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优化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构建

2017-12-06桂伟珍徐月雯杨帆

教师·中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思想政治教育

桂伟珍 徐月雯 杨帆

摘 要: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环境以及形势,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高校中的辅导员综合素质已经不能够满足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来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以提升辅导员的师资水平。文章主要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优化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构建进行了思考,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

高校辅导员属于高校师资队伍中的主要部分,也属于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其能够指引高校学生健康发展和成长。然而,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水平不断下降,学生辅导员的能力较低,不能够满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标准。因此,高校必须加大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升力度。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专业素质较低

就目前而言,高校辅导员所学的专业多种多样,其在任职之前并没有接受任何课程以及与其教学专业相关的培训,在接受粗略的培训之后就立即上岗工作。并且辅导员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较差,在实际工作中仅仅依靠某些经验来对学生进行教学。高校辅导员的教育管理理论以及专业素质较低,导致其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出现能力及信心不足的情况。一般情况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相对广泛,其主要的工作内容为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就业指导以及学生档案管理等。

由此可知,辅导员不仅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教育和帮助,还需要有良好的形象以及人格魅力。在年龄方面,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均是由刚毕业的大学生组成的,辅导员趋向年轻化,而由于辅导员的年龄与学生的年龄相仿,他们与学生比较容易沟通。但是,辅导员不但需要成为学生的益友,更需要成为学生的良师。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辅导员缺乏人生经历以及工作经验,达不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标准要求。

2.职责不明确

就目前而言,高校对辅导员的职责定位为以专职为主,以兼职为辅,二者相结合的工作模式。一般情况下,高校在實际工作中,均会将辅导员当作全能工作人员来使用,认为辅导员能够胜任所有的工作,因此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相对广泛并且含糊,工作量较大。目前,大部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并不明确,工作烦琐且杂乱,从而导致辅导员的工作效率较低。

3.地位不明确,人员不稳定

从理论上而言,辅导员在高校的师资队伍中属于主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的待遇并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对其个人利益进行相应的保障。辅导员属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师,而在实际工作中又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管理,因此,辅导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既不像行政管理人员,又不像思想政治教师,虽然工作忙碌无停歇,但“一无所成”。甚至有人认为辅导员的工作虚无、不实际,而此种认识会对辅导员的工作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大部分高校明确要求,刚任职的大学毕业生辅导员必须做满一届学生的辅导员全职工作之后,才能够正式上岗教课,当辅导员任职满一年之后,如果辅导员愿意接受管理工作或者教学科研工作,学校才会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相应的工作安排。学校将辅导员视为短期员工,在其上岗任职初期就打算让辅导员转岗,只是将辅导员工作作为其工作的一个过度点,学校此种未将辅导员作为固定职业的行为和思想,会导致辅导员流动性偏大、工作不稳定等情况。有相关调查表明,大部分的高校辅导员均是毕业到社会参加工作不到三年的新鲜血液,工作经验超过五年的辅导员达不到一个学校辅导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可见,高校辅导员的地位模糊不清,人员流动性大。

4.发展的机会少、收入低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辅导员均是专职人员,几乎没有机会向专业教师方向发展,辅导员的科研成果较少,评职称难度较大。站在行政管理的角度而言,几乎所有领导岗位对于学历的要求较高,并且又有很多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教师来与其竞争,大幅提升辅导员转职专业教学的难度。此外,高校辅导员的年龄普遍年轻化,职称、薪资以及岗位津贴较低,而工作投入的精力较多,但是其工作绩效较难进行评估,导致辅导员的工作、生活等压力较大。

5.工作体制有待改进

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均是兼职辅导员,一方面需要对学生进行教学研究,另一方面需要对学生进行行政管理,较难理清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利益,要提升学校管理队伍素质,此种兼顾双方的工作模式是行不通的,无法跟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前进的步伐。一般情况下,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内容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生的日常管理。两种工作的难度较大,工作事务比较琐碎,需要辅导员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与此同时,辅导员的教学工作内容相对繁重,也需要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见,此种兼顾双方的工作体制并不利于辅导员的发展。

