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政治伦理思想

2017-12-05顾颖翟璇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9期
关键词:治国理政

顾颖 翟璇

摘 要 各国执政党不懈奋斗的目标都是提高自身治国理政能力,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我国最高领导人提出很多具有新思想、新观念及新要求的治国理政内容,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政治智慧充分体现出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充分吸收中西方优秀政治伦理学思想的基础上,吸收精华、弃其糟粕,结合我国国情与历史任务结合产生的现代化治国理政政治伦理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通过研读、分析我党各历史阶段的经验与教学,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治国思想。有鉴于此,本文中以习近平治国理政政治伦理思想依据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其中政治伦理思想。

关键词 治国理政 政治伦理 思想特点

作者简介:顾颖,河北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翟璇,河北大学政法学院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06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国内外新形势与新状况,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历史特点的政治理念,通过各项政治举措将一系列理念展现在中国人面前。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利益博弈与思想多元化提出最大公约数并且能凝聚共识的“中国梦”。面对和谐社会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及挑战,给出“打铁还需自身硬”与“全面从严治党”的措施,提高共产党人的综合素质。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积极采取有效的政治举措,开展各项反腐倡廉活动,提高党的综合实力。本文中主要阐述习近平治国理政中政治伦理思想。

一、提出政治伦理思想主要根据

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充分吸收中西方优秀政治伦理学思想的基础上,吸收精华、弃其糟粕,结合我国国情与历史任务结合产生的现代化治国理政政治伦理思想。提出该思想的主要依据如下:

(一)归纳政治伦理学的一般规律

政治伦理学主要研究政治学的伦理思想与特点,大致包括两方面内容:政治体制与政治操作、政治学的道德内涵。产生政治学以来,其与政治伦理、政治道德就紧密联系起来。在早期政治学中中西方普遍认定政治与伦理间密不可分,政治制度与行为满足基本伦理与道德标准,卑鄙手段、无道德的政治行为得到不到国家与社会认可,也不可能得到群众拥护。公平正义的政治秩序与“德治”是政治伦理的主要表现。传统政治伦理学主要侧重强调政治制度与行为的公平合法性,推崇尊重个体及社会公平正义。习近平政治伦理思想在吸纳这些精华的基础上,出台一系列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个人权利法律法规,重视社会公平正义原则且尊重个人权利。

(二)全面继承传统政治伦理思想

中国传统治国思想内容众多,主要包含德治、民本等内容,习近平在继承这些传统政治伦理思想精髓的同时,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充分考虑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主要矛盾,全面系统阐述中国传统政治伦理,包括法治、公平及正义等内容,逐步发展形成全新的政治伦理观,有效指导国家治理工作。在继承现有成果的前提下,通过研究与改造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以适应我国国情与现实需求,赋予传统政治伦理思想新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一来,坚持传统政治伦理并海纳百川的传统,全面继承传统政治伦理思想。

(三)准确认识中华民族历史目标

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主要产物就是政治伦理思想,全面认识与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有效结合当时社会历史条件,表达出理论的专业性与前瞻性。习近平政治伦理思想产生与发展的根源在于准确认识与把握中华民族的历史目标,清楚了解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基本规律,有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数千年一直领先世界,直到近代被西方侵略者打破国门,任人宰割。无数先贤努力,最后只有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的目标。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意识到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就是中华民族复兴。习近平以此为基础逐步完善自身政治伦理思想,形成众多政治伦理原则,主要有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依法治国及改善人民生活等。

二、探究习近平治国理政中政治伦理思想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通過总结我党各历史时期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哲学思辨与研究分析形成具有显著特色的习近平治国思想。研究其思想理论及相关实践,发现治国理政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一)人民与国家利益

任何国家采取内外行动的根本依据与出发点就是人民与国家利益。在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新中国,有效融合人民利益与国家利益,实现二者的高度统一。站在广义政治伦理范围来说,保障人民与国家利益属于政治“公平、正义及改善民生”的一部分。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的出发点与基础就是保障国家利益。习近平治国理政中政治伦理思想,将“执政为民”理念最大程度落实,保证实现人民利益,这点从继承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的精华到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中都可以发现,其导向均为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且符合我国现状的社会主义道路,最大程度保障民众安居乐业及国家交往中我国的利益。大量历史经验表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北洋政府与中华民国、民主立宪与西方共和民主制度都无法有效保障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只有无产阶级民主专政道路才能带领中华民族与儿女走上复兴的道路,彻底改变鸦片战争一来我国积贫积弱的现状。

