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一堂声乐课
2017-12-06陈移茂
陈移茂
摘 要:上好声乐课在音乐教学中极其重要,且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大而在实践教学中较为困难。声乐课教学主要从强化学生发生曲训练、调节学生歌唱心理方面入手,根据不同的学生出现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教学。
关键词:声乐教学;练声曲;歌唱心理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2-035-01
0
由于声乐比较抽象,全凭器官感觉产生而存在。假若声乐从理论到理论等于空谈。因此这就决定了声乐不可能像其他学科一样,通过讲解就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必须要求教师有正、误两方面的准确示范。在声乐教学的实践训练中,如果教师只强调局部调整的重要性,而忽略局部调整只有在整体歌唱的正确状态下去调整局部的原则,就会造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割裂其他,只重片面”的现象。学生越学,方法越多,越学越困难,教师费了很大的劲,又不见教学效果。下面,我对如何上好一堂声乐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方面,强化发声曲训练。
声乐练声曲对于实际的声乐教学与演唱、对于歌唱的专业性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声乐训练价值和艺术指导意义。但到目前,许多人对它却了解不深,而且在我国目前的声乐教学和声乐研究中,这是一个常常被忽略的角落。因此,正确认识练声曲在声乐教学训练中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规范声乐教学,使练声曲成为声乐技术训练教学的有效手段,显得十分重要。因此,以下两点在声音训练时应充分考虑。
首先,练习要有针对性。教师要能“对症下药”,必须明确练习目的和要求,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教师明确要求的目的,二是使学生明白这样要求的目的。有了明确的练习目的和要求就可以加强学生练习的自觉性,使声音的练习经常处于意识协调机制下,进而改正错误习惯和发声状态,达到尽快提高发声质量的目的。在实际授课中来讲就是教师一定要重视对技能技巧的说明。例如呼吸的控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气息控制对歌唱发声的重要性,利用学生自己发声训练中的得失来说明为什么说气吸的深浅直接影响喉咙的松与紧、声音共鸣的好与坏、声音的波动与颤音、声音力度控制能力、高音的获得和稳定性能力等。进一步引导其理解人们“呼吸是歌唱的生命”、“没有正确的呼吸控制就没有正确的歌唱”的精癖论述。如果只是泛泛而谈、重点不突出,理论的教授效果将大打折扣。对于学生来讲只有明确了呼吸控制在歌唱与发声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對刻苦练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并始终较敏感地使练习处于意识
其次,练习的多样性。在教师来讲要做到教授时的针对性,自然就会引起练习中的多样。这个道理很简单,仍以“对症下药”为例,因为“症”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下药”就得千差万别,一药治百病是不可以的。因此,在声乐的教学中因为学生个体情况的多样及个体存在问题的不同,很自然教师应当运用不同的方法、手段来促进其改进与发展。既然歌唱的发生技能技巧是多方面的,所以声音练习的多样是必然的。然对某一特定技术环节并不是所有的练习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有些练习可能收效甚微,有些则使技能、技巧达到高水平。所以声音训练中以“不变应万变”对学生都采取一种训练方法,甚至练习曲目都一样,是不可取的,也是行不通的。的积极参与下。
发声练习练声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以达到熟练、形成歌唱的动力定型为目的,也是学生对发声活动感性认识的主动形式。熟练是在反复意志行动过程后形成的。声乐学习中的“意志行动”是歌者不为改善行为方式为目的重复过程。练习虽然是多次地完成某一动作或一系列动作,但在练声中绝不是同一个一成不变地机械重复,而是以不断提高发声技术及提高发声感觉的准确性,增强发声能力为目的地重复。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应承认练习效果的好与不好是依赖于一定条件的。 练习曲的练习,是发声歌唱的重要的基础训练。未来的声乐教师不再仅仅是歌唱技能技巧的传授者,还要帮助学生去探索和丰富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智慧。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调整音乐的积累和丰富实践经验,超越自我,顺应新的时代对声乐艺术教学的需要。
另一方面,调节好学生歌唱心理。
学生歌唱心理在声乐课中非常重要。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的一切手段、要求及方法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因起作用,既经过学生的感知、想象与思维等反复的认知过程,又在高级神经中枢的指导下进行生理器官机能运动的反复练习,最后发出的声音达到物理声学指标要求,并形成心理定势,才能获得歌唱发声方法或者发声技巧。也就是说,学生学习发声,是一个从心理到生理再达到物理声学指标要求的复杂的过程,在这个复杂过程中,心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但是每个人的心理素质都不一样,往往在同样有扎实歌唱基本功和歌唱表现手段技能技巧的情况下,有的人能在舞台上面对众目睽睽的观众,轻松自如的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而有的人不能正常发挥,常出现怯场、紧张、恐惧、心慌意乱、四肢发抖,甚至还出现赶节奏、跑调、把歌词唱得颠三倒四等现象。这就是有决于每个人的歌唱心理素质的好坏。
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差,所以引发了很多不良的心理反映,如有的表情、动作僵硬不自然,面容仿佛瞬间变了个人似的;有的学生一唱起歌来眼睛便眨得厉害;笑容不自然,僵硬紧张;歪嘴巴,歪脑袋;站姿别扭,动作很不协调等等。还有的表现为各种歌唱恐惧症,如:一想到要唱歌就觉得喉咙不适,甚至浑身不舒服;不高的音也唱不上去;怕唱不好被取笑;对歌唱产生厌倦的情绪等等。有的声乐水平比较差的学生,总觉得自己会唱不好,对歌唱产生了恐惧,越想越唱不了,于是开始不敢唱出声,深怕被别人听出毛病来。种种不良心理因素使得不但没有进步,还大大地退步了。其实每个学习声乐的人都会受到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的困扰,歌唱时也或多或少会产生紧张的心理。一般都是由于缺乏自信、个人得失感太大、期望过高等等心理因素所造成的。这些不良的心理活动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严重时还会危及其身心健康。
那么,声乐教学中要如何培养学生歌唱心理与生理呢?要解决学生不正确的心理状态,使学生的声音放松、通畅,就要随时调解,消除学生产生的心理不平衡,使之在正常的状态下去练习。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谈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欣赏感兴趣的演唱,帮助学生理解歌词,讲述歌曲(剧)的创作背景以及故事内容,讨论歌唱家的演唱风格和特点。针对学生的问题,分析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感受等等,首先使学生心理得到放松,思想上有了一定的准备,同时师生间也产生了心理共鸣,这些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课堂上通过准确幽默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制造一个良好、轻松的课堂气氛,这对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在课堂上,我认为,不能过多地给学生讲声乐理论,这样容易把学生的思想认识弄乱,要给学生最直接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多地通过一些难度较小、易掌握、旋律优美、蕴情丰富的声乐作品来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内心感觉”,即培养学生能够具体认识与感受的、并不复杂的训练状态与良好的心理状态相结合。这时,如果学生感觉到了,唱对了,再给学生讲方法,使他明确怎样做对他有好处,使学生在理论认识上和歌唱实践上都能巩固住。万一有什么不顺利的事发生,他们的心里会有个判断能力,心中有数。为今后的顺利发展铺平道路。
总之,在声乐教学上要通过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用不同的方法教导学生学习声乐,教学过程中有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来一两遍,直到他们自己真正有了感觉,声心协调后。教师再对学生作进一步的调整、改进,让学生懂得要用声唱、用心想,只有教师引导到位了,学生体会深刻了,这样才是上好一节声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