二、辅导员职业能力优化构建的思考

1.提高认识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前提

在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中普遍存在队伍建设认识不到位、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等诸多问题,因此,要想逐步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其关键前提在于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根本认识。从另一角度上说,在高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就是要坚决落实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而真正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不仅是当前高校改革、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首先,在当前我国各大高校不断扩大招生的背景下,作为学生工作的主要承担者,高校学生辅导员则更应该在学生学习层面发挥指导、监督作用的同时在其思想层面发挥相应的引导、影响作用。其次,在学生校园生活的人际关系交往方面,辅导员也可以适当与学生交流相应的人生经验,从而有效帮助学生解决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情感难题。最后,高校辅导员作为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促进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环节,学校方面也应该将辅导员工作队伍纳入学校整体的发展规划中,从辅导员自身为其树立起相应的政治高度,从而为建设高素质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2.制定好辅导员的选拔、培养、使用制度

为了更好地建设高校辅导员教师队伍,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切实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并严格按照“政治强、作风正、纪律严、业务精”等要求进行辅导员的锻炼与选拔,学校领导者或相关管理人员还可以建立起针对性的准入机制。

首先,从辅导员的选拔程序上说,公选制与内定制是最常见的选拔方式,所谓公选制,即按照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学生辅导员基本程序进行人员选拔;内定制则是指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情况与发展需求,从学工、人事等部门单独确定符合选拔条件的考察人选,这种选拔方式的使用人群主要为本校的优秀毕业生群体。就上述两种选拔方式进行比较,公选制无疑是较为理想的方式,该方式的使用不仅有利于社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更是进一步完善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的有效措施。其次,从辅导员岗位的“准入机制”着手,高校还应设定好相应的辅导员从业标准,同时,还应秉承“重使用、重培养”的人才使用原则给予辅导员队伍展现自身能力与水平的有效平台,鼓励其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最后,在待遇、职称、地位等方面给予辅导员明确的认定,从而有利于使他们有更广阔的发展、上升空间。此外,学校还应进一步加强辅导员岗位职责、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以此最大限度地激发辅导员的创造性与工作积极性。

3.对政策的相关保障机制进行完善

高校政策保障机制的建立其实就是为了保障高校辅导员各个方面的待遇能够与其他专业教师的待遇相同。但仅建立保障机制还不够,还需创建良好积极的政策环境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其中,政策环境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①学校需制定出相关配套政策,促使辅导员各个方面的待遇能得到有效改善;尤其是在高校扩招后,部分学生在水平、能力以及素质等方面的失衡情况更为严重,而国内外的不同价值观、思潮以及社会中的多种不确定因素对各大高校造成的冲击与影响,让学生的价值观及思想观念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诚信教育、信仰教育以及价值观教育等就显得更加的迫切了。面对上述的问题,高校辅导员都必须认真解决。同时高校领导者还必须对一系列保障机制进行完善,促使辅导员的相关待遇及收入均能与其他专业教师的待遇水平相同,最起码要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辅导员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的效率,并保证工作质量。如湖南农业大学,该校的保障机制中就明确规定,辅导员均应享受学院与其他专业教师同等的待遇;且该学校还给予了辅导员一系列单独补助,如手机费补助、学习费补助以及加班补助等。大多数高校均实施了提升辅导员工作待遇的多种措施与方法,同时,还充分考虑到了辅导员的工作量、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及工作强度等,适当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时事政策教育以及职业教育规划的时间合理计入了教学的工作量中。②着手解决辅导员职务、职称问题。各大高校应在职务竞聘及职称评价方面为辅导员提供相应的保障政策。其中,在评聘职称的时候,学校要将辅导员纳入单列指标或者教师编制中,从而达到稳定教师队伍的目的。同时,还需对思想政治的相关教育人员的职称评聘办法进行进一步完善,并在完善的过程中充分结合辅导员队伍任务繁重、事务性与实践性的工作繁多等特点。

4.设立辅导员专业,促使辅导员素质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專业的开设为辅导员这个岗位提供了更多的优秀人才,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不能代替辅导员专业。高校辅导员在为学生提供帮助或进行指导时,不仅仅是思想、素质等方面的教育,还需要指导学生积累学习经验、提供学习方法及心理咨询等,这就需要辅导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因此,开设辅导员专业,选拔优秀的专业人才十分重要。另外,设立辅导员专业,能有效解决辅导员的素质、来源以及学历等问题,并能造就出精通职业教育知识、掌握师范教育技能、能胜任各类辅导工作及学生管理工作等复合型优秀人才。与此同时,无论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是兼职的还是专职的,都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技能,熟悉工作内容及规律,并拥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及纪律观念,这样才能提高高校辅导员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久宇,赵贵臣.浅谈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能力提升路径[J].同行,2016(15):169-170.

[2]王 惠.“能力标准”与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55-157.

(作者单位:桂伟珍,徐月雯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杨 帆 江西省广播电视网络传输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