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课体验教学探析
2017-12-06许昱
许昱
【摘 要】本文论述高中音乐鉴赏课体验教学的实施,提出根据学生水平和音乐作品的特点精心设计体验教学,通过从感知音乐色彩到顿悟音乐作品的精神、从参与音乐节奏到体验音乐作品的个性、从演唱音乐作品到咀嚼音乐作品的韵味等措施,让学生在音乐鉴赏课中感受到音乐的美,乐于探究。
【关键词】高中 音乐鉴赏 教学设计 体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B-0165-02
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状况:优美的音乐响起时,一些学生在认真地聆听,一些学生却昏昏欲睡。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教师布置的关注点有部分学生因缺乏鉴赏能力而无法领会到;二是一些学生对该作品的风格不感兴趣,不愿意接受。由此观之,精心设计体验教学以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试探索高中音乐鉴赏课中体验教学的措施。
一、学情调查,因材施教
教学体验的内容与设计受学生音乐知识与能力储备的限制,因此教师在备课前必须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不仅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且老师也可以基于调查数据因材施教,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选材与设计的体验难度方面,笔者认同北京八中特级教师李存老师的观点,即以“跳一跳就能学到”为准则。根据既定的调查情况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既有入门的新鲜感、练习后的成就感,也能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愿望。
二、探究作品,提炼素材
巴赫说:“音乐家要感动别人,首先要自己深受感动。他自己具有這种情感,才能唤起听众的情感。”音乐教师在备课时也要具备这样的精神,去研究作品,被作品感动,才能提炼简单经典的体验素材,引导学生欣赏。对于音乐的审美体验,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贝类特·雷默在《音乐教育的哲学》一书中这样说:审美观察×审美反应=审美体验。既包含了当我们面对一部音乐作品时,对于使音响富有表现力的那些品性——旋律、节奏、音色、织体、曲式,它们在作品中的融合的审美观察,也包含了我们在聆听作品时引起我们特殊反应的审美反应。因此,我们在探究音乐作品时,应围绕以上音乐元素进行提炼。
三、精心设计体验素材
对提炼的音乐体验素材进行精心设计以达到学生从体验到鉴赏的效果。为此,应从以下入手。
(一)从感知音乐色彩到顿悟音乐作品的精神。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为例,在传统的教学中,音乐老师一般会给学生介绍《义勇军进行曲》的知识,学习演唱时会直接先解决难点部分:弱起小结、三连音,再介绍国歌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适合演唱场面有哪些,等等。北京八中特级教师李存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巧妙的构思,他将这一内容的教学步骤分为三大块:走近国歌、理解国歌、高唱国歌。首先,李存老师从“音响听辨”练习导入本课,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听觉上,集中到对音乐色彩的感觉上。对于明亮的大三和弦与暗淡的小三和弦,老师并不急于给出答案,接着播放一个以大三和弦为骨干音的音乐片断。当四度上行出现时,老师适时引导:“听听这段音乐,它和哪首歌曲有关?”学生感觉播放的音乐片断与国歌有相似之处;老师随即引导学生在乐谱上找到相似的旋律片断。然后再次聆听、验证和判断,最后学生回答:“音乐刚开始处的旋律与国歌中的‘起来,起来,起来!处很相似。”“好,现在我们再回到原来的问题。那两组音中,哪组是光辉有力的?”再次对比之后,学生发现第一组(大三和弦)给人以光辉有力的感觉,而第二组(小三和弦)则给人以柔和暗淡的感觉。在这一环节中,李存老师巧妙提炼歌曲的主和弦,通过音乐和弦的色彩对比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歌曲在这儿为什么要用这些音符、他想表达什么。无须多言,学生在聆听与讨论中已有了答案,他们在享受成功的喜悦时已不知不觉地被老师导入国歌的新课内容中,理解了国歌的精神境界。
