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思想品德课
2017-12-06张芬香
张芬香
摘 要:研究思想品德课的内化问题,对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想达到有效的内化目标,对思想品德课教师有很高的要求。
关键词:品德内化;思想品德课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2-033-01
0
思想品德课是按社会对小学生的品德要求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小学生自觉接受和认同思想品德课中的思想观点,自觉调整个体的意识和行为,向着符合社会需要的品德方向发展,达到个体品德与社会要求的统一。从总体上讲,这是衡量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研究思想品德课的内化问题,对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学生的品德形成是知、情、意、行等诸种心理成分彼此联系,互相促进的过程。循此基本规律,思想品德课促进学生品德内化的基本过程是:通过教师对思想品德课内容的言传身教,启发学生领悟和消化课的内容,经过学生个体主动选择、模仿、理解和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品德需要,并指导自己的行为。这种内化,不是照相式的、生吞活剥的不自觉的过程,而是一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过程,而是多次反复的过程,不是单纯内化的过程,而是内化与外化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
要想达到有效的内化目标,对思想品德课教师有很高的要求。
1.教师对思品课的认识与教学态度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实施,广大教师对思品课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部分的教师已充分认识到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以及思品课在培养素质方面的必要性。表现在具体工作中,思品课经常被应试必需的学科占用的情况少了。但由于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的缺乏,没有充裕的教师担任专职的思品课教学,多数教师兼职思品课教学等原因,教师在行动方面还存在着滞后的现象。这种现象还表现在教师的任课态度,上课和教学活动过程中。新时期的思品课教学,担负着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甚至还有法制教育等任务,教师不仅要熟悉教学的内容,而且要了解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征。
2.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准备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要备好课,首先就要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通过钻研课标,了解思品课的教学目的,掌握教材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流程(教案)。而教案是老师讲课的依据,它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质量。在调查思品课教师教学准备的问卷中,有多半以上的教师承认不能按教学要求与内容很认真或比较认真地写教案,只能写简案或根本没写教案。写教案也是应对赛教时交教案用。由于老师们没有细致学习课标、没有深入认真备课,在思品课教学中,教师都是照本宣科,或者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进行随意的发挥。这就难以严格根据思品课的培养目标,按照教材内容阐述的正确观点进行教学。
3.思想品德課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与形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考虑到教学目的、任务、课程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调查结果显示,28.7%的学生最喜欢课堂讲解和师生讨论为主。30.9%的学生最喜欢课外实践为主。17.7%的学生最喜欢看教学录像和教学图片为主。5.88%的学生最喜欢讲故事为主。比例最高的是以课外实践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其次便是要求自己能充分思维并展开讨论的形式。学生的这种看法与其年龄特征有关。低中年级的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对直观且形象生动的教具和活动很感兴趣。在这种教学环境中,他们的各种感官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教师在思品教学中能灵活运用,就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就能大大增强思品课的实效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却难以办到。
4.思品课作业
小学思品课的作业包括书面类和活动类两种:书面作业是指每一课课后的配套练习题,此类作业一般要求在课内完成;而活动类作业是指让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应用所学的思品课知识。让学生完成作业是整个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扩展,延续和补充,而教师也能在各种作业完成的状况中得到教学反馈,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5.掌握小学生的情感特点,发挥情感对品德内化的作用
在思想品德课中,发挥学生情感在品德内化中的作用同年龄阶段各有特色。
(1)低年级重在激发学生兴趣,发挥情感的动力作用
低年级试验班在教学中采用“愉快教学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在快乐中做,在快乐中进步,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儿童的情感。具体做法是:根据儿童形象思维和好奇爱动的特点,采用直观教具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变单一的听课为听看结合。
(2)中年级重在教学中发挥“三情”作用
所谓“三情”,一是真情架桥。中年级学生心目中教师权威性大,易接受教师讲授的观点,教师的真情实感能较好地拨动学生的心弦。对于学生难以体验的情感,都要以教师的真情起搭桥引路作用。二是实情明理。中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凡是实在的东西学生就相信,贴近学生生活的道理,学生就能理解和接受。三是动情选择。中年级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不够强,又缺乏社会知识,对一些事情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要充分运用教材中的辨析题和补充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辨析题,引导学生辨析。
(3)高年级重在激发学生情感的启动点,促进学生品德内化
教师在充分把握教学中的情感诸因素的基础上,从创设情感教育的氛围,确定激发感情的启动点,把握学生情感转化的契机,指导学生情感实践等方面探讨了情感对促进学生品德内化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试点学校从高年级学生实际出发,着重从激发情感的启动点上作了一些成功的研究。
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多种因素影响,教师只是其中之一。思想品德课教师各方面的提高是提升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