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投资正规教育行为研究
——基于失学子女的视角

2017-12-06高升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消费导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失学性别比上学

高升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农户投资正规教育行为研究
——基于失学子女的视角

高升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已经不是土地等自然资源,人力资本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要素和发展基础。要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要加强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农户作为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微观主体,对子女是否接受或接受多少年义务教育的决策的结果。本文从失学子女视角来研究农户投资正规教育行为。

投资 正规教育 行为研究 视角

正规教育是人力资本培育的最重要的方面,受教育程度高低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农户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高低。本文基于失学子女的视角,研究农户对子女接受正规教育的投资行为。应该说,农村子女失学是当前义务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它直接影响到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制约了农村人力资本的培养与开发,削弱了农村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潜力。目前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失学问题的相关研究,较多集中在宏观层面,即探讨全国或省区一般性的失学情况,大多以农民生活“贫困”和收费过高这一经济因素作为解释。但从微观层面上看,农村子女在义务教育期间失学是农户行为选择的结果,或者说是农户作为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微观主体,对子女是否接受或接受多少年义务教育的决策的结果。因此,如果要从根源上把握失学产生的内在机理,只有从农户这一微观层面上进行深入剖析,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一、样本农户描述性分析

样本数据来自在湖南省14个市(州)农村的问卷调查,每个市(州)随机调查了80户农户,共收回问卷1120份。剔除信息残缺以及有明显错误的问卷,最后剩下有效问卷1040份。调查员为岳阳职业技术学院2007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生,调查时间是2010年1-2月。在正式调查之前,笔者对所有调查员进行了培训,并在岳阳市岳阳县公田村进行了预调查,然后根据预调查情况进一步修改了问卷。最终的调查问卷请见附录。

由于研究的是义务教育问题,要求样本农户家中必须有子女处于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龄段。我国从1984年开始推行义务教育,能够处于该法规实施时间内的农户子女年龄应在6~26岁之间,据此将无子女户和有6~26岁之外子女的农户剔除,最后剩下有效样本653户。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指的失学,是指指学生失去上学机会或中途退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失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本未接受小学或初中阶段的教育;二是中途因故停止上学,即通常所说的辍学。

(一)样本农户子女情况

根据农户拥有子女数量,将农户分为五类,见表4-1:

表1 不同子女数农户构成Table 4-1 farmers constitution by different number of children

农户子女的生育数量直接决定着应接受农村义务教育的人口规模。由表1可知,一子女户所占比例最大,为55.9%,由于中央政府在90年代中期对计划生育政策作了一些微调,允许某些地区的农户生育第二胎,所以二子女户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为34.0%。超生的三子女户、四子女户、五子女户所占比例依次为8.8%、1.2%、0.1%,总和为10.1%,仅占一成多,以上的统计结果有利于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人口数量作出预测,可以作为投资决策的基本依据。

其次考察农户子女的性别结构。子女数量和子女性别的选择是农户子女需求方面的两个重要特征,而性别的选择更能反映父母在需求质量上的主观意志。表4-2是不同子女数农户的子女性别结构。表中“性别比”指标是是反映两性人口数量比例的指标,指在总人口中或各年龄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用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应有多少男性人口表示。其计算公式为:性别比=男性人口/女性人口×100。

表2 不同子女数农户的子女性别结构Table 4-2 different number of children, child sex structure of households

从表2所示的性别结构可以概括出以下几点特征:第一,男女性别比随着农户子女数的增加而降低,二者呈明显的负相关;第二,农户对男孩的生育需求十分强烈,以致在这种欲望驱使下,农民采取了多次生育的方法以达到其目的;第三,由于很多农户多次生育并进行性别干预,直接造成子女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衡;

(二)农户子女的失学状况

总体调查数据来看,全体农户的子女失学率为8.26%,其中小学阶段为2.75%,初中阶段为5.51%,初中是小学的2.0倍,这说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失学主要发生在初中。

先计算绝对性别比,该指标是失学子女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的比例,用于描述失学子女中男性与女性的数量差异。从失学子女的性别差别来看,总的绝对性别比为1:78.72,说明男性在数量上低于女性。其中小学阶段为1:64.71,说明女性是这一阶段的失学主体;初中阶段达到1:86.67,说明这一阶段男性与女性的失学人数差别在缩小。