(二)从参与音乐节奏到体验音乐作品的个性。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旋律家喻户晓,其经典的带有越剧元素的旋律和戏剧性的表现力穿越时空,诉说中国古老而凄美的爱情神话。笔者在引导学生欣赏这部作品时,注重从音乐中挖掘每段主题的故事性,引导学生“品”。例如,在学生欣赏了《同窗三年》后,再欣赏《长亭惜别》一段,他们发现这段音乐的旋律以下行为主,速度与力度与之前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那还有什么音乐元素促使这段旋律这么伤感呢?笔者再次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这段节奏有什么特点?”“请你用‘哒'来念念让你印象最深刻的节奏,它想表达什么呢?”学生认真聆听,寻找到那前短后长、断断续续的、很有生活口语化的节奏,他们在体验中很快找到了答案,一个男生说:“他们在哭泣着、哽咽着。”一个女生说:“我感受到一步三回头的不舍。”学生在体验节奏的同时品味着作品的甜蜜、欢乐、别愁、愤怒与无奈,他们为自己从音乐中能读懂故事而感到欣喜。
又如,广东省特级教师宋曼蕾老师在上“非洲歌舞音乐”这一课时,课堂上师生们唱着、拍着、跳着,仿佛这不是在上课,而是带领大家来到了非洲部落。为什么会这样?原来宋曼蕾老师精心提炼作品经典部分进行体验,引导学生体验非洲音乐复杂多变的节奏,引导学生体验非洲黑人简洁、易学的舞蹈特点:甩头、动跨、身体抖动……在宋曼蕾老师带领下,学生从简单的节奏开始学习,不知不觉的,非洲《鼓舞》的音乐由一个声部的节奏齐奏,到二个声部的节奏合奏,再到三个声部的节奏合奏。宋曼蕾老师富有激情的动作与声音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位学生,学生和着音乐旋律在热情地又拍手又跺脚,兴奋地享受这奇妙的感觉。在这动感的体验中了解到非洲鼓乐多线条、复杂多变的节奏美和粗犷的舞蹈风格。
再如,北京八中赵峰老师的示范课《京韵京腔自多情》,课中的节奏练习让我们感受到了北京浓浓的“京韵”味儿。在介绍京韵大鼓时,她特地选择京韵大鼓最有代表性的伴奏型“老七点”为切入口,在她精彩地道的范唱和由浅入深地引导下,学生饶有兴趣地有模有样地模仿京韵大鼓敲打的强弱特点边拍手边念“老七点”的固定节奏型。那富有韵味的“蹦蹦︱尺蹦 尺蹦 蹦”的“老七点”声在教室内兴奋地响起。学生在快乐的体验后,不仅马上能为京韵大鼓前奏音乐伴上节奏伴奏,还能从三段来自不同地方音乐的鼓点声中辨别出京韵大鼓的音乐。这就是对感受体验教学后再进行音乐鉴赏的学生的巨大收获。
(三)从演唱音乐作品到咀嚼音乐作品的韵味。众所周知,当熟悉音乐作品的主题后再进行音乐的欣赏,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笔者在介绍非洲歌曲《非洲赞歌》时,为了让学生找到它的特点,出示词谱,教学生演唱,让学生感受它的旋律、节奏。学生经过边画旋律线边演唱的体验后,很快归纳出非洲歌曲具有歌曲音域狭窄、乐句短小、常用作重复的特点。之后,师生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用当地非洲语言合作演绎歌曲,学生觉得非常有意思。在又唱又跳的过程中体验着这首来自加纳罗比部落著名音乐家卡拉巴罗比演唱的旋律,感受赞颂美好、广袤的阿非利加大地的情怀。
又如,北京八中赵峰老师的示范课《京韵京腔自多情》中有一个环节,就是教学生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的重点句,让学生体会到“京韵”。这是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验到演唱京韵大鼓的“字正腔圆”呢?赵峰老师除了具有专业水准的范唱,还精心设计了通俗易懂的体验步骤。首先,教学生运用拼读、拼唱法练习“腔圆”,再按照“依字行腔”的要求学生练习“字正”。在练习中,教师注重让学生边唱边用手指比画音调,关注音调……经过这样循序渐进的练习,学生在演唱“重整河山待后生”这一句时就有了一点“京韵”。学习体验经典的京韵唱腔后,再拓展知识:让学生聆听与对比分析刘宝全与杜玉笙的演唱韵味。学生认真专注地聆听和对比,他们已经从自己的演唱中体会到这种艺术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只有深入了解作品,自己被感染、打动了,才能精心提炼出体验素材、设计出相应体验教学,让学生鉴赏作品中蕴含的美感和精神,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子 规.寻求对教材的独特理解与表达[J].中国音乐教育,2012(10)
[2]周 琦.谈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审美体验[J].中国音乐教育,2012(11)
【作者简介】许 昱(1973— ),女,福建长乐人,桂林市桂林中学教师,中教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