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高远、回归教材
2017-12-05丁新华
丁新华
2017年暑期,我有幸带一批学生参加北京大学组织的第八期“教育扶贫牵手行动”,为期21天的培训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建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训期间,授课教师皆为京城名师,郑克强老师便是其中一员。郑克强,北京市东城区中学教研中心主任,北京市化学特级教师,高考命题研究专家,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首批国家级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盼望中,我们迎来本次活动的第一堂化学课,对于一个从事多年化学教学的老师来说,来京听闻名人大家的讲授,着实是个难得的机会。但我不喜欢所谓的“砖家”泛泛而谈,不着边际。我喜欢这些名家用数据分析,用实事说话。
今天这位郑老师真不一样,虽然名头很多,但四十多年一直坚持在一线教学。我想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和多年命题研究的专家今天会站什么高度去讲氧化还原反应呢?听完之后,咱还真没白来。
郑老师讲授始终贯彻学科思想和方法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讲述了高考改革、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和具体的氧化还原反应。
宏观上,郑老师讲了高考为什么要改革。要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改变成以学生以中心的教育;要改变以分数为唯一录取标准这种看似公平但不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现在的高考改革方案看重学生的五大能力,这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立德树人)、学业水平(成绩好,但并不是第一位)、身心健康(不做自私自利的人)、兴趣特长(眼界开阔)、社会实践(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等内容。尤其是对于要参加自主招生的学生,郑老师提醒要特别注意对自己平时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不要唯考试分数论英雄。
郑老师在讲授中观——高中化学知识结构时,一直用笔来写,提示要学生做好笔记,培养学生“写”的能力。讲了高中要掌握的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理论、无机元素化学、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基础五大板块,要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能够站得高,看得远,少走弯路。而我在教学过程中PPT用得过多,给学生记笔记的时间太少,看来在下学期教学中得好好改改了。
微观上,郑老师以具体的氧化还原反应以例,先讲规则,后具体例子。这犹如写诗,先吟后诵。所以郑老师举了不少例子,还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郑老师用分类方法,定性和定量方式,以抓重点、少数为关键,要求学生看问题要全面,说话答题不能随意。从一维到二维到三维的思想,注重原理、操作和表达。且时时回顾,处处复习,知识当堂消化吸收,这正是我教学中所欠缺的。
我最喜欢的,是郑老师讲数据。氧化剂分五类,每类四种,每类抓一个重点,通过一个反应了解一类反应;讲自主招生学校90所,占高校总数的百分之五,招生比例占百分之六;960万高一新生中70%要学理科,大约40万人报名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等等。平时我也喜欢数据分析,我了解了2017年湖南省理科本科一批录取人数大约是文科人数的4倍;一般高中学校理科生是文科生的三倍左右;有些中学在学生刚进高一时就分了文理科,如一起参加培训的河北献县一中这次来的全部为理科生。我所在年级理科生对文科的倍数远小于3,但愿两年后的高考让我的担忧变成多余。
郑老师作为北京市高考命题专家与我交流时亲切和蔼,让我如沐春风,建议我让学生多做高考题,复习时多回归教材,要让学生有大格局,要让学生站得高些,看得遠些。正如早上学生所学国学的《中庸》所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作者单位:湖南省汉寿县第一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