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苓健脾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秋季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疗效观察
2017-12-06颜莉陈炳利
颜莉,陈炳利
(玉山县中医院儿科,江西 上饶 334700)
--临床研究--
白苓健脾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秋季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疗效观察
颜莉,陈炳利
(玉山县中医院儿科,江西 上饶 334700)
目的探讨白苓健脾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秋季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秋季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52例,根据患儿入院诊治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白苓健脾颗粒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腹泻、腹胀、大便性状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96.15%vs 80.76%)(P<0.05);观察组患儿腹泻、腹胀、大便性状症状评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苓健脾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秋季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临床疗效佳,及时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可作为临床治疗秋季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首选方案。
白苓健脾颗粒;酪酸梭菌活菌散;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疗效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Infantile dyspeptic diarrhea)是临床中常见的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同时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也是引起小儿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1]。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病程长且容易出现脱水酸中毒,需要及时进行合理治疗,对保障患儿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52例秋季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白苓健脾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秋季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秋季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52例。入选标准:①经临床实确诊为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者,诊断结果符合《小儿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2];②不存在消化系统溃疡等器质性疾病者;③无脱水中毒症状者。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肝等脏器疾患儿;②继发性肾病综合征者。根据患儿入院诊治时间顺序,将52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儿26例。观察组:男性患儿13例,女性患儿13例,年龄1.2~7.7岁,
平均年龄(5.12±1.21)岁,病程时间 4~8 d,平均病程(6.11±1.12)d。对照组:男性患儿14例,女性患儿12例,年龄1.3~7.5岁,平均年龄(5.10±1.18)岁,病程时间4~8 d,平均病程(6.09±1.13)d。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内容包括饮食调整、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稳定酸碱平衡、合理用药及预防并发症。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进行治疗。酪酸梭菌活菌散(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40088)口服剂量根据患儿年龄进行适当调整:年龄1~2岁,每次口服剂量6~8 g,2次/d;年龄>2岁者,每次口服剂量4 g,3次/d。连续治疗15 d。观察组:观察组患儿采用白苓健脾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进行治疗。酪酸梭菌活菌散口服方式与对照组一致。白苓健脾颗粒(杭州国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B20020619)口服剂量,温水冲服,5~10 g/次,3次/d。连续治疗15 d。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儿治疗15 d后的临床疗效。②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腹泻、腹胀及大便性状异常程度症状评分变化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3]①治愈:患儿临床症状、临床体征全部消失,大便性状、次数正常。②有效:患儿临床症状、临床体征基本消失,大便性状、次数显著好转,1天大便次数小于3次。③患儿临床症状、临床体征无改善或逐渐加重。治愈临床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人数×100%。症状评分标准:采用通用性临床评分标准[4]对患儿治疗前后腹泻、腹胀及大便性状异常程度进行评分,0~10分,分数越高代表病情越重。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情况 观察组患儿痊愈20例(76.92%),有效5例(19.23%),无效1例(3.84%),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15%(25/26);对照组患儿痊愈15例(57.69%),有效6例(23.07%),无效5例(19.23%)。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情况 两组患儿治疗后腹泻、腹胀、大便性状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出现明显变化,呈现下降趋势(P<0.05),其中,观察组患儿腹泻、腹胀、大便性状症状评分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情况(±s,分)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情况(±s,分)
注:组内与治疗前相比,aP<0.05;同一治疗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类别腹泻腹胀大便性状观察组(n=26)治疗前3.95±1.563.52±1.083.81±0.55治疗后0.71±0.12ab 0.57±0.16ab 0.56±0.45ab对照组(n=26)治疗前3.91±1.603.54±1.103.83±0.56治疗后1.81±0.24a 1.95±0.82a 2.11±0.57a
3 讨论
消化不良是学龄前儿童的常见病症,患儿临床表现主要为厌食、餐后饱胀、大便不规律、腹痛等,严重影响了患儿的正常发育。秋季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发病高峰期主要在每年的9~11月,其主要病理机制与病毒感染相关[5]。针对秋季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致病机制,目前临床对于小儿秋季小儿消化不良性主要的治疗手段有饮食疗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消化及止泻等,其主要治疗目的为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但对于不同病情的患儿,其治疗方式有以差异,急性腹泻患儿需要偏重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感染,而对于迁延性或病情较为复杂者,需要合理、科学使用抗生素[6]。酪酸梭菌活菌散属于活菌制剂,对肠道革兰阳性厌氧菌有抑制作用,在临床中常使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由于肠道菌群紊乱性消化道系统疾病,其治疗小儿慢性腹泻、消化不良方面的疗效已经收到临床肯定[7]。
本文对52例秋季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进行了不同种类的药物研究,整理研究结果发现,白苓健脾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组患儿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酪酸梭菌活菌散组,表明联合用药可及时有效的缓解患儿腹胀、腹痛、腹泻以及大便性状等临床症状。祖国医学认为,小儿发生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儿脾胃失和所引起的,在治疗中需注意调理脾胃功能。白苓健脾颗粒中含有炒白术、茯苓、山楂、陈皮,白术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茯苓健脾宁心,山楂、陈皮消食开胃,此外相对传统中药的苦涩白苓健脾颗粒气香,味道稍甜,微酸,患儿接受程度好,依从性较高[8]。另一方面,在对比治疗前后症状评分中显示,联合用药组腹泻、腹胀、大便性状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出现明显下降,联合用药组在传统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调理脾胃的白苓健脾颗粒进行辅助,表明联合用药对存在腹泻便溏、厌食症状的患儿具有非常显著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白苓健脾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秋季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患者临床疗效佳,可及时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可作为临床治疗秋季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首选方案。
[1] 罗涛,罗莉莉.中西药结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临床疗效[J].中国处方药,2015,12(2):66.
[2] 丁峰.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分析[J].光明中医,2017,32(5):678-679.
[3] 张亮凡.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案[J].临床研究,2016,24(6):85-86.
[4] 喻忠贞.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5(11):152-153.
[5] 周萍.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12):137.
[6] 曹嫚.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9):3-4.
[7] 王志强,张丽云,张春霞,等.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腹部按摩及温盐水清洁灌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4,20(33):78-79.
[8] 吴东亮,何春颜.白苓健脾颗粒联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0):2242-224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