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用犊牛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
2017-12-07付太银付桂月张爱东李秋云张丽华
文/付太银 付桂月 张爱东 李秋云 张丽华
乳用犊牛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
文/付太银1付桂月2张爱东3李秋云1张丽华1
(1 临清市畜牧兽医局;2 临清市农业局;3 临清市大辛庄办事处中学)
对于哺乳犊牛而言,呼吸系统疾病是仅次于腹泻的第二大风险因素,危害严重,影响深远。采取改善饲养管理及通风条件等预防措施,往往比药物治疗更为重要。加强日常巡查,定期进行群体评分,对于减少发病率,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群体健康水平具有十分有益的作用。
犊牛;呼吸系统;疾病;评分
呼吸系统疾病是引起哺乳犊牛发病甚至死亡的第二个主要原因(腹泻第一),严重损害犊牛的健康和福利,给牧场的经营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患呼吸系统疾病的后备母牛成年后,其生产性能也会表现不佳。据美国农业部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美国18.1%的哺乳犊牛会感染呼吸系统疾病,16.4%的哺乳犊牛会因呼吸系统疾病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
1 发病原因
1.1 被动免疫状态
犊牛出生后,因初乳质量差或受到污染,初乳饲喂量不足、饲喂不及时等原因,造成犊牛被动免疫水平低下或失败,自身缺乏足够的抗病能力。
1.2 空气质量
犊牛舍过度封闭、通风换气不良,有害气体(如氨气)浓度高、异味大,空气中的灰尘和微生物(真菌孢子、病毒、细菌)含量过高,造成微生物在呼吸道组织增殖,对犊牛呼吸道产生刺激,引起炎症反应。
1.3 管理因素
犊牛过早的混群,单个圈舍中的犊牛群体数量过大,空间拥挤,群体内个体间年龄差距过大(超过2 个月)。营养供给不足,环境温度低,圈舍地面湿冷,舍内环境温湿度波动明显,没有采取必要的防寒保暖措施,运输也会对犊牛造成应激。
1.4 决定性因素
犊牛易感染的各种病原体,如巴氏杆菌、曼氏杆菌、牛支原体等,均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2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
诊断延误可能导致抗生素长期使用、复发率高,发展成难治性的后遗症,如慢性肺损伤、肺脓肿、耳部感染和地方性呼吸系统疾病流行。
常用来诊断犊牛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眼鼻分泌物、呼吸异常、肺部听诊等。美国威斯康星大学McGuirk等开发出一个包括直肠温度、咳嗽、鼻分泌物、眼分泌物或耳朵状态等4 个临床指标在内的标准化评分系统,4 项指标评分之和达到5 分或更高,就表明犊牛呼吸系统已经受到感染,需要进行治疗。这个评分系统可以作为呼吸系统疾病的筛选工具,每周2 次对哺乳犊牛进行识别,以利于早期及时发现病犊(表1)。加以有效的治疗方案,该评分系统将会有助于减少断奶后犊牛肺炎、慢性肺炎和中耳炎的发生。
3 预防
3.1 做好初乳饲喂
为了确保犊牛能够获得足够的被动免疫能力,初乳饲喂要遵循“质量、数量、速度、卫生”四条原则,即所用初乳lgG含量不得低于50 mg/mL;犊牛最少要摄入100 g的lgG,理想值为150 g;犊牛出生后,要尽可能快的饲喂初乳,以1~2 h内为宜;初乳收集、处理时要采取适当的卫生措施,减少可能引发犊牛疾病的细菌污染,同时,初乳收集后不能立即使用,需要进行冷藏或冷冻处理。饲喂初乳6 h~7 天,要通过测定群体(最少12 头)的血清lgG浓度,评估初乳饲喂效果,80%达到10 mg/mL为合格,如果达到15 mg/mL甚至更高,表明效果更佳。
有人认为饲喂混合初乳会提高犊牛的免疫能力,但将不同来源的初乳进行混合,所含的病原体也会随之混合,除非能够做到对混合初乳进行严格的巴氏杀菌。
尽量不要饲喂含有抗生素残留的弃奶。此外,对常乳进行巴氏杀菌,也能显著改善犊牛健康状况,显著降低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
犊牛出生后要尽快从产房转移出来,哺乳早期实行单头圈养,避免犊牛之间发生口鼻间的接触,圈栏之间用结实的面板隔开。要确保每头犊牛所需的圈舍面积,理想情况下每头犊牛需要达到3 m2。
表1 犊牛呼吸系统疾病标准化评分系统
3.2 改善圈舍环境,加强卫生管理
根据季节和具体天气情况,做好犊牛圈舍通风换气,但要避免产生冷的气流直吹犊牛身体,特别是在寒冷季节。犊牛在寒冷的新鲜空气中也比在通风不良或通风良好但暖和的封闭环境中要好。
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对降低疾病发病率十分重要。圈舍要定期清扫和消毒。确保垫料不会产生尘埃,所用消毒剂刺激性要小,比如有机酸类(枸椽酸),对人畜没有不利影响,环境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
营养要充足,寒冷季节要增加日常营养供给,包括液体饲料(牛奶或代乳品)和固体饲料(开口料),提供随时可用的清洁饮水。
寒冷季节要采取防寒保暖措施,使用麦秸等制作卧床,让犊牛可以舒适的休息,或者同时使用犊牛马甲,必要时增加外源性供热设施。
3.3 坚持日常巡查
犊牛呼吸系统疾病标准化评分系统并不能完全代替每天的日常巡查管理。加强犊牛饲喂管理人员关于呼吸系统疾病知识的培训学习,熟悉掌握其临床症状、评价方法和判定标准,合理安排牛群巡查时间,确保能观察、照顾到每一头犊牛,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向兽医人员报告。
3.4 免疫接种
感染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抗生素药物作用不大,受威胁的奶牛场可以采取免疫接种的方法进行预防。随着国内研发的进步和国外相关产品的引入,未来会有更多的疫苗产品可选、可用。
3.5 严格执行生物安全制度
尽量做到封闭生产、自繁自育,慎重购进外来牛只。禁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入生产区,避免外购牛只以及对不同来源的犊牛进行混群。进入生产区要穿戴干净的外套、鞋子以及手套等。本场职工要定期清洗外套,并且不得对外开展技术服务,不得进入其它养殖场。外来参观者参观牧场布局、学习管理时,不要让其进入犊牛饲养区域,直接接触犊牛,禁止外来车辆进入生产区。
4 治疗
一旦犊牛表现出明显的临床信号,就需要采取适当的抗生素疗法,同时需要改善饲养管理。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对病毒感染不起作用,而是直接作用于原发或继发的细菌感染。发现临床信号后立即进行治疗最为有效,当疾病发展到后期时,药物治疗很容易失败。
目前很多抗生素都有很好的效果,但主要采用的是处方药,包括四环素、氟苯尼考、头孢噻呋、土拉霉素、恩诺沙星。非甾体抗炎药的补充治疗也是有益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肺实变。治疗方案应该由兽医做出,如果有可能,可参考药敏试验。
推荐方案:土霉素注射液(20%),10 mL/100 kg体重,3 天1次;美洛昔康注射液(20 mg/mL),2.5 mL/100 kg体重,3 天1 次。C
[1] Peek S M. Timely diagnosis of dairy calf respiratory disease using a standardized scoring system. Animal Health Research Reviews,2014,15(2):145-147.
付太银(1973-),男,山东临清人,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2017-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