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支部活动引擎“内源扶贫”
——关于在贫困村开展“双扶一联”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探索和思考

2017-12-07王承忠

老区建设 2017年19期
关键词:贫困村情怀贫困户

□ 王承忠

让支部活动引擎“内源扶贫”
——关于在贫困村开展“双扶一联”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探索和思考

□ 王承忠

党支部走进贫困村进行志愿活动

江西省脱贫攻坚第五督察组临时党支部于2017年5月23日进驻抚州市开展督察以来,牢记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带着党性、带着责任、带着政策、带着感情搞督察,认真履行抓党建、促脱贫的使命,既在支部内扎实开展富有内涵的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又在督察实践中,探索联合受察地基层党组织开展“双扶一联”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初步有效破解了“内源扶贫”的难题。

在贫困村开展帮扶送温暖活动

所谓“双扶一联”,就是开展“扶志、扶智”教育与培训。第一个扶志,是志气的志。第二个扶智,是智慧的智;所谓“一联”,即引导党员致富能手与贫困户建立产业技能帮带和利益联结机制。我们督查组临时党支部在贫困村开展“双扶一联”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源扶贫”重要思想的一次积极探索,是引导、联合基层党组织对贫困户有效开展“扶志”等方面教育的一次积极探索,是帮助受察地进一步落实和巩固提高产业扶贫措施的一次积极探索,是着力发挥共产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先锋模范作用的一次积极探索,是引导、联合基层党组织落实加强党的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的一次积极探索。

如何在贫困村开展好“双扶一联”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把党的基层组织、党员干部与帮扶干部的积极作用及贫困户内在的脱贫斗志都激发起来,笔者有以下三点粗浅思考:

一、要不忘初心:党的基层组织要在脱贫攻坚战中切实找准定位、提高站位、尽责到位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下级组织必须坚决执行上级组织的决定”。2017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标志性指标和庄严承诺,更是我们党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夙愿。目前全党上下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下已经形成了合力扶贫、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由于贫困群众主要在基层,散布在基层、生活在基层,作为党和人民群众“桥梁和纽带”的党的基层组织更要强化自己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可是,在实际工作中,也正由于“基层组织”的“基层”性,仍然有极少数基层党组织及身处其中的党员干部,“党的意识”不够强,“政治站位”不够高,“扶贫履责”不够力,极个别仍处在一种“上面推一推,他才动一动”,“你主动发力,他被动应付”的状态。这是必须引起我们基层党组织警惕和注意克服的。

作为基层党组织,首先一定要增强“党的意识”,在党听党话,在党知党心,在党分党忧。当前,党中央和省、市、县委对扶贫工作任务重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最主要的“党话、党心、党事”,就是要抓好加强党的建设这条“主线”和促进脱贫攻坚这项“要务”;其次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从“我是谁、为了谁”的党的源头深处和党的初衷立场上去观察和体会当前正在打的脱贫攻坚战,正是“不忘初心”之举,正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最大的“政治”;再次一定要尽责到位。既然脱贫攻坚是党心是党事,是初心是政治,就一定要对自己“千斤担子压在肩,脱贫攻坚排在前”的重要方位、独特角色和直接责任有清醒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处在“前沿阵地、滩头阵地”的重要位置;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脱贫攻坚任务中面临的无可回旋性、不可推脱性和直接性、落实性、复杂性、艰巨性和可创造性等特点;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这场攻坚战中必须发挥出冲在一线的、不可替代的、不可小嘘的“先锋队”、“调查队”、“突击队”、“尖刀连”、“战斗堡垒”和“永不走的工作队”的独特角色和作用。只有认识到位了,基层党组织才能在扶贫济困这场艰巨的攻坚战中,做心中有数的“明白人”,做积极主动的“推动者”,做善于学习的“政策通”,做精准帮扶的“贴心人”。当前,我省成立了省脱贫攻坚督察组党支部,目的就是到贫困村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暨开展“双扶一联”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联合受察地的基层党组织一起来听党话、跟党走、分党忧,一起来进一步增强党的意识,一起来在脱贫攻坚战中找准定位、提高站位、尽责到位。

二、要奋起本心:贫困群众自身要懂得听党话跟党走,自觉拔掉自己内心深处的“穷根”

