,宽敞明亮,环境优雅。请问,这2.5亿元资金从何而来?对“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的教学,笔者的设计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直接享受到的财政作用的事例。学生发言时,教师适时引导,不难列举出以下事例:义务教育免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早餐供应;普通高中贫困生政府救助;保障房建设;农村医疗改革;精准扶贫……
使用这种本土的与学生直接有关的“接地气”的教学素材,才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财政的温暖,才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真正实现育人目标。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可以弥补知识的不足,而知识永远弥补不了道德不足的缺憾。”作为政治课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学科意识,充分发挥本学科的德育功能,不断改进教学设计,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着力培育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中国公民。
[1]李仁华.例谈教学目标的续写[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2):42.
[2]马英.教学目标叙写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9):20-24.
[3]韩震.核心素养与活动型课程——从本轮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看德育课程的发展趋势[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