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7-12-06郭长丽
郭长丽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教学技术使人类的教育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多媒体技术成为促进语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的“助力器”。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课件,对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信息加以有效地整合,在“电子黑板”上对学生进行讲解或演示,把口授难以讲清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技术,正确、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来,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激活课堂教学,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主要就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优势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文言文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097
曾几何时,文言文被学生戏称为“第二外语”,许多学生望“文”却步,谈“文”色变,然而,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文言文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成为师生无法选择的“痛”。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全靠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黑板上面写满了生字注音、一字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省略句、倒装句等。教学手段单一枯燥,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的厌学情绪与日俱增,教学效果却是每况愈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现代化日益普及,多媒体技术(幻灯、电视、录音机、微机等)的应用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为现代教育改革注入新鲜血液,引起了教学方式的变革,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生动和反馈速度快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亲睐。作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文言文教学,帮助学生很好地吸收传统文化瑰宝的“养分”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优势
1. 视频范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言关是学好文言文的“第一关”,为此,我们必须“读”字当先,要熟读成诵,在朗读中领悟直至背诵。初中生学习文言文,乃启蒙阶段,他们对文字生疏,缺乏文言文语感,并且没有停顿断句常识。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尽管“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让学生默读、集体读、角色读,但是在笔者看来,范读是必不可少的,它既能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进而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又能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如在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时,通过多媒体范读,配以马蹄阵阵的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杀声震天的古战场,很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听读时,又很好地抓住了“可汗”(kehan)等重点字的读音,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又如在学习《孙权劝学》时,运用多媒体中的音响功能,让学生静心地聆听一遍课文录音。在倾听中,让学生感受朗诵的节奏,了解文本朗诵的语音语调,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课前的标准范读,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2. 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深入理解
对于初中生而言,由于他们知识面比较狭窄,生活阅历较浅,因此往往对初中文言文的形象、意境感受不够深刻。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技术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感知,拓宽生活见闻,实现“情境教学”,从而顺利地再现课文中的事物及人物,便于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旨和意境。
多媒体技术在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文章意境、人物性格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通过多媒体形象呈现出直观的画面: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们回巢了,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村舍里,有稀疏的几户人家,屋顶上冒着缕缕炊烟,那是人们在准备着晚餐。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漂泊在他乡的游客,他将投宿何处?游客望了一眼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让学生通过见到的场景展开联想,由异乡人的“叹”联想到他的乡愁。
又如在学习《小石潭记》时,在背景介绍和弄懂文意的基础上,教师可选择播放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片段,让学生配乐朗读,创设一个与之共鸣的特定心灵环境,在优美凄婉的旋律中,感受作者悲伤,苦闷的心情,通过自身心灵的感应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领会文章的主题。
3. 借用图乐,强化学生的记忆效果
通过视频范读和情景模拟,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已经基本到位后,接下来便是背诵。文言文的背诵是学生倍感头疼的事情,因为古文不仅深奥,而且拗口。尤其对于较长的篇目,要想“倒背如流”十分困难。此时,运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并巩固记忆效果。
(1)借用图片联想记忆内容
有些文章学生难以背诵,教师这时可利用文章重点段落的图片帮助学生记忆背诵。
如背诵郦道元的《三峡》时,通过播放一段长江三峡的录像片,将直插云霄、连绵不绝的山峰,湍流不息、势如奔马的江水,一泻千里、银银闪亮的瀑布,矗立山巅、婀娜多姿的松柏,渔夫的晚唱,猿猴的长啼……清晰、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巴东三峡巫狭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壮阔奇景呼之欲出,学生就能轻松背诵。
又如在背诵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可以展示下面一幅图画:一个渔民划船行进在溪流间,忽遇一片桃花林;桃花林的地上芳草鲜嫩茂美,满地落花;渔人划船而过,溪水尽头有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渔人离船穿洞,目睹了整齐的房屋、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男男女女在此耕田劳作;村民摆酒杀鸡款待渔民……一幅“世外桃园图”呈现眼前,背诵起来脉络清晰。
(2)借用音乐营造记忆氛围
在学生朗读背诵时,播放一段柔美的音乐,可以让学生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营造出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例如,背诵《陋室铭》时播放古筝《高山流水》,该曲淡雅、悠长,且含有“知音”的意蕴,正与《陋室铭》中作者表现的不流世俗的节操、弹琴吟诗的情趣、与文人雅士共赏的欣悦非常契合。
4. 有效整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注重学科间的融合、知识的迁移和整合是新课标指导下教学的显著特点。在文言文学习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拓展、比较和整合,进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可以联想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苏轼的《记承天诗夜游》、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来体会迁客骚人在政治上失意后自我排遣,大济苍生之志,达到知识整合的目的。
又如在教授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可以比较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比较“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二句在感情表达方面的异曲同工之妙,来体会诗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二、多媒体辅助文言文教学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目前,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得到了普及和广泛应用,然后,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也不例外,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交互性强的优势,又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长处,如板书形式便于学生记笔记、掌握重点和难点、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便于教师现场发挥和有效控制教学进度。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传统教学的调控作用;在传统教学中,应该积极借鉴多媒体教学的启發式思维,进而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2. 多媒体技术运用的频度要适当
有的教师热衷于做表面文章,为了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一堂课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多媒体。在他们看来,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其实不然,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将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从而对所展示的内容失去兴趣,注意力转移,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素质为目的。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它更体现和代表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可以使文言文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学习电脑知识,提高利用对媒体的技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永霞.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发展,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