然后计算相对性别比,该指标是失学子女中男性人数占子女中男性人数的比例与失学子女中女性人数占子女中女性人数的比例之比,用于描述同性别子女的等量人数中男性与女性的失学比率。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相对性别比为1:68,说明男性与女性的失学比率有较大差异。其中小学阶段为1:55.56,女性失学比率几乎是男性的2倍;初中阶段上升到1:75,虽有所上升,但男性的失学比率仍明显低于女性。

上述分析说明,农户在选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上存在着性别偏好,在农户决策中男性较女性享有更多的接受教育的机会,而女性在这方面明显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考察不同子女数农户的子女失学情况,调查反映出以下特征:

第一,从总的失学率来看,呈现出随着子女数量的增加失学率上升的趋势,二者呈明显的正相关。从各教育阶段的失学率来看,除四子女户在小学阶段稍有差异(呈下降趋势)外,两个阶段基本上同样保持着上升趋势。而且,初中阶段的失学率明显高于小学阶段。

第二,从绝对性别比来看,一子女户的男性失学人数多于女性,而二子女户、三子女户和四子女户的女性失学人数都多于男性。无论是总的绝对性别比还是义务教育各阶段的绝对性别比,都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这说明随着子女数的增加,男女两性的失学人数差距在缩小。

第三,从相对性别比来看,基本上女性的失学比率都高于男性。无论是总的相对性别比还是义务教育各阶段的相对性别比,都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这说明男性的失学人数先下降然后上升。

总之,随着农户子女数量的增加,失学率呈上升趋势。初中是失学发生的主要阶段。女性与男性相比,失学的比率更大。农户在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性别偏好。

二、农户子女失学的原因

造成农户子女失学的原因很多,根据实际调查的资料可以将这些原因归纳为以下五类。

第一,交不起上学费用。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家庭经济状况确实困难,承受不起上学的费用;二是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但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数量多,而导致无力同时承担全部费用。

第二,家里需要帮手。这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家庭经营出现人手不足,客观上需要补充劳动力;二是家务繁重或多子女家庭的幼子需要年龄较大的女性子女照顾;三是家庭经济状况紧张,需要子女务工挣取生活费用。

第三,子女不想上学。这本是子女对上学的主观态度,即子女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厌学情绪。但仅仅有这种态度并不会直接引发失学,关键在于这种态度诱发父母在主观上也产生了不再让子女读书的念头,从而影响到父母的教育投资决策,中断子女的学业。

上述原因,前四类原因造成的失学,都是父母的决策和行为在发挥主导作用。最后一个原因导致的失学,应该说是子女与父母教育态度双向作用的结果。

据此,将调查问卷收集到的有子女失学的73家农户所回答的失学原因进行汇总统计,得出不同子女数农户的失学原因构成。如表5所示:

表3 不同子女数农户子女失学原因构成(%)Table 4-5 reasons of children out of school of households with different number of children (%)

以序号1、2、3、4、5分别代表5类失学原因,将表1显示的不同子女数农户子女的失学原因进行排序,如表4-6所示:

从表4-6以看出,全体农户的子女失学原因依次是:第一,子女不想上学;第二,交不起上学费用;第三,上不上学差不多;第四,家里需要帮手;第五,上几年学就够用了。

再分别看各类别农户子女失学的原因顺序。一子女户、二子女户和三子女户子女的失学原因排序与总体情况基本完全相同。但从四子女户,则开始出现变化,即家庭经济状况位次上移,成为与孩子主观学习意愿并列的失学因素;及至五子女户,家庭经济状况则完全取代了其他因素,成为唯一的失学原因。这种趋势表明,由于子女的严重超生,随之造成的家庭经济困难已经成为农户背负的最沉重负担,对子女教育参生了最大的负面影响。

表4 不同子女数农户子女失学原因排序Table 4-6 reasons sort of children out of school of farmers with different number of children

数据来源:据实地调查整理

这里需要特别予以关注的是,在子女失学原因中,子女的主观学习态度和家长的教育意识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一部分极端贫困的农户并未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让子女放弃读书,而是想方设法筹资供子女上学,子女也同样克服种种不利条件顽强求学,这些父母将子女未来的希望当作生活中最耀眼的幸福阳光。反之,也有一部分农户,家庭经济并不困难,但父母在子女教育上的态度却相当消极,从不鼓励到不赞成甚至表现为无所谓。因此,在这些农户中,学生和家长的学习态度和教育意识这些软约束发挥着比金钱这样的硬约束更大的作用。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农村义务教育区别于城市教育的一个特征。

