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评两备”式集体备课模式初探

2017-12-06张莉��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研监控模块

张莉 ��

一直以来,我校致力于学生评价体系项目的实践研究,并以此促进教师的教学研究,促进学校建设教师学习型团队。“一评两备”是我校以学生学业研究促进老师教研文化研究的一个项目。“一评两备”,“评”,指的是我校实行的学生学业“月质量监控”项目。“两备”,指的是我校高年级语文备课组以学校“月质量监控”为中心,探索出的“单元常规备课”和“主题特色备课”备课模式。学校语文组以“常规+特色”的集体备课模式,大力推行“一评两备”的特色备课方式,巩固教研活动流程,增强教研实效性,以研修的形式促进教师在教材解读、课堂教学等方面的能力的提升。笔者将结合学校研究实例,阐述我校以学生学业评价研究为基础,探索出“一评两备”这一校本教研机制的实践过程。

一、 “一评”:“月质量监控”项目的运作与推进

“月质量监控”项目是我校从2011年开始,以“班向红特级教师工作坊”为龙头,以公园路小学为基地开展的学术研究项目,研究重点在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和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

1. 项目实施的背景:当前单元检测的弊端:统一定制单元测试卷,缺乏个性;测试卷与教学脱离,针对性弱;测试内容缺乏系统与综合性;测试次数多,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减负。

2. 项目改革内容:(1) 以语数两门学科为试点,改革单元评价方式。(2) 将每个单元监测改为两个单元监测一次,每个月月底实行监测,命名为“月质量监控”。(3) 内容由原来的综合考核改为分项考核(语文学科每学期是四次月监测+两次习作监测,月监测集中精力对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的考核,习作监测结合学校的相关活动以及本学期习作的要点进行。)(4) 命题人员由学校骨干教师担任,继而带动、提高所有教师科学命题的应知应会能力。

3. 项目人员的确定:本土化原则和专家引领原则相结合;骨干导师与骨干团队成员相结合。

4. 命题六大流程:制定教学计划→进行专题学习→团队承担命题→组际交换审阅→专家修正提升→审核定稿印制。

5. 实施四大特点:定时检测、分项检测、流水阅卷、大组反馈[教研组分工做好质量分析,写出卷面分析(从试题分析、答题情况、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主题在大组教研进行汇报。]

6. 项目优势和取得的成果:月质量监控促进了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的发展,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了教研活动及集体备课的有效开展。更重要的是,“月质量监控”项目促使备课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经过四年实践,“月质量监控”项目成果斐然,在城中区精品教研展示活动周中,得到市教科所、城中区教育局的高度首肯,部分兄弟学校与我校合作,共同研究开发该项目。

二、 “一备” 流程化, 确保集体备课高效

“一备”,指的是基于教材解读的常态单元课的常规备课。学校为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减负工作,提高教研质量,以“月阶段质量监控”为中心的教研活动模式,现已形成的“四模块”连贯式常规教研流程模式,重点对教研活动实行跟踪制。

每月四次的教研活动安排分别如下:

1. 教材分析,集体备课。

确定中心发言人→单元教材分析→开头课教材分析→聚焦问题讨论→教案生成。

2. 聚焦课堂,课例研究。

确定研究主题→确定执教人→研究课展示→课例分析讨论→修改教案。

3. 作业研究,错因分析。

搜集作业错题→汇总错误类型→寻找解决策略→改进教学。

4. 大组汇总,质量分析。

汇总试卷数据→确定分析主题→反思课堂教学→形成分析报告→大组汇报提出要求。

规范的教研活动,使我们的教研不再流于形式,带动了老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教材分析、课堂实施、课后反馈、学生辅导,老师们能基于学情去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规范了教研活动的可操作性。每个主题涉及教研的不同方面,第一模块侧重于教材分析;第二模块侧重于课堂教学;第三模块侧重于学生辅导;第四模块侧重分析反思。这样,主题鲜明、目标明确、操作明晰的“四主题”教研模式引领老师教学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学校采用示范引路的方式,通过教研组示范点将各个流程进行了开放展示,促进组际之间的交流,更好地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我们具体来看看在第一模块“教材分析,集体备课”的主题教研流程图:

1. 主备、初备→中心发言人针对要备课的内容事先进行备课。

2. 单元教材分析→整体把握单元教材,勾连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3. 开头课教材分析→寻找开头课的同类教材进行对比,明确教材各环节编写的意图。

4. 聚焦问题讨论→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找策略。

5. 教案生成→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

在流程化的集体备课中,先有教研组内成员作为中心发言人,对所要备课的内容进行主备。主备教师根据《单元教材解读表格》,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年级目标,对单元教材进行分析,与本年级需要进行的能力训练点进行勾连,明晰本单元每课的训练点。分别从“单元主题、单元教学目标、教材解读、依标扣本确定本课的训练重点、重点环节教学策略设计、单元聚集问题讨论、教研组长小结”来进行教材解读,探索改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当主备教师拿出初步的教材分析方案后,便可在组内进行教材分析。同时,将本单元每篇教材进行对比,明确本单元每篇教材之间的编写意图,根据预测学生情况,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聚焦问题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最后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

在流程化的“一备”集体备课过程中,备课组力求抓实、抓细,做好教学常规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稳中求进。

三、 “二备”特色化,提高集体备课实效

“二备”,指的是基于“月质量监控”出现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主题微型课”特色备课。高年级语文备课组在立足常规“四模式”教研的基础上,开展了以“有效质量监控+有效教学评价”引导教学提升的校本研修活动,探索具有“公小”特色的校本教研机制。

1. “二次备课”的操作步骤。

聚焦问题(汇总数据、分析原因)——反思“一备”(主题训练点设计)——“二备”课例(主题微型课)——讨论交流(延伸思考)

2. “二次备课”的特点。

(1) 主题式备课“四步骤”:汇总数据——分析学生未达成能力——反思教学——确定主题。例如,在教研活动时,我们的六年级语文老师在刚刚进行完的“第一阶段质量监控”中,发现学生试卷失分严重的题目后,深入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發现这些问题统一归为“揣摩文章内涵,读懂人物内心”上的能力缺失,而这恰恰就是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训练项目之一。于是,教研组开展以“提高学生揣摩文章内涵,读懂人物内心”阅读能力的主题式集体备课。(2) 针对性强。教学点和教学设计立足于提升学生的专项能力:概括主要内容能力、品析词语能力。(3) 课型摸索。“主题语文综合学习微型课”:识字写字能力课、阅读概括能力课、品析词语能力课……(4) 教研整合。备课组教师们利用“月阶段质量监控”资源,对监控试卷中学生呈现的问题,科学地进行质量分析,从中读懂学生所需——第四模块教研侧重点。然后,指导教师对教材进行再次研读,再次设计教学——第一模块教研侧重点,将“四模块”教研中的第一模块与第四模块进行有效整合。

以“一评两备”为主体的团队研修,集备组教师集体行动,骨干教师带头设计课例,集体评议,同伴互助,追问教师的教材解读,追问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切切实实地解决了教学中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的问题,把“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的理念演绎得生动具体。

综上所述,“常规+特色”的教研模式研究,有效提升了备课组教研活动能力:老师们的教材解读能力得到了提升;推出了极具针对性的“主题语文综合学习微型课”,探索研究“二次备课”的不同课型,通过摸索一堂堂颇具特色和有实效性的“二备”课,切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教科研一体化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公园路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研监控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看监控摄像机的4K之道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选修6 第三模块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