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存真言,诉真情

2017-12-06吴刚��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全班同学习作同学

吴刚 ��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学生应“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作者将自己的经历、感受诉诸文字,成为可供阅读的篇章,即是写作。学生学习写作,不仅是一项学习任务,更是表达自我、与人交流的方式。小学生初学写作,如同在空白画纸上的起笔,教师对学生“存真言,诉真情”的引导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 保护学生天性,鼓励真实表达

习作要去假存真,就必须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减少不必要的限制,说他们想说的话,用他们愿意的方式表达。

一次习作课上,一篇《我的妈妈》的习作中的一句话引起了老师的注意,文中写道:“她的眼睛与别人不一样,妈妈的眼睛特别小,她一笑,在妈妈的脸上就找不到眼睛了。”老师将这句话用红笔圈了出来,并且在班上表扬道:“某某同学这一句写得好,观察得很认真,写得很真实,写出了妈妈眼睛的与众不同,全班同学都应该向他学习。”这样的正面引导和鼓励,对同学们很有触动,他们也开始留意去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人和物。

学生用独特的眼光写出生动真实的语言,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赞赏。一位同学在习作里这样写道:“我们教学楼后面那一角很少有人眷顾,除了有上级领导来检查,才有劳动的同学和值日老师的身影,老师的检查也只是探探头罢了。这一角成了瓜皮、纸屑、空瓶、塑料袋的战场,五颜六色,横七竖八,苍蝇蚊子到处飞舞,不堪入目……”学生在习作中写出了真实的校园、真实的感受,视角与我们常规认识下以“美”为主的想法不同,但这却是校园的真实存在。老师表扬了这个同学,并带着同学们去参观这个被大家忽视的角落,共同想办法解决存在的环境问题。学生习作中的真实,如同一面脆弱的镜子,不要轻易打破。教师要带着学生在真实表达的路上走得远一些,走得再远一些。

二、 设计情境活动,融入情感体验

真实习作,应该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学生写自己看到的蓝天白云,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游戏过程,有参与,有体验,才会有真实的写作。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设计过于高远的题目;也不能无视学生的年龄特点,拔高学生对习作主题的要求。教师应多让学生“我手写我心”,表达真实感受,让学生写出心声。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既有的体验中加以选择,让学生写出感受,也可以设计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共同交流,写出经历和收获。这些生动鲜活的体验过程,也会让学生在习作中写出生动又有活力的语言。

学校运动会即将举行,班里的学生满心热情,踊跃报名。除了参赛的同学,我还安排其他同学参与后勤、防护、拉拉队、新闻报道、信息传递等任务,让全班同学都能参与到运动会的活动中。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写了自己的感言:

“看着横在面前高高的竹竿,我心里都开始后悔报名参加跳高了。几个三年级的同学都跳过去了,我更加紧张,心里想,我这个四年级的万一跳不过去,还不如三年级学生,不就丢人了?”

“比赛前,老师特意安排我负责孟菡的安全,如果她跑不动时让我搀着她。发令旗一挥,她可收不住脚了。小小的个子,步子迈得可不小,一圈没结束,她已经遥遥领先。跟在她后面的几个高年级女生都累得涨红了脸,她却像刚抬脚跑似的,活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小兔子!”

习作的内容是学生亲自参与体验过的,描写的人物、事件、心理,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体验经历,引导他们叙述体验过程,习作就有内容可写,有真话可讲,有真情吐露。这种体验可以是学生课外的体验,也可以是课堂上教者创设的情境。

三、 開展观察训练,学会有意注意

观察能力是学生在习作中必须掌握的,只有通过对生活、对周围的人、事、物的细心观察,学生在习作中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真实。习作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不可缺少,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对观察产生兴趣。好奇心是学生观察事物的原动力。教师要在观察方法上多加指导,让学生明白“看”与“观察”的区别,学会多角度观察。从初学写作开始,教师可以安排观察日记或周记的活动,及时讲评和肯定,鼓励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有了这些观察能力的训练,习作素材就有源有本,学生也不需要绞尽脑汁,胡编乱造自己不熟悉的内容了。

四、 淡化技巧指导,化被动为主动

习作教学中,不应过分强调写作的技巧,而应让学生发出自己的真实声音,有条理地叙述见闻、感受。不刻意追求习作中文字技巧的表达效果,因为真挚情感和生活化的描述才是学生习作中应当表现的东西。不加雕琢,不求技巧,给学生充分的表达自由。不用过多成人的眼光和写作手法干涉学生的写作视角和表达方式,呈现更多学生眼中的真实。

老师、家长都要尽可能少地干预孩子的思想空间,给孩子留下一块能自由表达的土壤。至于语法和用词等方面的不足,孩子会在今后的语文学习和阅读中得到自我修正。一味地帮助他们修改,孩子看到的是大人留下的满眼增删和替换的符号,看到自己的习作中有如此多的不足,哪个孩子能没有挫败感呢?恰当的不教有时是另一种高明的教法。

五、 广开阅读渠道,丰富间接体验

学生习作素材储备除了来源于生活中的观察,广泛的阅读也是间接获取材料的有效方式。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课外阅读的积累可以弥补学生生活体验匮乏的不足。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阅读。每学期指定阅读一定量的必读篇目,同时给出选读书目表,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举办读书推荐会、读书笔记展评和阅读故事会等活动,让读书成为自主性活动,既照顾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实现了阅读量的有效积累。天长日久,持之以恒,学生的眼界不断开阔,认识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底蕴也会越积越厚。

并非每个学生都对阅读感兴趣,教师则有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读了几页书后,收集摘录好词好句,词句不一定要多,即使只有一个也行。但这个词句应该是学生经过比较和思考,认为最值得向全班同学推荐的词句。写下自己阅读后的点滴收获或想法,内容不限定多少字,只要是针对阅读的内容写下的真实想法就行。这种方法对全班同学都适用,无论是阅读速度慢一些的,还是阅读快的都能接受这样的要求。学生每天有一点点收获,渐进积累,集腋成裘。可以想象,在这样以鼓励和交流为主的读书体验活动指导下,学生的阅读收获是扎实的。古人的“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有了厚积才能薄发,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法。

(作者单位:淮安市五里镇九年制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班同学习作同学
你试试看
吓哭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我们的相册
写在马路上的口算题
习作展示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