子女不想上学主要是厌学情绪的表现。一是本人跟不上学习进度,这些学生或是年龄偏大,或是智力发育和常人有差距,在日常学习中总是处在落后地位,久而久之形成了心理障碍,产生自卑感,对上学抱有恐惧和畏难心态,因此就不想坚持上学了。这种状况的出现源于这部分学生的自身劣势。二是本人确实对读书没有兴趣,精力不能集中,这是厌学产生的主要原因,产生这种状况的因素也相当复杂,诸如有的家庭几代人没有文化,子女自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这是启蒙阶段先天不足的结果;再如有的家庭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多是世俗观念,谈不上学习的重要性和传输正确的学习方法,子女长期受到这种影响,也会逐渐生成厌学情绪。

不重视子女教育的观念至今在农村拥有较大的思想阵地,这主要是受“读书无用论”和就业压力的影响。“读书无用论”,这种落后的思想在城市基本上销声匿迹了,但在农村仍然有它的存活空间。认为读书无用是一部分农民的价值观和狭隘的功利主义的具体表现。他们对眼前的利益十分感兴趣,认为抓住短期收益是最重要的。其次是迫于子女升学和就业的压力。经调查发现,现在农民让子女读书的目的性十分明确:走出农村,改变命运。但是如果考不上中专或大学就毫无希望。所以农民在子女就学的时间上进行了算计,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好,有希望考上中专和高中就让他进初中,如果没有希望,干脆连初中都不要读,小学毕业就够了,这也是为什么初中是失学高发阶段的一个原因。投资行为都要考虑成本与收益,农户的教育投资也同样遵循这一法则。子女如果考高中无望,再读初中就意义不大,因为这样做的机会成本太高:一是没有教育回报;二是子女年龄一般都在13岁以上,已经可以当作半个劳力使用了,能够帮助干些农活,减轻父母的负担。这就是农民认为读不读书没什么多大差别的观念。

三、子女失学和农户家庭状况的关系

在以上对农户子女失学原因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失学原因产生的背景,即对失学子女农户家庭的基本状况给以考察,以失学原因和农民家庭状况进行组合对比,找出失学原因的内生机理。描述农户家庭状况的指标很多,考虑到研究的目的是寻找家庭状况与子女失学原因的相关程度,因此选择了三个可能最具有相关性的农户指标:

1.农户家庭全年纯收入,该指标是一个时点数据,用来反映农户家庭的总体经济状况,这个指标的年度率变化也是较大。为便于下面进行聚类,对农户家庭全年纯收入进行了先期处理。处理方法是,将纯收入按高低分为5组,各组的分组标志为:第1组为12000元以上,第2组为9000~12000元,第3组为6000~9000元,第4组为3000~6000元,第5组为3000元以下。

2.家庭主业类型,该指标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截面数据,用来反映农户的家庭经营情况,在从业类型这个层面上把握其经济活动的特点。主业类型分为:种植业,养殖业,工业和建筑业,商、饮、服和其他行业。

3.父母文化程度。该指标也是一个十分稳定的截面数据,用来反映失学子女父母的受教育水平,以考察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子女的受教育状况是否有必然联系。文化程度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

按照上述三个指标,将73家有子女失学的农户按照层次聚类法(Hierarchical Cluster Procedures)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离差平方和法(Ward’s Method)计算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其树状聚类图如图6.1所示:

图1 树状聚类图:离差平方和法Figure 4-1 dendrogram tree: ward methods

离差平方和法的分类结果如表5所示:

将以上聚类分析形成的4类农户与5种失学原因进行交叉对照,可以测度出农户家庭基本状况与子女失学原因的关联性及程度(见表6)。

表5 子女失学农户的分类结果Table 4-7 Classification results of farmers out of school children

研究结论是:第一,农户家庭纯收入与因“交不起上学费用”而失学的农户比例成反比。但值得注意的是,各类农户中都有因此原因而导致子女失学的,并不符合一般推断的在中高收入组农户中经济因素对上学将不构成威胁的假设。第二,“子女不想上学”是各类农户子女失学的首位原因,而在高收入组农户中比例更高。第三,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经营类型对子女失学原因并未构成实质的影响,或者说,这两项对子女失学原因的作用不显著,这与一般推断的父母文化程度高就一定让子女多读书不吻合。