第三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同时,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放弃,也不能牺牲国家的核心利益,任何国家不要妄想着我们会拿核心利益与他交易,不要指望我们自己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及发展利益的苦果。从中可以看出,我们政治伦理的底线就是在坚持政治道德与准则的基础上绝不损害国家利益,这与论语中“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思想相吻合。习近平政治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始终为确保人民利益、改善民生,也是执政兴国的基础与根本。习近平治国理政方针政策贯彻保障人民利益、维护国家利益的伦理思想,这一伦理思想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本,不会因为任何事物产生动摇。endprint

(二)不断强化廉政建设

习近平治国理政中不断强化廉政建设,有效结合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国家有效治理过程中通过腐败惩治、宣传教化及制度手段来实现,这属于典型的“德治”范畴。习近平总书记紧緊抓住儒家德治的精髓,不断继承与发扬,双管齐下,公布各项党员组织纪律,如: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在完成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的基础上,鼓起勇气严厉惩治已经发现的腐败问题,推进“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原则,腐败问题一经发现严厉惩处,决不允许其滋生、发展。

以德治国作为“德治”的核心内容,最终目标为保证人民道德良善及井然有序的国家秩序,这本身也是一个从过程到结果的完整概念。“德治”过程的最大毒瘤就是腐败,必须尽快铲除与解决。因此习近平施政过程中的切入口选择“反腐败”,直接将治国理政中“德治-善治”的伦理思想体现出来。“德治”这一目标实现过程中,需要在有效结合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基础上,不断强调反腐倡廉与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坚持法律制度的权威性与长期。我们可以从“习式反腐”中明确感受到,其施政的最大政策特点就是道德与法律手段并用,直接体现出“德治”的最终目标与伦理思想。只有铲除腐败问题才能实现最终“德治”,这已经是全社会的基本共识,直接为德治夯实群众基础,方便相关治国理政政策的实施。

三、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智慧分析

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提出很多新思想与新观念,在丰富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同时,将马克思的治国理政观念凸显出来,这一内容主要解读习近平执政以来表现出的政治智慧,在帮助我们认识理解与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政治伦理思想的同时,认清中国未来发展之路。

(一)务实创新实践指导的主要武器就是理论

恩格斯曾经简练的说过一个正确的理论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理论,只是由于当时的社会生产所决定的。因此历史发展必然产生新的理论指导,而新的理论指导又承担着推动历史前进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解决“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一历史课题的,其具体措施如下:

1.坚定理论自信

自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产生后世界各国都在关心中国以后的发展以及发展方向,在这种关注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充分体现了中国领导人的鉴定的理论自信,分析全世界所有国家发展道路,可以发现根本不存在统一模式与单一发展道路,即便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不同时期与阶段也有着不同的发现先模式与道路。针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问题,习总书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两方面的认识:一方面正本清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发展来的,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进入了经济快速发展期,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综合国力的提升,使世界各国对于中国产生各种质疑,认为我国奉行的是“畸形的资本主义,官僚主义等等,习总书记执政以来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存在其他主义的问题,不能丢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如果丢掉这些原则就不是社会主语”;另一方面准确定位,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必须面对很多新的挑战与机遇。有效联系伟大胜利与伟大斗争,让广大民众意识到治国理政的复杂性与挑战性。习近平总书记通过正本清源,明确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又给出具体的做法。

2.高度理论自觉

社会主义包含许多内容,它既是人类追求的解放事业,也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发展体系。分析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总体脉络,马克思与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新武器提供给无产阶级,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与解放全人类夯实基础,却没有指出如何实践“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的课题;列宁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国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治理问题;中国共产党自从执政以来,不断探索和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践中的中国共产党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什么样的党”等系列历史课题,为破解“社会主义如何治理”的历史课题奠定基础。

(二)高瞻远瞩执政者的战略智慧体现为长远性与全局性谋划相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凭借高瞻远瞩的战略智慧,准确定位战略,在治国理政系统中纳入战略目标与举措,实现我国有大转强的战略安排。

