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同步小康路上不留一户不漏一人
2017-12-07新余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邹国林
□新余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 邹国林
确保同步小康路上不留一户不漏一人
□新余市扶贫和移民办主任 邹国林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在全国上下展开了一场宏伟壮观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对全国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科学目标和总体部署,要求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新余作为一个地级小市,不以市小而志小,不以人少而无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要求,不断地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小康路上不留一户、不漏一人。
一、基础夯实,解决脱真贫的问题
今年以来,新余严格按照“七清四严”及综合衡量“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对全市贫困人口进行多轮核查甄别清洗工作,并严格按照“两公示一公告”程序进行张榜公布。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857户21770人,贫困人口规模保持相对稳定,贫困人口识别、扶持和退出的档案资料更齐全,程序更规范。下一步,我们将不断进行“回头看”,做实做细做好精准识别、精准退出的各项工作,坚决防止“假贫被扶贫”、“真贫未扶贫”、“真贫被脱贫”现象。
二、帮扶扎实,解决谁扶贫的问题
全市419个单位、所有在职6511名领导干部、4048名“两代表一委员”、24个商会(协会)近1200家民营企业与贫困对象结对帮扶,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实现了对贫困户帮扶工作的全覆盖。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已累计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工作要求,定实帮扶措施计划,使贫困户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尤其是指导所帮扶村推进光伏电站建设,确保按时完成建站目标任务。“两代表一委员”将岗位优势、职业优势、专业特长转化为扶贫力量,成为新余市脱贫攻坚的一支生力军。新余乡镇商会的优势得到充分激发,水北、下村、罗坊、水西、珠珊、九龙山等商会和非公经济企业,大力开展“六个一”行动,打造一批产业,帮扶贫困村、民族村至少发展一个产业,实现可持续脱贫;解决一批就业,吸纳或推荐贫困人口到企业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组建一批专业合作社,引导带动贫困户加大专业合作社组织,入股分红,实现互利共赢;搭建一个扶贫慈善活动平台,开展捐款捐物,今年以来累计捐款600余万元,用于捐资助学、扶济失弱失能人员;解决一批扶贫资金和培训一批有技术懂经营的农民,涌现了水北商会邹细保等一批代表(委员)积极扶贫济困先进事迹。
三、政策落实,解决补短板的问题
今年以来,特别是整改工作开展以来,新余各级大力推进扶贫政策措施落实,成效明显。在安居扶贫上,各县(区)全面开展了贫困户住房安全鉴定,1373户贫困户(C级、D级)危房维修和改造正按计划推进。在教育扶贫上,全面落实了教育奖、免、补、助、贷等扶助政策,补发了2015年至2017年春季各项教育补助金,贫困户幼儿学前教育补助按照省定标准补发到位。在健康扶贫上,今年年初全市筹资4000多万元为409个行政村建设1所“晓康诊所”,目前已建成352所,其余57所年底建成,让40多万农村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在设施扶贫上,2016年以来,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全市共投入46006.5万元资金加快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贫困村、非贫困村以内的新农村建设共投入资金15446.7万元,交通、水利等共投入30559.8万元,乡村道路、安全饮水、绿化环卫、农田水利、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产业充实,解决可持续的问题
实施产业扶贫是最根本最长效的扶贫,新余市根据贫困户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地方的资源优势,支持引导贫困户通过特色种养、光伏扶贫、资产收益、电商扶贫、金融扶贫等方式实现稳定脱贫,使每个贫困村培育发展至少1个扶贫主导产业,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一项产业扶贫措施。目前,全市已打造高产油茶、新余蜜桔、苎麻、药材、蔬菜、特种养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扶贫产业项目101个。各地依托本地产业资源禀赋,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产业特色,渝水区各村以资产收益分红型产业为主,分宜县各村采取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带动等方式,高新区大力发展农村种养产业和扶贫车间,仙女湖区主打旅游产业和水面养殖产业。
■责任编辑:于龙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