表6 各类子女失学农户的失学原因构成(%)Table 4-8 reasons conpostion of children out of school for the farmers with different number of children (%)

如果说第4类农户由于家庭纯收入低、经济困难,交不起上学费用而导致子女失学完全在情理之中,但为何属于高收入阶层的第1类、第2类农户中竟然也有一定比例的农户因此而失学呢?通过对这一部分农户的其他家庭状况指标的分析,如家庭收入来源、家庭支出中的现金比例、家庭消费支出构成等,发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这部分高收入户其收入来源大部分或全部是外出劳务收入;二是各项支出以现金为主;三是生活消费支出占全年总支出一般在85%以上。

这三个特点透露出潜藏在其高收入背后的两个突出矛盾:第一,收入高的同时伴随较高的消费水平。这是以外出劳务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农户的显著特点。由于这些农户是携全家外出打工,在城市的所有消费都需要以现金支付,这些费用就化掉了其大部分收入。第二,生活消费高的同时伴随支出结构的改变,这实质上是由第一个变化衍生出来的,消费支出中的大部分都用于食品、交通、房租、水电煤气费的上面,其他诸如文化、卫生、医疗根本就很难顾及了。其实这也是这些农民在城市生活中迫不得已的选择。因为农村的许多实物性生活消费在城市中必须要使用现金消费,而且这部分现金消费又是与人的自然生存密切相关,几乎多是刚性的支出。还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城市的学生上学费用和正常生活开支远非上农村学校可比,外出打工的农户虽然挣到了比在家乡务农多几倍的收入,但仍可能交不起这笔上学费用。

综上所述,外出打工农户在较高的生活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变化和城市就学高门槛的多重压力下,因交不起上学费用而导致子女失学的现象就出现了,应当说这部分子女失学和在农村中失学孩童相比性质是不同的,由于城镇生活的消费方式和特殊的上学成本,使得本来可以在家乡不失学的子女在异地他乡陷入无学可上的境地。

四、结论与讨论

根据上述研究可以发现,农户子女数量与失学率呈正相关关系,而且失学主要发生在初中阶段。另外,农户在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性别偏好,女性失学率明显高于男性失学率。对农户家庭经济状况与失学原因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农户家庭纯收入与因“交不起上学费用”而失学的农户比例成反比,但各类农户中都有因此原因而导致子女失学的;“子女不想上学”是各类农户子女失学的首位原因,而在高收入组农户中比例更高;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经营类型对子女失学原因并未构成实质的影响。

基于上述对失学儿童的实证研究,我们认为,要促使农户加大正规教育投资,一是继续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农村生育率;二是通过宣传教育改变农村居民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提高女性子女受教育水平;三是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的优惠政策,降低接受教育的成本,让农民“交得起学费”;四是加大对“教育为本”的宣传教育,让农民深切认识到受教育对儿女成才的重要性,严防“读书无用论”在农村的传播,让农民“想多送几年学”,让子女“非常想上学”;五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初中阶段失学率。当然,促进农民增收能提高农户经济能力,进而能避免其教育投资行为的预算约束,这是最根本的方面。

[1]Heckman, James J., Guilherme Sedkacek. Hererogeneity,Aggregation, and Market Wage Functions: an Empirical Model of Self-selection in the Labor Market.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0, 93: 1077-112s.

[2]Willis, Robert J., Sherwin Rosen. Education and Self-selection.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9, 87: s7-s36.

[3]张艳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积累、收益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7.

[4]黄乾.中国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及区域差距变化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 2005(6).

[5]李建建.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及机制研究.湖南大学,2007.

[6]张文俊,窦学诚.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动态分析:以河南农村为例[J].农村经济,2010(1):101-104.

高升(1972.3-),男,汉族,湖南华容人,博士学历,职称副研究员,单位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岳阳市长江经济研究所,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湖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2016SK2086)资助。

猜你喜欢

失学性别比上学
英政府要给“失学”儿童请私教
上学啦
世界多半失学儿童在尼日利亚
从失学现状窥探乡村教育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七连降”
失学的一百个名字
韩国女性公民社会组织参与出生性别比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为什么要维护男女性别比的自然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