有道是:“穷富不生根”,“树从根发,人从心发”,“不怕人穷就怕志短,不怕人老就怕心老”;注重“内源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重要方面。总书记深刻指出:“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的明天。”习总书记还教导我们:“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智和志就是内力、内因。”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就讲“弱鸟先飞”,就是说贫困地区、贫困群众首先要有“飞”的意识和“先飞”的行动。没有内在动力,仅靠外部帮扶,帮扶再多,你不愿意“飞”,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一定程度上看,解决精神匮乏问题有时的确比解决物质匮乏更难。现在,一些地方出现干部作用发挥有余、群众作用发

挥不足现象,“干部干,群众看”、“干部着急,群众不急”。一些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对此,一定要内、外因“双管齐下”去努力解决。一方面,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外因,不能知难而退,而要迎难而上。当前,我省开展“双扶一联”主题教育活动,就是为了在破解“内源扶贫”难题中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其实,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当中,根本没有脱贫致富主观愿望的应该还是极少数,因此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始终要积极作为、有所作为,通过引导培育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通过采用生产奖补等方式改变、改进简单给钱、给物等工作方法,把贫困户这一壶壶“冷水”升温,再进一步使之“温水加热才沸腾”,从而有效地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另一方面,作为贫困户家庭及其成员的内因,一定要懂得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赤子初心、大爱丹心和拳拳苦心。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二十四史以来,有哪朝哪代如此这般真心真意、真实真切地关心帮助过困难群众,只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共产党。贫困群众一定要懂得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积极行动起来,争取早日摘掉贫困帽子。一定要懂得“有志气穷不久,没志气穷万年”,“外面摁进摁不进三寸,里面通出通到千里万里”,“靠兄靠妹,不如靠自己的手心手背”的朴素道理。“戴着穷帽不光彩,摘掉穷帽才光荣”。作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贫困群众,固然仍然“贫有百样,困有千种”,但是这样贫、那种困,贫困群众的“精神”不能贫,思想不能困!只要贫困群众还能够动手动脚,只要贫困群众还有点劳动能力,一定要懂得珍惜党的关爱关怀,懂得珍惜干部帮扶的良机,懂得自我戒除灰心、懒心,唤醒自心,奋起本心,振起雄心,抓紧在乡亲党员致富能手心贴心、手把手的帮教下,努力学会一至两门生产创收技能,从而逐步改变自己的思想和精神面貌,最终彻底拔掉“穷根”。

当然,学习生产致富技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这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都急不得,但也等不得,懒不得。首先,作为传授帮带的一方,急不得,贫困户有的年龄大了,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接受能力、学习能力不强,要耐心细致有爱心地对贫困户开展培训;其次,作为贫困户这一方,也急不得,更等不得,懒不得。要怀着感恩之心用心学,要切切实实认真学,要勤勤恳恳努力学,一次不行两次,两回不行三回。当然,可能有些贫困户,还存在迷信思想,认为自己的贫穷是自己命苦,是上帝、神灵、命运决定的。虽然唯物主义者不相信上帝和神灵。如果说有上帝、神灵,那么自己的内心就是自己的上帝和神灵;怎么改变命运,靠立志改变命运,靠学习改变命运,靠勤劳改变命运,靠道德修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懂得如何做人去改变命运。总之一句话: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政府永远是帮而不是包”,“草无心不发芽,人无心不发达”,愿贫困户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觉醒内心,奋起本心,振起雄心去摆脱贫穷,去战胜命运!

三、要十分用心:驻村帮扶干部要真正带着感情“贴着帮”,做有情怀的干部,把一户一策、精准扶贫的政策要求落到实处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总书记号召全党同志“要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在扶贫济困的光荣事业中,正是基层党组织、“第一书记”和广大帮扶干部播洒爱民情怀的生动实践平台。

