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17-12-05范宗美
范宗美
摘 要:“高效课堂”会使学生经过学习后有明显的进步和发展,本文主要从小组合作学习、数形结合、课堂导入、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充分备课、授之以渔以及学生讲解七个方面介绍了高效课堂的创设。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必须不断探索的课题。实现了高效课堂就可以使学生们不再在书山题海中苦战,教师也不用“填鸭式”“满堂灌”的讲了。高效课堂是一种有智慧、有成长的课堂,也是一种具有深度、沉浸式的学习过程。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粗略论述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供同行们借鉴。
一、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交互式学习,最大的优势在于取长补短,优化自身的学习行为,达到既学习知识又发展能力的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对问题的相互讨论,发表各自的观点、方法和思考,甚至可以争论产生思维的碰撞形成更为有效的学习结果;在交流和沟通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帮助,以最接近于学生思维特点的方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可以当堂解决问题,实现当堂学会、当堂会学,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融入学生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讲解,消除学生学习障碍,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了函数后,在复习课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说说函数有什么特点。此时学生就会纷纷进行讨论,根据他们掌握的基本概念,在集体智慧的努力下,学生会把这些知识一点一滴地回忆起来。
二、创设精彩的课堂导入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课导入的环节是新课教学的先导,设计精彩的新课导入,能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景之中,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的集中到新课的学习上来,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实际生活素材、前沿科技问题和技术、社会热点问题等都是设计精彩的課堂导入的好材料、好例证,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深入挖掘、细心收集、精心设计。例如在学习《圆的方程》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挖掘隧道的实际工程问题进行课堂导入:已知隧道的截面是半径为4m的半圆,车辆只能在道路中心线一侧行驶,一辆宽为2.7m,高为3m的货车能不能驶入这个隧道?学生就会尝试着写出曲线的方程,但是通过计算学生会得出隧道的高度低于货车的高度,因此货车不能驶入这个隧道。此时,学生已经进入到深入学习的状态,接下来讲解“圆的方程”内容就水到渠成了。
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发出过这样的警告:未来的文盲将不是不会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高效课堂必须是能在确保知识传授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首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时时要以新颖的内容、新奇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新鲜的教学语言去吸引学生,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迸发出创新意识的火花。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分解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并进行数学技能地训练,使高中学生学习所得到丰富的数学知识,教师组织的科研活动,使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定理、原理得到最大程度的理解、挖掘。最后,要教会学生化归与转化思想的学习运用,比如数与形的转化、函数与方程的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整体与局部的转化等数学方法。
例如:对于满足0≤p≤4的一切实数,不等式x2+px>4x+p-3恒成立,试求x的取值范围。
解:设函数f(p)=(x-1)2-p+x2-4x+3,显然x≠1.
由题意得f(0)=x2+4x+3>0f(4)=4(x-1)+x2-4x+3>0
解得:x∈(-∞,-1)∪(3,+∞).
通过例题教学,教会学生利用等价转化,把一个看似不等式的问题化归为关于x的一次函数,从而简洁的利用一次函数的单调性求解。
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人们学习过程就是用掌握的知识去理解、解决未知知识,如果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自主构建新知识,才可能最大程度的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教师要采取开放的手段,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考、多探究,主动地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让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并在探索过程中学会学习,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形成一个“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的教学机制和环境。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必须抓好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其二、制订出具体体现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的教学目标;其三、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的过程;其四、重视学生能力水平的评价等。
五、强化学生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奥秘和魅力,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数学问题的强烈意识,从而发挥出学习的最大潜能。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可以对很多概念知识进行检验和证明,使理解更加深刻。例如在学习椭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好一根毛线绳、两个图钉、一块硬纸板。上课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用图钉把毛线绳的两端固定在硬纸板上,用笔在硬纸板上沿着毛线绳慢慢地移动,学生会惊奇地发现,画出来的是一个椭圆。在学生感到好奇和惊讶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授椭圆的定义和焦距。让学生了解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非常直观、形象、简洁的理解椭圆的相关知识。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实现“高效课堂”,必须要注意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教师要能够加强学习过程的引导以及教学方法上的科学运用,使学生在课堂上提高理解、探究、自主学习的学习能力,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进行深入有效的学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