1.正确判断战略方位

改革开放数十年来,我国发展买上新的台阶,但发展过程中面对的问题并不比不发展阶段时的少,既有各种历史问题、新问题,也有内部与外部问题。对于这些复杂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依靠理论自信与自觉,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认识,对世界局势、国内形势及党的执政现状有一个清醒与全面的认识把握,总体判断当代中国所处的战略方位。对于治国者而言只有判断准确,才能制定准确的治国方略。习总书记指挥准确,判断我国所处的战略方位,研判具体战略形势,如明确指出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与深水区,各类问题不断倒逼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处于关键阶段。

2.正确的战略目标

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中有着清晰明确的战略目标。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观点。其中包括国际与国内两大板块。

国内板块:一方面以执政者的身份提出“中国梦”的总体战略目标,有效融合国家、民族及人民的利益,促使每个组织与个体都在这个大方向下努力与奋斗,充分体现出“竖起大旗,人们群众就知道该往那里走了”,给予民众奋斗的意义与价值,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动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合力。另外提出“中国梦”战略目标并不是空话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对中国现实社会的解读与回答,比如在数十年发展过程中积累问题,也涵盖新的历史背景下需要关注并致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如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等。这些都表明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理念重视当下“显绩”与长远“潜绩”,表现出政治家虚怀若谷的战略情怀。endprint

国际板块:现今国际局势诡谲多变,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环境,如中美关系、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等,只有执政者具有清醒头脑与务实态度才能理清这些纷繁芜杂的国际关系与问题。这方面习近平先后提出“亚洲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等,从中国梦达成世界梦,这国际观符合规律与目的,凝聚国内力量,塑造国外发展基础。

实干精神是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马克思曾说:“哲学家们仅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关键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不断践行这一原则,因此取得一个接一个的胜利,真抓实干也成为我当致胜的一个法宝。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并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丰富与创新实干内容与理念,通过真抓实干践行智慧,用于担当与尽责。

以民为本,统一认识。习近平在当选总书记后同记者第一次见面时就明确指出: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终生的奋斗目标。在此之前,由他带领起草的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指出:要将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体,坚持人民主体的地位。比如他提出:在治国理政活动中贯彻群众落线;人民群众是否得到实惠是检验我当工作成效的最好方法;对于人民的满意,我们不能懈怠、自满、要再接再厉,使发展成果朝着更多、更广的方向前进,惠及更多、更广的人民群众,一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等。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始终强调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历史责任感。可以看出“为了人民”即使他处理各种复杂事物的出发点,也是他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

顶层设计,整体谋划。现阶段我國内发展已经进入重要的转型期、各类改革进入到深水区与攻坚期,针对我国顶层设计上的不足与缺陷,习近平凭借一个政治家的敏锐与前瞻性,立足顶层设计的高度,整体谋划与设计把握国家发展道路的困难与问题,依托顶层设计强化各项改革举措的关联性与协同性,形成治国理政格局中统分结合、纲举目张的解决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各项制度改革与创新,推行新理念、出台新政策与新措施,这充分体现出战略部署内涵,呈现出井然有序的新格局,顶层设计整体谋划与推进治国理政实践能够有效解决各类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分割制度政策条块、各自为政,造成部分政策制度前后矛盾,走出一条顶层设计线路,发挥宏观政策的基本效能,提高治国理政才能。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团体接过历史的正则,凭借对国家、民族高度重视的历史责任感与精神,带领全国人民共同踏上民族复兴的新征途。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我党及历史治国的是,提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中国梦”,并将其作为指引政治前进的符号。习近平治国理政政治伦理思想承上启下,在继承前人优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有效融合延续性与即时性原则,科学合理的把握两者间的平衡。这也是为何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改革发展我国却依旧能够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这也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

[1]韩庆祥.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体系性.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7(1).

[2]习近平.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中国应急管理.2016(10).

[3]习近平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重要指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社会治理.2016(6).

[4]王资博.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三个维度.中华文化论坛.2016(11).

[5]何绍辉.习近平社会建设思想:主体及价值取向.毛泽东研究.2016(4).

[6]任美慧、李辉.国内关于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研究述评——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视角.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4).

[7]周健、丛松日.探析共享发展理念的逻辑——基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分析视角.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7(2).endprint

猜你喜欢

治国理政
“五位一体”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中国梦视角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习近平“治国理政”集中研究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架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宗教篇如何布局
习近平“七一”讲话的思想精髓
习近平治国理政核心能力内涵
“四个全面”战略: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