但是,在帮扶实际过程中,总能发现和感到仍有极少数同志,不懂得珍惜把握这样的工作平台和机会,不懂得珍惜和把握好这段不可多得的“生命线段”,精神和工作状态不佳。有的人虽到了岗,心神情感还“搁浅”在原单位和来路上;有的误认为自己长驻村,在单位已被边缘化;有的一心总想干大事,小瞧驻村帮扶是小事;有的组织安排没办法,消极应付不用心;有的成长过程一路顺风顺水,下到乡村不适应、感到环境艰苦生活清苦;有的对贫困群众没有感情,了解情况不深入,帮扶举措不扎实,没能设身处“户”贴着帮;有的远离单位监督远,下到基层打几个转就往家里跑;有的满足于送点钱送点物,停留在表象和较浅层次的帮扶;有的对扶贫政策的学习和掌握不够,帮扶工作效率不高等等。之所以存在以上种种问题,之所以还有这样那样点到和没有点到的不足,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归根结底就是一条:还没能真正怀抱着对人民群众包括贫困群众的“赤子之心 ”。对此,我想和“第一书记”和广大帮扶干部交流我的几点肤浅感受,与大家共勉:

第一,“干部最要是情怀”,当干部就要当个有情怀、对人民群众有真情的干部。所谓情怀,指的是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笔者这里指的干部的情怀,就是跳出了一己之私的、能为他人、为集体、为民众、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着想的情志、心怀、抱负、理想、信念,态度,就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情怀是为民宗旨、是好作风、是担当、是毅力、是品德、是节操、是能力的源头。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与对党的感情是完全一致的。一个对人民群众没有深情的党员和干部,对党也必然没有真情,如果说有,那也只是、必定是对党的虚情假意。有情怀的干部,在他的人生生涯中,不一定能当上级别多高的官,不一定能处在什么重要的岗位,但不管在哪个层面上,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一定会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发生被他所熟悉的人群、被人民群众称道、称扬、称颂的故事。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其中有一段经典的段落:“古者富贵而名摩灭者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干部当中,只有对人民怀着深挚情怀的人,才可能成为“倜傥非常之人”,才可能被他历经过或之后的历史称道、称扬或称颂。只有这样的人,才是温暖人心、温润万物的,才是有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中华民族深厚蕴籍、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了无数至今仍让人们感受得到思想亮度和情怀温度的璀璨群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部党的历史,本质上更是富有人民情怀者的凝聚史、鉴别史和奋斗史。当今,党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就是这个时代最具有深挚人民情怀的卓越代表。在谋划和推进“四个全面”、领导着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可谓是“事多如山”、“挑战如山”的日理万机的日子里,总书记始终不忘困难群众,仅就扶贫这件事,作了多少思考,开了多少会,讲了多少话,走了多少地方,提了多少要求。 “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习近平总书记朴素自然、从心灵深处流淌而出的那种对人民群众、对困难群众的深情牵挂、深挚情怀,使全党受教育,让全民都动容!当然,在这里需要强调说明的是,并不是一谈到情怀只有高大上才能做到,普通党员、普通干部、普通群众也能做到。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能够以实际行动引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基层党员干部,就是有觉悟、有担当和具有一定程度的情怀的干部,,对于这样的基层党员干部,组织上就要旗帜鲜明地表扬,也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其发展的扶贫产业给予适当的支持。

第二,当下干着的扶贫工作,真是一项“采着阳气、接着地气、通着民气”带着温暖的、有情有义的、有滋有味的工作。所谓“采阳气”,就是这项工作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总书记深情牵念、谆谆嘱咐和亲自挂帅推动的,是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的,是全党全社会合力共促的,是深得党心民心的,干着这样的工作真是充满阳光的、带着温暖的、十分高尚的、舒心畅怀的工作;所谓接地气、通民气自不待说,这既为帮扶干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又能切实增强帮扶干部了解基层、了解群众、了解实际,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这是干部成长的“必修课”。在做着扶贫工作,在帮扶着贫困户的同时,扶贫工作的实践客观上也在“反哺”着扶贫干部,它在悄无声息地培育着帮扶干部的情怀,增强着帮扶干部的能力,提高着帮扶干部的素质。

