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声音
2017-12-07
前沿·声音
唯有改革创新才能破解教育难题
校名牛了,高校就牛起来了吗
杨三喜
一所大学的校名就是它的招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早已和学校的办学理念、治学风格紧密融合在一起。更改校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对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理念形成割裂。
据媒体统计,近日来,四川、广西、云南等多地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公示申报升格、更名和转设的高校名单,20多所高校加入改名大军。例如,成都学院申请恢复曾用名成都大学,钦州学院申请更名为北部湾大学。
高校改名潮几乎每年都会涌现一次,据统计,过去20多年中,在2000多所公办高校中,有将近一半高校改过名字。专科升格为本科,“学院”改名为“大学”,把校名中的“农业”“煤炭”“铁路”“地质”等字眼去掉,改名“科技”“理工”等,总之是向层次更高、地域范围更大、学科门类更广、类型更强的方向来改。“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经验,至少在中国高校中不适用。
成功改名,可以提高学校知名度,让学校以及师生更有面子,还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投入,吸引优质的生源,是一件名利双收的事情。不过,改名也有改名的烦恼,比如泸州医学院更名的历程就一波三折。也并不是所有的改名,都能够得到校友以及社会的认同,这次四川理工学院拟更名为四川科技大学,就有校友认为,“应该留下‘理工’,换成‘科技’感觉从没上过这个学校。”还有人质疑,“理工”改成“科技”之后,该校“厚德达理,励志勤工”的校训是不是也要改?当然,更不是所有的改名效果都是积极的,有些学校几经周折改名之后,得不偿失,影响力反而变弱了,甚至有的不得不改回来。
一所大学的校名就是它的招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早已和学校的办学理念、治学风格紧密融合在一起。更改校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使学校与其办学历史和办学理念形成割裂。按照有关规定,学院更名为大学,要满足“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在学科与专业方面,应拥有3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每个主要学科门类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均不低于学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总数的15%”等要求。对于一些专业特色比较鲜明的高校来说,这意味着要增设学科和专业,扩大招生规模,进而有可能导致办学定展时也强调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进入普及阶段,内涵式发展才是未来发展方向。对高校的管理和评价,将变成分类管理、分类评价,以引导高校明确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
2017.11.1
【舆情回放】 近日,四川、广西、云南等多地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公示申报升格、更名和转设的高校名单,20多所高校加入改名大军。例如,成都学院申请恢复曾用名成都大学,钦州学院申请更名为北部湾大学。
【网络舆情】
广西日报: 中国自近代有大学以来,在百余年时间里,学校改名现象其实一直没有断绝过。毕竟时代在不断向前,大学也在不断发展,改名也是顺应发展的一种必然。
胶东在线:“学院”更名“大学”,草鸡变不成凤凰。只要踏实做事,不搞花架子,按高校的规律办事,大学叫什么名,真的无关紧要。
上海金融报 :高校更名,如今越来越频繁。但即便是“学院升格为大学”这样所谓的“硬道理”,其实也并非一定要更名。许多“学院”之名早已耳熟能详甚至如雷贯耳,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
【决策点睛】 对于大学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补齐教育质量这块短板,应将更多精力放到如何激发教师学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去。实践证明,改革创新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由之路,只有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创新举措,才能破解各类教育难题,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