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技成就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7-12-06汪幸福
汪幸福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思想。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日益呈现出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影响到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当代社会发展的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又都依赖于生物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教材编写应当融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于一体,充分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互动,反映生物科學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影响,注意介绍我国生物科学技术的成就和发展。”我遵循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经常关注我国生物科学继续的
成就。
例如,2016年11月19日中午,央视新闻以《年亩产3075.56斤!袁隆平主持项目创造水稻亩产世界纪录!》为题。报道袁隆平主持的“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3000斤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测产验收组测产后宣布:该项目年亩产达到1537.78公斤(折合3075.56斤),创造了水稻亩产量新的世界纪录。第二天我上八年级生物课时,在交互智能一体机上下载了这一段新闻播放给同学们看,激发他们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袁隆平是谁呢?他有些什么突出的科技成就?于是让学生翻到教材第108页,进一步认识袁隆平。他是我们湖南人的骄傲,他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不仅解决了我国13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还解决了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的吃饭问题。他不但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而且还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授予“杂交水稻之父”荣誉称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班上也掀起学习袁隆平院士的高潮,专门召开袁隆平院士故事演讲会,有的学生还励志长大当一名有出息的农业科学家,并发誓从现在起一定要扎扎实实学好生物学。
我在讲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章“病毒”时,同学们了解了“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是它的繁殖方式”后,我讲病毒十分顽固,但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好好地利用它们,就会变“毒”为宝。例如:疫苗的研制,对于全球死亡率和发病率的下降就发挥了巨大作用。据统计,每年通过疫苗预防的死亡人数高达
300万例,75万名儿童因疫苗而免于残疾。自1988年以来,全球脊髓灰质炎报告病例下降了99%,全球累计约有500万人免于瘫痪。而且全球天花的消灭也是疫苗带来的伟大成就。看到这些惊人的数据,想到这些肉眼见不到的生物竟然有如此神奇的魔力,
在课堂上,学生感到很兴奋,课堂气氛也渐浓。所以上课时适时补充这样的科技成果,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生物科学,激发全体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激情与兴趣,促进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兴趣向高层次发展,使学生能把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与自己的理想、信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立志将来从事生物科学技术的学习和研究。他们在做课后练习3“除课文中介绍的病毒外,还有哪些病毒使人或动植物患病?”时,同学们兴致盎然,上网查资料、阅读报刊,找到了2003年一度让全国人民紧张的“非典”、韩国中东呼吸综合征,非洲艾博拉塞卡病毒等等,同时学生也从中了解到不能感染病毒,要养成勤开窗、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洗手等讲卫生的好习惯。并且学生知道了在生物的传承过程中,病毒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得大量的物种存活下来。
另外,在教学初中生物有关“基因”的知识时,我列举了我国著名农业博士夏庆友,其通过领导我国家蚕基因组计划,发现了控制家蚕性别的开关,即利用一定的生物学技术达到让家蚕只生“男”不生“女”的目的,这一学术上的重大突破,为我国的各个研究领域带来了福音。如生物制药领域,家蚕的体内50%是蛋白质,它体内的丝腺是一个高效率的蛋白质工厂,通过家蚕基因组研究,彻底揭开家蚕吐丝的调控机理,可使家蚕生产出对人类有益的高纯度药用蛋白质。而高纯度的药用蛋白质,可以用于治疗肿瘤病人和艾滋病患者放化疗后产生的白细胞减少症,促进人类免疫力提高。如此,通过向学生介绍这些生物相关知识,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向着更远、更广阔的生物领域进发。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就是这样不断向学生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互相探讨。这不仅弥补了教师的备课缺陷,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科学、技术和社会为一体的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让我在实践中品尝到了成功的甘甜,让我认识到能让学生将生物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有多么重要的作用,这也更坚定了我不断探索的决心。
编辑 温雪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