第三,“凡事必作于细,必作于实”,脱贫攻坚工作更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作于细、成于实。踏上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就意味着要真抓实干。不真干苦干实干,半点扶贫工作的边都粘不上。扶贫工作的高度政治性,需要帮扶干部真干。扶贫工作不是对贫困群众的简单的、浅层次的同情和恻隐,而是党的初心夙愿,是帮扶干部受组织、受党的派遣、是代表党在践行诺言,容不得帮扶干部不认真;其次扶贫政策多维性、配套性、业务性、需要帮扶干部加强学习,苦练硬功,以不断提高做好扶贫工作的政治、业务水平;第三,扶贫工作的高度复杂性、实践性、精准性,需要帮扶干部深入深入再深入,需要帮扶干部反复多次深入到贫困地区和贫困户中去“望闻问切研”, 切实深入了解贫困地区的实际和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了解他们的所贫所苦、所痛所痒、所思所盼、所有所无、所长所短。脱贫攻坚战之所以叫“战”,从大的方面讲,是当前既定之战、时代之战和小康决战;从小的方面讲,就是乡乡村村的阵地战、堡垒战和麻雀战。帮扶干部真要像当年走上战场前的心里一样,思想高度集中起来、心智充分调动起来、全身心投入进来;真要像当年苏区干部那样,丢掉架子、扑下身子,迈开步子,反复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既要重点走访困难群众,还要注意遍访群众,全面、精准摸清贫困的底数;真要发扬当年的“井冈山精神”,在基层情况千差万别、贫困情形百种千样、扶贫政策多类配套、帮扶要求精准滴灌当中,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创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要下一番学习的真功夫、苦功夫,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战略思想和系列重要指示,要认真学习消化掌握各项扶贫政策,以备好脱贫攻坚的“行动指南”和“攻坚利器”;要下一番调查研究的深功夫,实功夫,做到全面熟悉掌握当地的资源禀赋,准确掌握当地的产业优势及利弊条件,做到不让一户贫困户遗落,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以备好脱贫攻坚的“作战图”;要下一番“对标”各项扶贫政策的要求、“对接”各地各村各户各人的实际,下一番“结合”、“瞄准”、“绣花”和创新的活功夫、准功夫、细功夫,努力朝着使贫困户真脱贫、巩固脱贫、可持续脱贫的目标,用心、用情、用力地想办法,拿举措,努力在帮扶工作中找准结合点、切入点、实效点,使脱贫攻坚战,枪枪打在“靶眼”上,招招使出“劲道”来,次次“战术”夺胜利。

在2017年9月13日刚刚结束的全省扶贫和移民办主任及驻村第一书记座谈会上,中共江西省委姚增科副书记说得好:“千苦万苦,看看困难群众过的啥日子我们就不觉得苦”,“千难万难,把贫困群众真脱贫当成一回事就不难”,“千好万好,让困难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才是真的好”。如果说精准识别是做好扶贫工作的“第一粒扣子”,那么,贫困村的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和驻村帮扶干部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对贫困群众的感情,掌握扶贫政策和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开展帮扶工作的作风,则是贯串扶贫始终的“一道道扣子”。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帮扶过程就一定会别别扭扭;反之,帮扶过程自会排难而进,渐入佳境。“人生无草稿,扶贫忌虚行”。“有为才有力,有为才有效,有为才有价,有为才有位”,在这场特别的脱贫攻坚战面前,让扶贫干部树立起特别讲政治、特别讲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守纪律、特别能战斗的当代扶贫人的新形象、好形象,用扶贫干部特有的热情、激情和深情,带着党性不忘初心地干,带着责任敬慎务实地干,带着政策清楚“对标”地干,带着真情精准有效地干,如此,就一定没有干不好的扶贫工作;如此就任凭你怎么检查、督察、验收,我自心安、我自坦然。

“扯到藤藤叶叶动”,“千招万招,抓住扶贫脱贫致富的牛鼻子才是好招”。“双扶一联”就是这样一根“藤子”,扯到这根“藤子”,可以让最基层的党组织动起来,让党员致富能手动起来,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动起来,让驻村帮扶干部及当地普通党员干部动起来,让产业帮扶动起来,让相关职能部门动起来。究竟能不能动起来,动得好不好,究竟能不能久久见功,全靠大家的积极配合与共同努力。

王承忠,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选派省脱贫攻坚第五督察组成员。

■责任编辑:邵猷芬

猜你喜欢

贫困村情怀贫困户
章太炎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贫困村变身“客栈村”——勐腊县勐伴镇河边村的脱贫印记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少女情怀总是诗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