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小康新征程

2017-12-05

小康 2017年33期
关键词:小康小康社会农村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源出《诗经》之“大雅·民劳篇”的这首古诗,已流传千年,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小康”和“中国”,在2000多年后,仍不断焕发着新的生命力与感召力。

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今只剩下3年时间,到了真正需要“冲刺”的时刻。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进军号角。

小康,这个让13亿中国人满怀期待的目标正在变成现实。

什么是小康?答案在一个个数字里、一项项指标中。

早在1991年,国家统计局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这些也构成了小康的基本标准。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二是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三是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四是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五是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六是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5克;七是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八是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九是恩格尔系数50%;十是成人识字率85%;十一是人均預期寿命70岁;十二是婴儿死亡率3.1%;十三是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十四是电视机普及率100%;十五是森林覆盖率15%;十六是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目标清晰,路径明确,理想与现实之间,只隔着一个实干的距离。

如今的中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景象随处可见,从繁华的城市到极具发展潜力的县域,再到蓬勃发展的优美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连续十四年位列全国县域经济与基本竞争力排行榜之首的江苏省江阴市,以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二百四十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还拥有五十分之一的中国500强企业和百分之一的上市公司。它,一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勇往直前。

高速发展了30余年后的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提出要以“开放来倒逼改革”,确定“开放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正致力于建设开放的城市和开放的市场。它,一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勇立潮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时候,还有一些地方,正奋进不止、加快着奔跑的速度。贵州省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10多年前还是一穷二白,而今,平坦宽阔的通村柏油路串起白墙青瓦的农家院舍,呈现出别样的新农村面貌。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是十九大代表,她感慨道,能发展到今天,可谓是历尽千辛万苦。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可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全面小康,重在全面,“一个都不能少”。

小康的答案,真的只在一个个数字里、一项项指标中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归根结底,小康在人民的生活里,在百姓的感受中,近日,《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联合圆点直播深入北京的大街小巷,采访社会各阶层的百姓生活,并进行随机问卷调查,据此绘就百姓眼中的“小康图景”。

在迈向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上,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可辜负。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康小康社会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我家的小康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我家的小康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小康之路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